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大肠杆菌5 a和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实验步骤】
1从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大肠杆菌 5 a单菌落,接种到5培养基中,37C振荡培养过夜。
2取1培养物接种到100培,养基(250三角瓶)中,37C振荡培养2~3h。
3将菌液转移到50离心管(2管)中,冰上放置15。
4 4C 4000离心5,弃去上清液,倒置使培养液流尽。
5用20冷2溶液悬浮菌体沉淀合并成一管,在4C 4000离心5,弃去上清液。
6用10冷2溶液悬浮菌体沉淀,冰浴30。
7 4 C 4000 离心5,弃去上清液,用2的冷2溶液悬浮。
8分装到数个管中,每管200,冷冻保存备用。
实验二:目的基因质粒(或218)
和表达载体质粒(32或30)的转化及大量提取
【实验步骤】
一、载体的转化(无菌条件,冰上进行)
1、取200新鲜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分别加入质粒 2 (32a, 18),混匀,冰上放置30。
2、将管放到42C保温90s,冰浴2。
3、加入800液体培养基,37 C慢摇复苏1 h。
4、将100的复苏细胞涂布在含有(100)的培养皿中,正置平皿30 (使菌液被培养基吸收)。
5、倒置平皿37C培养16 h,出现菌落。
二、质粒的提取
1挑取单菌落接种于100加入50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过夜。
2过夜培养的菌液加入1.5的小指管(20个每组)中,每次1 , 4 C, 12000,离心1 ,
4次,弃上清。
3加入150溶液I悬浮细胞,漩涡振荡,室温静置10。
4加入350溶液H (新鲜配制),轻微颠倒混匀20次,冰浴5。
(不能再剧烈震荡)
5加入300溶液川(冰上预冷),颠倒混匀20次,不能剧烈震荡,冰浴10。
6 4 C, 12000,离心10,取上清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
7向上清中加入0.6倍异丙醇,轻轻混匀,室温静置20。
8 4 C, 12000,离心10,弃上清,倒扣于吸水纸上,吸净液体。
9用1 70%乙醇洗涤质粒沉淀2次,每次4 C, 12000,离心3,吸去上清。
10 55C烘干至无酒精,加入20 ,所有集成一管后加入1~2 , 37C消化1~2h, -20 C保存。
11电泳分析。
制胶:0.14g琼脂糖,20 1 X缓冲液,溶解后倒入制胶板,放入梳子,冷
却凝固待用。
点样:6质粒+1上样缓冲液。
电压:180V,电泳至蓝色带距离点样孔3。
实验三目的基因质粒和表达载体质粒的酶切及其产物的分离纯化
【实验步骤】
1酶切
酶切体系
试剂小量酶切大量酶切
火菌水5一
质粒1088
I0.51
出0.51
按以上酶切体系加入0.5管中,37C放置3h,电泳回收片段。
(点样:酶切体系100上样缓冲液20。
)
2酶切产物的回收
1)将单一的目的条带从琼脂糖凝胶中切下(尽量切除多余部分放入干净的离心管中,称取重量。
2)向胶块中加入3倍体积溶胶液(如果凝胶重为0.1g,其体积可视为100,则加入300溶胶液),50-55C水浴放置10,期间不断温和地上下翻转离心管,以确保胶块充分溶解。
注意:溶胶时,如果溶胶液变为红色(正常情况下为淡黄色),可向含有的胶溶液中加10-30 3N醋酸钠(5.2)将溶液调为淡黄色,否则将会影响与吸附柱的结合,影响回收效果。
3)将上一步所得的溶液加入一个吸附柱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13, 000离心30-60S, 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入收集管中。
注意:胶块完全溶解后最好将胶溶液温度降至室温再上柱,因为吸附柱在较高温度时结合的
能力较弱。
4)向吸附柱中加入700漂洗液(使用前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无水乙醇),13, 000离心30-60S,倒掉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入收集管中。
5)向吸附柱中加入500漂洗液,13, 000离心30-60S,倒掉废液。
6)将离心吸附柱放回收集管中,13, 000离心2,尽量出去漂洗液,将吸附柱开盖于室温1-2,彻底晾干,防止残留的漂洗液影响下一步的实验。
7)将吸附柱放到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膜中间位置悬空滴加适量65-70 C预热的洗脱液,室温放置2。
13, 000离心2收集溶液。
8)产物-20 C保存。
完毕后电泳检测回收与纯化效果:回收纯化后,电泳检测应为单一的一条带,如果切胶过程中不慎带上染带,回收后电泳结果可能会出现两条以上的带,这时应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回收
与纯化。
实验四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重组及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实验步骤】
1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
1)在一1.5管中加入2酶切后的载体与6目的片段。
2)添加1的10 X以及1的T4连接酶,总体积10。
3)16 C水浴条件下保温过夜连接。
2感受态细胞与连接产物的转化
1)取感受态细胞21 (实验一制备)200,加入6连接产物,轻轻用枪吹打混匀(不可震荡)。
2)冰浴30。
3)热激:42C保温90S,冰浴2。
4)加入800培养基,37 C慢慢复苏30。
5)将复苏菌液4000离心1,先吸去800卩L上清,再将细胞吹散成细胞悬液,取50卩L细胞悬液直接涂布在含氨苄青霉素()100、和的选择平板上。
6)将平板正向放置30左右至液体被吸收,倒置平板37C培养16—20h出现菌落,其中白色为重组质粒。
3重组子的鉴定(蓝白斑筛选,小提质粒比大小和酶切分析)
1)将白色单菌落接入3含抗生素()的液体培养基中,37C振荡培养过夜。
2)按实验二的方法提取质粒,20溶解沉淀。
3)双酶切质粒20体系,方法同上。
4)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重组质粒和它的酶切产物。
(酶切鉴定重组子可见重组成功的重组子有两个条带:一为切为线性的32a质粒条带,一为
目的基因条带。
)
实验五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分析
实验I、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实验步骤】
1. 分别挑取白斑菌落(重组菌株)、蓝斑菌落(非重组菌株)于5含的液体培养基中,37C,
190振荡培养过夜(注意取菌株要在超静工作台上操作,一定注意无菌)。
2. 分别取过夜培养菌1接种到5含的液体培养基中(蓝,白斑各3管,作好标记),于37 C
摇床培养4h左右,达到1个值。
3. 因为诱导剂的量,诱导条件,诱导时间,培养基成分都可影响诱导表达,所以可按如下6组设计培养
4. 分别取6支试管按上述表格控制条件,摇瓶培养5h。
5. 取1摇瓶后菌液于离心管,共6支,4C低温离心,12000 , 5,收获菌体,弃上清,取沉淀(菌体可放-20 C存放备用)。
6. 向每支试管沉淀均加入200卩L液,将细胞悬浮。
7. 每管加入200卩L 2 X 。
开水煮沸5,再冰浴2, 4C ,12000 , 5,取上清液做凝胶电泳。
8. 观测结果及分析(实验n)。
实验n 检测表达蛋白
【实验步骤】
①按要求装好胶板
②按比例调好分离胶,混匀后加入两玻璃夹缝中,到上口约2处,并小心在胶面上加入1蒸
馏水,约40,等胶自然凝聚后倾斜倒,出蒸馏水,并在两玻璃板夹缝中水平插入 1.5 的梳子(在胶面上加入蒸馏水称水封,其目的是保持胶面平整和防止空气进入,影响凝胶)。
混匀后加入到分离胶上,并没过梳子,待凝固后小心拨出梳子。
3.样品制备
菌体样品与2 X上样缓冲液|:1 混匀,并在100 C沸水浴中保温3-5 ,取出待用。
4•点样,电泳:开始电泳后,先恒压80V,样品进入分离胶后恒压120V,至电泳带跑到前沿
后停止电泳。
5.固定、染色、脱色:电泳完毕,将胶板从电泳槽中取出,小心从玻璃板上取下凝胶,将凝胶浸泡于染色液中染色30左右,最后加脱色液放到脱色摇床上脱色至区带清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