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制卷人:涂仕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黔中第一奇迹”:千年“红崖天书”可破译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的红崖古迹,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断桥乡龙爪村东南的晒甲山西侧岩壁上。
该石壁长约100米、高3米,分布有20余个非镌非刻、非阴非阳、似隶非隶、似篆非篆、形若古文的图画符号,字迹红艳似火,由于无人能识,更难解其意而被人们称为“红岩碑”、“诸葛碑”,晒甲山也常被人们称之为“红岩山”。
公元1500年(即明弘治十三年),在《贵州图经新志》中记载:“红岩山,在永宁州西北八十里。
近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疠。
世传以为诸葛武侯驻兵息鼓之所。
”公元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贵州普安州(今盘县)诗人邵元善认为,这是“诸葛亮与夷人诅盟的图谱”。
他在《咏红岩》诗中写道:“红岩削立一千丈,刻划盘回非一丈。
参差时作鼎钟形,腾踯或成飞走象。
诸葛曾闻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
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疑尚诅盟。
”即红崖所谓“天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与当地少数民族结下的诅咒盟誓的石碑。
于是,也有了贵州巡抚郭子章在明万历年间撰写的《黔记》中关于“永宁有诸葛碑”的文字记载。
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永宁州团首罗光堂想要拓印一大批红崖天书,送给顶头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涂凸字面,使字变成阳文进行拓印,之后又命令工匠用锤钻将桐油石灰铲平,让人参照还残留的某些笔画,随意乱刻上一些似文似图的字,使红崖天书的本来面目被彻底破坏。
自明朝弘治初年起,500年多来参与破解研究的人很多,却都存在诸多破绽或难以让人信服的地方,真正具有说服力,并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专家学者认可的破译却始终没有出现。
从2004年起,为组织编写好全国政协交办的《仡佬族百年实录》一书,遵义市政协组织和委托贵州省仡佬学会的部分同志参加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对有仡佬族居住的地方进行了大量调查和考察工作。
2008年8月,贵州省仡佬学会的专家学者终于在黔北仡佬族民间发现了一部用汉字和仡佬古文字符号对应记述仡佬族历史文化的手抄本——《九天大濮史录》。
《九天大濮史录》主要记载了仡佬先民的起源、建国、兴衰经过及南宋以前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对仡佬先民的评说。
文献还对仡佬先民发现酒、茶、朱砂、水银的历史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包括牂牁、夜郎国建立的背景、经历的时限、大致范围等,是较为难得的历史资料。
据各类文献资料记载,古代西南地区卜人势力范围极广,号称“百濮”,他们劈草开荒,强悍忠义,倡和合,兴巫道,固立天下,加之最早经营朱砂、水银、酒、茶、铜、铁、焰火等,民富国强,被人们呼之为“天之子,人中精”,作为其后裔的仡佬族,民间也一直有“天书”的传说,因此,传说中的“天书”实为仡佬先民的古文字。
根据“红崖天书”记载的内容看,结合仡佬古文献资料的记载,专家推断:“红崖碑”的形成应为夜郎国初期竹王的子女所为,书写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68年(即周贞定王元年)夜郎国首任国王李竹王离世之时,距今约2500年时间。
也就是说,“红崖天书”很可能是居夜郎国柯王府的竹王子女祭祀夜郎竹王亡灵的一块碑文。
1.“红崖天书”真正成为“黔中第一奇书”理由的一项是(3分)A.几百年来,参与破解研究“红崖天书”的人很多,但却没有较为统一的破译。
B.“红崖天书”在一块长约100米、高3米地土红色石壁上,分布多个图画符号。
C.近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疠。
D.根据“红崖天书”所处的地域位置看,属古夜郎国21府之一的柯王府。
2.下列对文意的概括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永宁州团首罗光堂为了弄清“红崖天书”真相,命工匠用桐油拌石灰涂凸字面,使字变成阳文进行拓印,又命令工匠用锤钻将桐油石灰铲平。
B.贵州巡抚郭子章关于“永宁有诸葛碑”的文字记载,主要是根据《贵州图经新志》中“世传纵为诸葛武侯驻兵息鼓之所”的叙述。
C.贵州省仡佬学会的专家对贵州省内有仡佬族居住的地方进行了调查和考察,发现了一部记述仡佬历史文化的手抄本《九天大濮史录》。
D.如果尝试用仡佬文字解读“红崖天书”,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夜郎历史,进而为掀开神秘夜郎王国的面纱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读,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九天大濮史录》谈到了仡佬先民发现酒、茶、朱砂、水银的历史,主要记载了仡佬先民的起源、建国、兴衰经过及南宋以前仡佬先民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评说。
B.我们对“夜郎自大”的理解不应仅仅停留在成语的概念上,“夜郎”作为一个国家应当存在,而且经济在当时较为发达,竹王为夜郎国首任国王,逝世距今约2500年。
C.据专家考证,被人们呼之为“天之子,人中精”的西南地区卜人后裔的仡佬族在民间一直有“天书”的传说,“红崖天书”实为仡佬先民的古文字。
D.贵州独具魅力的“红崖天书”,自清代以来,数百年间,不断有学者对其考察研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破译热潮。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食其日:“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
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
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汉王曰:“善。
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
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
”其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
”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
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一也。
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二也。
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阎,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
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三也。
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
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四矣。
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
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六矣。
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
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七矣。
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
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陛下事去矣。
”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雄销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尝特将也,特将:独自带兵B.楚必敛衽而朝敛衽:整理衣襟C.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藉:借用D.令趣销印趣:通“去”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谁约陛下画此计者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封其后于杞不拘于时B.先生因行佩之矣不如因而厚遇之D.竖儒,几败而公事人非生而知之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荥阳被项羽围困,刘邦忧心如焚,急不可耐地向郦食其和张良寻求破楚解围的良策并最终听从了张良的意见。
B.郦食其为刘邦提出了重新封立六国后代、借助六国君臣百姓力量削弱楚国、以推行德义的方式最终降伏项羽的策略。
C.张良针锋相对地论证了郦食其提出的策略的不可行,同时也指出了汉王分封六国后代这一决策所以失误的八条原因。
D.张良通过楚强汉弱的严酷现实与商汤伐桀、武王伐纣历史的对比剖析,令人信服地推论出了“重封六国只会断送汉王大业”这一结论。
三、基础知识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监生(jiàn) 蛮横(hèng) 形骸(hái) 少不更事(gèng)B.黝黑(yǒu) 船舷(xián) 吮吸(sǔn) 喁喁私语(yǔ)C.辖制(xiá) 出岫(xiù) 妃嫔(pín) 人为刀俎(zǔ)D.模样(mú) 剽窃(piáo)逡巡(qūn) 长吁短叹(xū)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简捷没精打采寒喧当头一棒B.角隅走投无路惦记张冠李戴C.脑髓浮想联篇莞尔沸反盈天D.撮合唉声叹气喧嚣百无聊奈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每个人应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B.南昌个别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和粘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加入人工色素”,此举完全是掩耳盗铃。
C.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事情,他都是锱铢必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出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正在研究酝酿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大中城市试点设立少年法院,以便进一步提高并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
B.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C.中国百姓餐饮集团决定从3月16日起在全国所有的肯德基餐厅中停止出售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D.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Ⅱ卷(共120分)四、(28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4分)(2)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地。
(4分)(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8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阙中,作者从哪些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2)(2)请简要分析下阙作者在营造意境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4分)(3)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4)(1)《过秦论》写秦始皇的声威达到顶峰的句子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威振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