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般设备基础施工方案

一般设备基础施工方案

逸盛大化年产150万吨改扩建项目一般设备基础施工技术方案编制:XXX施工技术审核:XXX安全管理审核:XXX质量管理审核:XXX审定:XXX批准:XXX中国石化集团XXX公司XXXPTA工程项目部2011 年09 月目录1 编制说明及依据 (1)1.1 编制说明 (1)1.2 编制依据 (1)2 施工技术方案 (2)2.1 施工程序 (2)2.2 施工准备 (3)2.3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3)3 质量管理 (12)3.1 质量管理组织 (12)3.2 质量保证措施 (12)4 HSE管理 (13)4.1 HSE管理组织 (13)4.2 HSE保证措施 (13)4.3 安全管理重点 (14)4.4 工作危险源辨识 (14)5 施工进度计划 (14)附表一HSE因素(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见 (15)1 编制说明及依据1.1 编制说明XXX公司进行年产150万吨PTA改扩建工程是新建装置,位于老厂区东侧,我公司承接PTA 主装置、主装置空压机、管架等单元,设备基础类型主要有容器基础、塔基础、管架基础、空压机基础、换热器基础、过滤器基础等,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备基础的各种沟槽、预埋地脚螺栓、预埋件、预留孔洞、套管多,模板及支撑系统量大复杂、浇筑混凝土困难,设备基础的预埋设施位置标高要求精确,地脚螺栓固定常采用定位模板安装固定。

由于工程的多数施工图纸未到,且工期要求较紧,为加强施工统一管理,全面贯彻执行“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确保施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特编制本通用施工方案。

其他施工复杂或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基础另行编制施工方案工程建设单位为大连逸盛大化石化公司,监理单位为大连大开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地勘单位为大连黄海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1.2 编制依据1)《大连逸盛PTA工程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2)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提供的施工图XF36A-C000-2001、XF36B-C000-200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10*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12)我公司有关类似工程的经验总结。

2 施工技术方案2.1 施工程序2.1.1天然地基基础施工程序图2.1.1 天然地基基础施工程序2.2.2桩基基础施工程序图2.1.2 桩基基础施工程序2.2 施工准备2.2.1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和相应的规范标准,并组织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2.2.2对基础尺寸、标高及预留沟槽、孔洞、预埋件、预埋地脚螺栓、套管等的尺寸及标高、位置进行核对。

理解设计意图、掌握设计要求。

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议,会同各方把设计差错消除在施工之前。

2.2.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2.2.4备齐施工机具和施工材料。

2.2.5施工前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和原材料检验工作。

2.2.6整理预制场地,合理布置各施工区域,做到文明施工。

2.2.7勘察现场,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整平。

2.2.8对计量器具进行校核和鉴定,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将控制桩引致现场附近。

2.3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2.3.1 定位放线2.3.1.1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

用全站仪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为依据进行定位放线:a)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平面矩形控制网。

b)为保证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的相对精度,根据业主提供的点位进行测设。

c)采用直接测法,根据提供点位,先测定各个装置四个角点,经校核报验合格后,再向装置区内测设各单体的中心控制轴线。

d)当控制角桩测定后,应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浇筑200mm×200mm×1000mm的桩,混凝土桩顶面覆以200mm×200mm×3mm的钢板,钢板面上刻十字线或钻1mm小孔,并经常性进行闭合校核。

e)精度要求:控制网的容许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a)根据建筑物的外形及业主提供的原始水准点,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首先建立一个有六个点组成的标高控制网,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其下用四等水准加密。

b)水准点的观测在水准点埋设两周后进行,两水准点间前后视累计差Ⅲ等不大于5mm,Ⅳ等不大于10mm。

c)水准点附合校对时,闭合差应小于±6mm/n(n为测站数),闭合差核限后,应按测站数成正比例分配之。

d)实测时应使用精度不低于S3的水准仪,视线长度不大于80m,且要注意前后视线等长,镜位与转点均要稳定,采用两次镜位法按“后--前--前--后”次序观测,转点间两次镜位测得高差小于±6mm时取其平均值。

e)整个场地内各装置区的水准点标高和±0.00水平线标高经自检及有关技术部门和业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各水准点应妥善保护,以保证标高的正确性。

2.3.1.3施工过程测量控制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主要进行如下过程测量控制:人工挖土挖到一半深度时在基坑壁测设标高控制点,监测挖土标高,确定垫层施工控制标高。

混凝土基础预埋地脚螺栓安装完成后,复测螺栓的平面位置和顶面标高,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对螺栓位置进行复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应增加复测次数,保证基础完成后螺栓位置与顶面标高的准确性。

2.3.1.4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设,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观测。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手薄中的各项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文字说明是否齐全,然后把各项观测点的高程列入成果表中,计算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

直到沉降量至符合要求,到工程交工验收前统一观测一次,以便向建设监理单位测量管理部门移交沉降观测资料,并作为竣工资料技术文件的一部分。

2.3.2 土方工程2.3.2.1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施工程序:定位放线→报验→挖土→破岩石→清槽→基坑自检→共检、验槽。

本工程的基础大多为-2m~-2.5m左右,土质为岩石土回填土或岩石,岩石土摩擦角度小,易坍塌,开挖按1:0.75的系数放坡,岩石层可视土质情况减少放坡系数,可采用1:0.5。

为防止超挖,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挖土,由于设备基础密集以及根据现场文明需要,挖出的土方全部运至业主指定的堆土场。

为防止塌方,土方坑底预留300mm宽工作面(根据基础类型及深度可适当加宽)。

基础挖至设计标高上300mm时(岩石层可凿至设计底标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基底,清理完后,验槽合格后,立即做垫层,以减少晾槽时间。

灌注桩桩顶松散和含有泥土的砼必须全部凿除。

2.3.2.2验槽清槽后,会同业主、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验槽,验槽合格填写验槽记录之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混凝土垫层施工。

2.3.2.3土方回填土方回填在基础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前必须清理干净基础周围的积水和杂物,经监理及有关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

基础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局部人工夯实;回填用土原土,每层虚铺厚度为200mm~300mm,分层夯填密实。

回填时应控制其含水量。

每层夯填完应及时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回填土施工。

2.3.4 混凝土垫层施工混凝土垫层施工在褥垫层验收合格后进行,采用100 mm×100 mm方木作外模,Φ18钢筋桩固定。

浇筑采用泵送入模,人工摊平,平板振动器振实,用刮杠和铁抹子赶浆抹平。

垫层施工完毕,利用轴线控制桩和经纬仪将轴线引测至基坑内,并在垫层上弹出基础的外边线和柱子的边框线,以便钢筋的绑扎。

2.3.5 钢筋工程2.3.5.1 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在预制场进行,加工前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计算出钢筋的下料长度,并绘制出钢筋配料表;加工完毕的钢筋应分类挂牌堆放,底部用木方垫起,不能及时安装的钢筋覆盖彩条布。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见表2.3.5.1-1。

表2.3.5.1-1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完后,根据施工图纸测量并放出基础边线及上部构件的外围轮廓线,以为便于预留此部分的立筋安装。

经报验共检合格后即可绑扎底板钢筋。

钢筋绑扎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绑扎,钢筋的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采用搭接接头,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环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钢筋接头应互相错开,同一截面接头数不能超过50%。

基础底层钢筋绑扎前在垫层上用粉笔标出钢筋网片网格线,保证钢筋的间距。

底板筋采用钢筋马凳支撑,马凳采用比要支撑钢筋小一个级别的钢筋加工制作。

马凳间距不大于1000 mm。

图2.3.5.2钢筋马蹬图框架梁柱及剪力墙的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相关单位书面同意,也可以采用焊接。

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与模板之间及钢筋与垫层之间垫与保护层厚度相同C30细石混凝土垫块(也可购置成品垫块)。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钢筋绑扎完毕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进行共检,共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注意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形状不发生变形,如有变形或位移应及时进行调整。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见表2.3.5.2-2。

表2.3.5.2-2 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本方案主要包括容器基础、塔基础、管架基础、空压机基础、换热器基础、过滤器基础及钢平台基础、管墩基础等等。

管架基础、塔基础、钢平台基础主要为方形及多边形,基础顶有预埋螺栓,在施工时主要控制基础定位及螺栓的位置、标高的精确;采用定位盘固定螺栓并在混凝土浇筑前、中、后采取复测校正的措施,保证螺栓及螺栓预留孔的位置与标高(安装示意图如图1)。

容器类基础多以圆台或矩形块体式基础,承台为底板,上部当直径较小时多为圆台型,当直径较大时多为内部填土或砂的圆环型,地脚螺栓一般沿圆周以一定间隔角预埋。

此类基础施工重点是采用与设备底座一套模具加工的地脚螺栓定位盘安装地脚螺栓(示意图如图2),保证安装准确牢固并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和之后加强校正,当体积较大时注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罐基础多为钢筋混凝土环墙结构,墙壁较厚,采用对拉螺栓加3型卡拉钢筋环箍形式加固。

2.3.7施工缝的留设对较难施工的分层底板式基础,为保证螺栓的精确度及模板的加固牢固,建议基础分二次施工,即在一层底板顶留设施工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