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案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案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案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
1.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 . 2.与角α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角的集合为 . 3.轴线角(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
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
4.象限角是指: .
5.区间角是指: .
6.弧度制的意义:圆周上弧长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为1弧度的角,它将任意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7.弧度与角度互化:180º= 弧度,1º= 弧度,1弧度= ≈ º.
8.弧长公式:l = ;
扇形面积公式:S = .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9.定义:设P(x, y)是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且 |PO| =r ,则sin α= ; cos α= ;tan α= ;
10.三角函数的符号与角所在象限的关系:
12解析式 y =sinx y =cosx y =tanx
定义

值 域
13.三角函数线:在图中作出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 + - + cos x , + + -
- sin x ,
- +
+ - tan x , x y O x y O x y O αx
y O
例1. 若α是第二象限的角,试分别确定2α,2α
,3α
的终边所在位置.
解: ∵α是第二象限的角,∴k·360°+90°<α<k·360°+180°(k∈Z ).
(1)∵2k·360°+180°<2α<2k·360°+360°(k∈Z ),
∴2α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或角的终边在y 轴的非正半轴上.
(2)∵k·180°+45°<2α
<k·180°+90°(k∈Z ),
当k=2n (n∈Z )时,
n·360°+45°<2α
<n·360°+90°;
当k=2n+1(n∈Z )时,
n·360°+225°<2α
<n·360°+270°.
∴2α
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
(3)∵k·120°+30°<3α
<k·120°+60°(k∈Z ),
当k=3n (n∈Z )时,
n·360°+30°<3α
<n·360°+60°;
当k=3n+1(n∈Z )时,
n·360°+150°<3α
<n·360°+180°;
当k=3n+2(n∈Z )时,
n·360°+270°<3α
<n·360°+300°.
∴3α
是第一或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变式训练1: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问3α
是哪个象限的角?
解: ∵α是第三象限角,∴180°+k·360°<α<270°+k·360°(k∈Z ),
60°+k·120°<3α
<90°+k·120°.
①当k=3m(m∈Z )时,可得
典型例题
60°+m·360°<3α<90°+m·360°(m∈Z ). 故3α的终边在第一象限. ②当k=3m+1 (m∈Z )时,可得 180°+m·360°<3α<210°+m·360°(m∈Z ). 故3α
的终边在第三象限.
③当k=3m+2 (m∈Z )时,可得
300°+m·360°<
3α<330°+m·360°(m∈Z ). 故3α
的终边在第四象限.
综上可知,3α
是第一、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例2. 在单位圆中画出适合下列条件的角α的终边的范围,并由此写出角α的集合:
(1)sin α≥23;(2)cos α≤2
1-. 解:(1)作直线y=2
3交单位圆于A 、B 两点,连结OA 、OB , 则OA 与OB 围成的区
域即为角α的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
α|2k π+3π
≤α≤2k π+
32π,k∈Z . (2)作直线x=21
-交单位圆于C 、D 两点,连结OC 、OD ,则OC 与OD 围成的区域(图中阴影
部分)
即为角α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

⎬⎫⎩⎨⎧
∈+≤≤+Z k k k ,342322|ππαππα. 变式训练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1cos 2-x ;(2)y=lg(3-4sin 2x ).
解:(1)∵2cosx -1≥0,∴cosx≥21.
由三角函数线画出x 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图阴影所示).
∴x∈⎥⎦⎤⎢⎣⎡+
-32,32ππππk k (k∈Z ). (2)∵3-4sin 2x >0,∴sin 2x <43
,∴-23<sinx <2
3.
利用三角函数线画出x 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右图阴影),
∴x ∈(k π-3π,k π+3π
)(k ∈Z ).
例3. 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3x+4y=0上,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解:∵角α的终边在直线3x+4y=0上,
∴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4t,-3t) (t≠0),
则x=4t,y=-3t, r=5)3()4(2222=-+=+t t y x |t|,
当t >0时,r=5t,
sin α=
5353-=-=t t r y ,cos α=5454==t t r x , tan α=4
343-=-=t t x y ; 当t <0时,r=-5t,sin α=
5
353=--=t t r y , cos α=
5454-=-=t t r x , tan α=4343-=-=t t x y . 综上可知,t >0时,sin α=53-,cos α=54,tan α=4
3-;
t <0时,sin α=53
,cos α=-54,tan α=43-. 变式训练3: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 2(3,)(0),sin m m θ-≠=且,试判断角θ所在的象限,并求cos tan θθ和的值.
解:由题意,得 2223,0,53r m m m m =+=≠∴=+ 故角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当5m =时,22r =P 的坐标为(3,5)-, 36515cos tan 223x y r x θθ-∴======- 当5m =时,22r =P 的坐标为(3,5)-,
36515cos tan 223x y r x θθ--∴======-
例4. 已知一扇形中心角为α,所在圆半径为R .
(1) 若α3π=,R =2cm ,求扇形的弧长及该弧所在弓形面积; (2) 若扇形周长为一定值C(C>0),当α为何值时,该扇形面积最大,并求此最大值. 解:(1)设弧长为l ,弓形面积为S 弓。

)(3
2cm l π= S S S -=扇弓△=3
sin 221232212ππ⨯⨯-⨯⨯ =)332(π
(cm 2
) 扇形周长R R l R C 222+=+= ∴22+=
C R ∴22)22(2121+⋅=⋅=
C R S αα扇 162
4241244122
22
2C C C ≤++⋅=++⋅=ααα 当且仅当22
=4,即α=2时扇形面积最大为162
c . 变式训练4:扇形OAB 的面积是1cm 2
,它的周长是4cm ,求中心角的弧度数和弦长AB . 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中心角的弧度数为α
则有⎪⎩⎪⎨⎧==+12142lr l r ∴⎩⎨⎧==21l r 由|α|=r
l 得α=2 ∴|AB|=2·sin 1( cm )
1.本节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基础内容,也是后续结论的根源所在,要求掌握好:如角度的范围、函数的定义、函数值的符号、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在计算或化简三角函数的关系式时,常常要对角的范围以及相应的三角函数值的正负情况进行讨论,因此,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弄清:①角的范围是什么?②对应的三角函数值是正还是负?③与此相关的定义、性质或公式有哪些?
小结归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