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克隆及表达
班级生物工程081班
姓名盖雪
学号08771029
指导教师高凤山
实验时间2011.10.10-10.14
成绩
一、实验原理
二、主要试剂
DNA Ligation Kit Ver.2.0; Eco RI、Bam HI限制性内切酶;含15%甘油的
0.1mol/L CaCl2,20-30mL。
无菌;0.1mol/L CaCl2 , 20-30mL ;50%甘油(无菌,保存菌种用,50mL)4×25mL LB液体培养基(现配现用),卡那霉素(Kan)100mg/mL配2mL(过滤),X-gal 二甲基甲酰胺配成20mg/mL 配2mL; IPTG 24mg/mL, 配2mL(需过滤);蛋白Marker; 0.5M EDTA,pH8.0; 溴化乙锭溶液(EB) (贮存浓度:10mg/mL,使用浓度0.5µg/mL)
三、仪器设备
紫外成像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震荡培养箱,高压灭菌锅,冰箱,水浴锅,微波炉,电炉子,试管架,tube 架,试管,瓶塞,锥形瓶,胶板,电泳槽(包括琼脂糖凝胶和SDS-PAGE),电泳仪,培养皿,移液枪,枪头(各种规格),玻璃涂棒,记号笔,标签纸,卫生纸,水漂(水浴用),试纸,称量纸,一次性手套,酒精灯,火柴,药勺,搅拌子,量筒,烧杯,镊子,tip, tube(1.5mL, 2mL) 五、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作
LB培养基配制;LB固体培养基配置;接菌(制备感受态用)
1)LB固体配制
配制固体培养基100mL
加入蒸馏水100mL溶解,用2mol/L NaOH调pH值至7.4,121℃灭菌20min。
灭菌结束后,待温度降至80℃以下时,方能取出,在超净台上,当培养基凉至50-60℃时,迅速加入Kan 30μL(若氨苄,加100ul),摇匀,倒板(4个)。
凝固后放入4℃冰箱。
2)LB液体配制
配制100mL液体LB培养基
加入蒸馏水100mL溶解,用2mol/L NaOH调pH值至7.4。
然后分装,每管5mL,每人分装2管,一共12管;另外分装30mL LB与三角瓶中,余下的LB在原三角瓶中与试管等一起高压,121℃,20min。
高压后,将剩余三角瓶中的LB分装至1.5mL tube中,每管800μL LB (共10个)。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将高压后的LB试管加入卡那,每管1.5μL。
总结:需要灭菌的东西-液体培养基(试管、30mL三角瓶及剩余液体LB的三角瓶)-固体培养基、离心管(至少30个)、各种规格的枪头。
3)接菌
下午,接种BL21感受态于1管5mL培养基中,37℃震荡培养。
(二)感受态细胞制备、转化、重组菌接种
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从大肠杆菌DE3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于5mL LB液体培养基的试管
中,37℃振荡培养过夜。
2.取0.6mL菌体转接到含有30mL LB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37℃振荡培养2
小时。
测定菌体的OD600,当数值位于0.4-0.5之间时,取出。
3.将菌液转移到2mL离心管中,冰上放置10min。
4.离心10min(4000r/min),回收细胞。
5.倒出培养液,将管倒置1min以便培养液流尽。
6.用冰冷的0.1mol/L CaCl2约500μL悬浮沉淀,立即放在冰上保温30min。
7.0-4℃ 4000r/min,离心10min,回收细胞。
8.用冰冷的含有50%甘油的0.1mol/L CaCl2200μL悬浮细胞,(务必放在冰上)。
然后-80℃保存于冰箱。
2)转化步骤
1.取1μL质粒,加入到200μL的感受态细胞中,混匀,冰上放置30min
2.将管放到42℃热激90sec
3.结束后冰浴2min
4.每管加800μL的LB液体培养基,37℃培养1h(慢摇)
5.将适当体积(100μL)已转化的感受态细胞涂在含有氨苄素(30ug/mL)的培
养基上
6.倒置平皿37℃培养12-16h,出现菌落
3)接种重组菌接种一管,加5 L即可。
(三)提取质粒、制备琼脂糖凝胶、电泳
1) 提取质粒步骤
1.将5mL LB液体培养基加入到试管中,并加入1.5μL 卡那霉素,接种环取菌
(α毒素),37℃振荡培养过夜。
2.取1mL培养物倒入微量离心管中,6000r/min离心2min。
3.吸去培养液,使细胞沉淀尽可能干燥。
4.将细菌沉淀悬浮于100μL SolutionⅠ中,充分混匀,冰上放置10min。
5.加入200μL SolutionⅡ,盖紧管口,颠倒数次(10-20次)使混匀。
冰上放置
2min。
6.加入150μL溶液Ⅲ(冰上预冷), 盖紧管口,温和颠倒数次,使混匀。
冰上放置
2min。
12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转至另一试管中。
7.向上清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1∶1)(去蛋白),反复混匀,12000r/min,
离心5min,将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
8.向上清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后,室温放置10min,12000r/min离
心5min,倒去液体,把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液体。
9.用1mL 70%乙醇洗涤质粒DNA沉淀,振荡并离心,倒去上清液,真空抽干
或空气中干燥。
10.加入20μL TE缓冲液,其中含有20ug/mL的RNA酶,37℃水浴1h,然后-20℃
保存备用。
2)琼脂糖凝胶制备
1. 稀释50×TAE为1×TAE,1500mL
2. 称取1g琼脂糖,放于洁净的三角瓶中
3. 量取100mL 1×TAE溶解琼脂糖,并放入微波炉中加热2min
4.将梳子和平版洗干净,用纸擦干,将梳子装好,两边均放梳子,共制备两块胶
5.将配好的琼脂糖凝胶缓缓倒入胶槽中,注意不要留有气泡
6.冷却后拔出梳子,将胶放于4℃保存。
3)电泳
1.电泳时,将点样孔置于负极,样品与上样buffer按比例混合,每孔加样质粒2-3μL,然后100V,电泳35min
2.电泳结束后,取出胶,放入含有0.5ug/mL EB的TAE缓冲液中进行染色,30min 后凝胶成像仪下观察。
(四)诱导表达,提取质粒,酶切
1)诱导表达
IPTG,分子量240,配制母液为24mg/mL,
表达需要终浓度,1 m mol/L,则每个5 mL LB中需要50μL IPTG. (20个试管需要IPTG 1mL)
按照1~2%的量接种重组菌于5mL的LB 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前要加入Kan,每个管中加入1.5μL的Kan,然后37℃震荡培养,直至菌液OD600达到0.5左右,加入IPTG,每管加入50μL,继续震荡培养5-6小时。
2)酶切
37℃,3h
然后制备琼脂糖凝胶,电泳、照相。
(五)SDS-PAGE
1)配制分离胶
①固定胶板:用1mm 胶条将大小两块玻璃板隔开,用夹子固定。
②配制分离胶 (20mL)
迅速混匀,将分离胶加入到玻璃板之间,液面距小玻璃板顶端约1.5mL 时为止,然后胶上面加入一层双蒸水。
2. 5%浓缩胶的配制(10 mL )
分离胶凝固后,倾去蒸馏水,用滤纸吸干残液,然后加入混匀好的浓缩胶至小玻璃板顶端,并插入梳子,凝固后小心拔出梳子。
3.样品制备 菌体样品1mL 经12000r/min 离心,沉淀用45μL TE 溶解,然后以加入5μL 10 ×上样缓冲液,并在100℃沸水中加热5min ,取出离心待用。
4.电泳 一孔加10μL 标准蛋白,一孔加样品。
将玻璃板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并在槽中加入电极夜,接通电源,电流调至1mA/孔,当样品进入分离胶时,调节电压使恒压在120V 。
当溴酚蓝移动到离底部约0.5mL 时,切断电源,停止电源。
将胶板从电泳槽中取出,小心从玻璃板上取下胶。
移去浓缩胶,将分离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液染色。
5.凝胶用染色液染色2h ,脱色过夜,换保存液保存胶。
四、实验结果
质粒提取
双酶切
SDS-PAGE
五、分析和讨论
1、从图一分析中得出,因为无法看出有目的条带,所以无法确定转化时质粒是否转化进细胞内,可能的原因是转化时的各步操作的时间和手法没有把握好,或者是在点样的时候buffer 混得太少,点样的手法也有问题,或者因为是后染色效果不明显
2、从图二可以看出出现了目的条带,切目的条带的范围在目标范围内,说明质粒成功转化
3、从图三分析中的出,由于我们组没有设置对照组,所以不能明显分辨出是否表达
4、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在冰上操作,以保持细胞活性
5、转化时要严格按照转化时间进行试验
6、点样的时候注意不要捅破胶
7、先染色比后染色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