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心理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学习领域职业描述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根据课程相关章节的知识内容和现代市场营销的要求,了解和掌握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研究消费群体、商品的命名、包装与开发、商品价格、商品广告、营销沟通、营销环境与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能用消费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现代营销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的特点与消费者的心理规律组织和开展相应的市场营销活动。

二、课程定位
《消费心理学》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作为专业基础的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教学场所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案例讨论、项目实战演练等。

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营销活动过程中消费心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工具,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形成优秀营销人员所必备的自信心、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在系统性思维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提高营销专业综合应用技能。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以及汽车营销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开设学期为第三学期,前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构造》《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同期开设专业课程为《汽车经营管理学》《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保险与理赔》等专业基础课程;后续主要课程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与配件营销》等。

三、学习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对《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⑴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⑵认识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⑶了解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心理活动;
⑷掌握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
⑸认识商品在命名、品牌、包装以及开发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6] 掌握商品价格与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
[7] 了解广告与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
[8] 掌握营销沟通过程中的消费心理的表现;
[9] 充分利用营销环境积极调动消费者心理。

2.社会能力
⑴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营销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⑵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⑶能与顾客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
⑸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方法能力
⑴能自主学习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⑵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⑶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四、主要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要以考核应用能力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基本技能的测试。

考核形式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笔试、营销报告、在线实训的综合性、形成性的考核方式,考核的最后成绩由笔试和平时作业成绩(包括项目报告、测试、在线训练)的结合形成(平时占40%,期末笔试占60%)
至于期末考试,按照项目教学法思想,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完成。

一部分以选择题为主,另一部分以案例分析为主,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标准发生了变化。

平时成绩以项目完成情况的量化考核作为成绩。

特点是每次完成的项目报告,它的考核标准包括:
(1)是否有创新性,即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处理所给项目的实际问题,能就项目中所给的条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处理方法,并且该分析具有合理性或可行性;(占总项目业绩的30%)
(2)是否能有效搜集项目所需要资料,并能用文字清晰、有逻辑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占总项目业绩的40%)
(3)是否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能当众利用现代化设施,清晰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回答他人就该课题的提问;(占总项目业绩的20%)
(4)是否有项目团队合作精神,即能在项目模拟角色中与小组其它人员配合,共同完成报告。

(占总项目业绩的10%)
这些考核标准较好地围绕市场营销项目教学法的改革,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会计学、市场营销学。

后续课程: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在第三学期。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主教材:《消费心理学》,肖涧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参考书:
1.《消费心理学》,臧良运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2.《消费心理学》,杨海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