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

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

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要是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也要是一个好的创业者,要能开创一个行业,当然也要能轻而易举影响一个行业,要全球化,但一定要世界级的。

这句话用来形容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或许你并不了解张忠谋,但是说起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电视机你一定不会陌生,而要制造出这些东西,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芯片,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台积电”),正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

在这一干全球科技产业的“幕后英雄”中,独有它享有无可动摇的地位。

而它的掌门人,就是全球最佳职业经理人之一的张忠谋。

张忠谋是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人,他的传奇也就是台积电的传奇。

高瞻远瞩开创先河
任何事情的诞生总会有一个故事,台积电也不例外,并且还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似乎在诞生之初就承载着某种使命。

一九八七年,全球第一家专业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在新竹诞生,当年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向岛内企业简报晶圆代工时,感觉自己犹如外星人;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台积电早已成为世界第一,为台湾赢得专业晶圆代工王国美誉。

一九八五年,是诞生前的台积电关键的一年,也是张忠谋转换人生跑到关键的一年。

时任工研院董事长的徐贤修、政务委员李国鼎等人力邀他回台接掌工研院院长,徐贤修还亲自到纽约拜访他三次。

由于先前自爱美国德州仪器做到集团副总裁、通用器材总裁,负责企业经营职务前后二十一年,经济上已独立,他正好想找一个新的挑战,张忠谋说,“工研院研究成果可以技术移转给台湾很多公司以创造利润,对我是很大的吸引力。

”当年台当局推动成立大型半导体公司,是李国鼎的点子。

美国有三家由华人创办的IC设计公司如国善、华智、茂硅,他们没有晶圆厂,希望台湾当局能够资助设厂。

李国鼎属意由张忠谋筹办一家半导体公司,已有二十多年半导体管理经验的张忠谋,几天之内提出晶圆代工模式,他向李国鼎报告,“台湾要做半导体,只有生产方面有竞争力,而晶圆代工最有成功希望。

”张忠谋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他选择方向,往往是选择最有利的,他明白世界上所有的决定都是如此,一定会有缺点,只是这个决定优点多,成功的可能性比别的选择大。

所以他选择了晶圆代工。

“当年台湾唯一的优势是生产,不是营销、设计、品牌。

”张忠谋说。

创新一直是台积电的核心价值,“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维持不
断创新是内在最大的挑战。

”张忠谋指出,台积电以高于底薪数十倍的红利奖励成功的创新,台积电不会惩罚失败的创新。

最早晶圆代工的业务是用IDM厂用的,IBM、东芝、三星等都曾在产能利用率低时,经营代工业务,到了旺季的时候,设计客户却拿不到产能,台积电的出现,正好补足产业的这一空档。

就这样,晶圆代工在张忠谋带领的台积电手里,发扬光大。

1994年台积电在证券交易所上市,隔年台积电营收超过10亿美元,说到台积电对产业最大的意义是把晶圆代工从一个副业,变成一个行业。

张忠谋在他的《前传》里这么说,“专业代工的出现,不仅大幅提升了晶圆代工的品质,也大幅增加晶圆代工的可依赖度。


2000年元旦前后,台积电分别宣布并购德基、世大积体电路,导致不少世大主管及工程师出走上海,包括中芯半导体创始人、前CEO张汝京,意外地奠下了大陆半导体工业基础。

他曾说,“这二三十年的半导体时代中,张忠谋的地位无人能及。


2005年7月1日,张忠谋转任董事长,将台积电CEO职位传给蔡力行,这仿佛是场宁静革命,在悄悄上演。

而这,也是台积电重要的分水岭,之前,张忠谋每星期数次往返新竹、台北,他曾回答关于退休的安排时所说:“我会慢慢交棒,跟每天正在发生的事情,渐行渐远。


临危出马江山回春
这次的交棒,并不是张忠谋与台积电故事的结束。

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说着“交棒出去之后,我并不会有失落感或不习惯放手一些事情,因为这对于我来说是长期计划”的老将会重新回到台积电。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台积电2009第一季度收入出现其史上最大跌幅,几近亏损。

对常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台积电的惯于将其视为“模范生”的业界而言,这样的消息令人震惊。

正如AMD创始人杰瑞.桑德斯曾描述的,芯片业是“工业中的原油”,这不仅意味着台积电这样的企业是信息科技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石,也说明它受相关产业和整体经济情况影响巨大。

张忠谋注定不会这么简单地和台积电说再见。

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张忠谋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重回前线。

2009年6月11日,台积电宣布由董事长张忠谋兼任CEO,负责公司日常运营;被称为“小张忠谋”的原CEO蔡力行改任新事业总经理,负责开拓太阳能和LED等新业务。

在上一季度与亏损擦肩而过后,台积电显然不敢再掉以轻心。

张忠谋曾对台湾媒体表示,如果换其他人做CEO,至少会有半年至一年的不稳定期,“台积电承担不起”,而这次出山,“并不是我一定要当多少年的CEO,但我当CEO,也不是暂时的”,张忠谋强调。

2009年6月15日,张忠谋重回新竹上班的第一天,翻开周末的《纽约时报》便看到:“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商很快将开始制造连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照明。

这将引起既有玩家的注意,它们发现自己将与世界上最厉害的制造商之一竞争。

台积电的进入会压低价格,就像它在电脑芯片上做的一样……台积电过去20年从事的根基业务现已进入成熟期,不再高速增长,它自然想寻求新的机会。


2010年第一季度,以营论收,其已成为仅次于英特尔、三星和德仪的全球第五大半导体企业,是前10名中唯一的华人企业。

重回前线的老将更大的手笔是斥巨资扩大产能,以期与竞争对手彻底拉开距离。

不久前,台积电将今年的资本支出从48亿美元上调至59亿美元,是第二晶圆代工企业台湾联华电子12亿至15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的4到5倍。

唯一可与之相比的是在整个半导体行业中盘踞前两名的英特尔与三星电子。

事实上,扩大产能是一个赌注甚高的游戏——随便一笔投资都涉及上亿美元,订单数又紧随经济周期大幅波动。

半导体产业中的佼佼者英特尔就以善于在危机中下重注、然后借经济复苏赚一大笔钱著称,在这背后都是领导者的经验、魄力与前瞻性。

张忠谋就是华人中最懂这个行业的人。

“他记得的数字比我多。

”前台积电CFO张孝威表示。

在硅谷做了30多年的半导体产业的美国益华计算机创始人黄炎松也感慨“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张忠谋就是那个大将。


踌躇满志续写传奇
当芯片代工发展成为成熟且严苛的产业时,能脱颖而出的少数中的少数。

所有竞争都可归结为台积电与“非台积电”的战争。

“在我们眼里,这个行业几乎只有台积电一家需要关注。

”花旗环球证券首席分析师陆行之表示。

台积电最大的对手不是排名次之的联华电子,而是韩国三星电子。

“三星是每个人的竞争对手。

”这是张忠谋告诫台湾大小科技企业的名言,从最上游的晶圆到最下游的消费电子,三星通吃整个行业链。

在半导体产业更是动态随机存储器和内存领域的霸王。

张忠谋表示台积电只做一个行业,晶圆代工的竞争是生存问题,但对三星不是。

“我们要必胜才行,三星不需要。

”他加重语气强调。

现在,最为热衷大举投资芯片领域的是亚洲企业及政府,2007年兴建的40个晶圆厂有35个在亚洲,3个在美国,欧洲只有2个。

怀有这一梦想的还有中芯国际,中国大陆半导体业整体还很孱弱,张汝京创立中芯国际的愿景,就是要成为中国第一芯片制造企业。

但离
这一目标尚远,他本人就因连年大幅亏损和与台积电制程专利官司告负在去年黯然下台。

显然,建晶圆厂容易,填满产能、运营得好却难上加难。

张忠谋强调,大陆在晶圆厂上投资不菲,但投资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制胜条件。

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制造业能轻易跨过资金和政策门槛,短期内却无法在技术。

人才、研发能力等需要长期积累的方面赶上台湾。

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大陆至今没有一位像张忠谋这样能统帅整个行业,并改变全球游戏规则的领导者。

那么,张忠谋本人会亲自扮演这个角色吗?
张忠谋表示,大陆芯片设计公司未到“临界规模”。

5到10年前的临界点可能是10亿美元的营收,现在也许已是20亿美元。

但他也带有期待说,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终于”是能够达到临界规模的。

这意味着,张忠谋和台积电的时代,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持续下去。

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台积电的老将将会给世界创造出另一奇迹,他在书写台积电的传奇的同时也在书写自己的传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