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的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病人的护理
神经外科
概
述
• 颅脑损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二 位,但死残率则处于第一位。在 中国,每年大约 60万人发生颅 脑损伤,其中死亡10万人左右, 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 100亿元以上。
颅脑损伤可分为
三种
头皮损伤 颅骨损伤
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 头皮解剖:分五层 • 特点:血运丰富,抗感染和愈合能力强;但 因组织致密,血管固定,不易回缩,损伤后 出血多。 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和头皮撕脱伤三种。
二、脑挫裂伤
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
脑挫伤: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 软脑膜 完 整。 脑裂伤: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 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挫伤裂伤常并存,难于区别。
临床表现和诊断
1、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多数>半小
时,重者长期持续昏迷
2、局灶症状和体征:失语、偏瘫
3、头痛、呕吐:ICP↑、蛛网膜下腔出血
45
2016/6/29
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分型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以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30分钟至6个小 时。 重型:3~8分,伤后昏迷在6个小时以上或在伤 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个小时以上者。 其中3~5分为特重型, 得分值越高,提示意 识状态越好,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数越低 分,3分多提示脑死亡或预后极差。
1 2 3 4 合并脑损伤和大面积骨折片陷入颅腔 骨折片压迫脑重要部位 凹陷深度超过1cm或直径超过5cm 开放性骨折
处理原则
(二)颅底骨折:
重点观察有无脑损伤及处理脑脊液漏、
脑神经损伤等合并症。
大部分脑脊液漏伤后1-2周自愈,否则行
硬脑膜修补术。
护理措施
(一)防止颅内感染,促进漏口早日闭合
颅底由前至后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颅骨结构
颅骨结构
颅底结构
分类
• 部位 • 形态
颅盖骨折 颅底骨折
线形骨折 凹陷性骨折
• 与外界关系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线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颅底骨折
多因强大的间接暴力引起,常为线性骨 折,易引起脑脊液漏,常因脑脊液漏而确诊, 可分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多见于老年人 深部血肿: 血肿位于白质深部 脑表面可无明显挫伤 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
脑内血肿的CT表现
颅内血肿手术指征
a、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重
b、颅内压的监测压力在2.7kPa以上
c、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
d、尚无明显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
但CT显示幕上血肿>40ml,幕下血肿>10ml,
或血肿不大,但中线移位明显,脑室或脑池明 显受压 e、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最多见,最危险,可逆性,继发性
颅内血肿
分 类
按血肿来源和部位
硬脑膜外血肿(EDH) 硬脑膜下血肿(SDH) 脑内血肿(ICH)
按时间
急性型 <72小时膜外血肿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中间清醒期
1)头伤后昏迷—清醒—昏迷
2)头伤后昏迷—昏迷进行性加重
3)头伤后清醒—昏迷
4、颅内压增高和脑疝:脑水肿:3-7日,3-4日高峰
5、诊断依“CT”和“MRI”检查
【处理原则】
(一)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一般处理 防治脑水肿 是治疗脑挫裂伤的关键
促进脑功能恢复
应用营养神经药。
(二)手术治疗:
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颅内压增高明显甚至出现脑疝 迹象时,应作脑减压术或局部病灶清除术。
脑脊液漏的护理
一抗:使用TAT和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要:1.要取头高位,坐位、床头抬高15-30° 2.要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 三避免:1.避免大声咳嗽、打喷嚏、擤鼻涕 2.避免从鼻腔插管 3.避免摒气排便 四禁止:1.禁严堵深塞 2.禁冲洗 3.禁滴药 4.禁腰椎穿刺
健 康 教 育
告诉病人如何摆放体位,劝告病人勿挖鼻、
瞳孔的变化
患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脑疝; 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或去大脑 强直→脑干损伤或临终表现; 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光反应消失伴眼球分离或异位→中脑 损伤; 眼球不能外展且复视→外展神经受损; 眼球震颤→小脑或脑干损伤。 有无间接对光反射→鉴别视神经、动眼神经损伤; 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 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脑挫裂伤手术指征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已有一 侧瞳孔散大的脑疝表现。 2、CT中线明显移位、脑室明显受
压。
3、在脱水等治疗过程中,病情恶 化者。
原发性脑干损伤
1、伤后意识障碍深,时间长
2、严重的生命体征紊乱
3、眼部体征
4、四肢肌张力增高、去皮质强直
5、内脏症状: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呃逆
一般处理
护理措施
急救过程中注意保护撕脱的头皮; • 出现休克的病人注意体位; • 植皮后保护植皮片不受压、不滑动, 以利皮瓣成活; • 镇痛剂缓解疼痛,抗菌药预防感染。
二、颅骨骨折
定义
颅骨骨折本身无关紧要,关健在于是 否引起血管、神经、脑组织损伤及合并 脑脊液漏。
颅骨受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改变
颅骨骨折
颅骨近似球体,分颅盖和颅底两大部分。 颅盖骨折可引起骨膜下血肿。 颅底骨面凹凸不平,厚薄不一,有脑神经、血管 由之出入颅腔。
2、颅内压增高
3、局部神经受损症状
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
硬脑膜下血肿
最常见的颅内血肿
出血来源:挫裂的脑实质血管 临床表现: 1、并存原发脑挫裂伤重,意识障碍突 出。 2、较早出现颅内高压和脑疝症状 3、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人、头伤轻 慢性颅内压增
脑内血肿
出血来自脑挫裂伤灶 浅部血肿: 血肿位于伤灶附近和裂口中 多与脑挫裂伤的好发部位一致
表皮层 皮下组织 腱膜下 组织 颅骨骨膜
帽状腱膜
(一)头皮血肿
共同表现:局部隆起、疼痛、触痛
皮下 血肿 骨膜 下血 肿
帽状腱膜 下血肿
处理
① 小的-让其自行吸收(早期冷敷以减
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后改用热
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② 大的-穿刺抽血,加压包扎。
③ 感染血肿-切开引流,防止扩散,应 用抗生素。
(二)预防并发症
①压疮;不可忽视敷料覆盖处
②泌尿系统感染; ③肺部感染; ④暴露性角膜炎; ⑤废用综合征:关节挛缩、肌萎缩
护理措施
(三)病情观察
1. 意识 2. 生命体征
3.神经系统病征
4.其他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lasgow coma scale, G.C.S)
睁眼反应 正常睁眼 呼唤睁眼 刺激睁眼 无反应 4 3 2 1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 5 回答错误 4 含混不清 3 唯有声叹 2 无反应 1 T分:插管或气 切无法正常发声 运动反应 遵命动作 定位动作 肢体回缩 肢体屈曲 肢体过伸 无反应 6 5 4 3 2 1
骨折部位 经 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累及的脑神
鼻漏 鼻漏或耳漏 无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乳突区(Battle征) 乳突部、咽后壁 面神经、听神经 少见
处理原则
(一) 颅盖骨折:
1. 线性骨折:无需特殊处理,仅需休息、 对症治疗。 2. 凹陷性骨折:出现下列情况手术治疗
•谢谢!
颅内血肿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颅内压增高征象,及时通知医 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作好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要进行全方位的整 体护理,全面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 情变化,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治疗 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同时 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并应加 强功能锻练,提高病人自理能力,降低 致残率。
维持特定的体位到停止脑脊液漏3-5天
保持局部清洁
避免颅内压骤升
鼻漏者禁忌经鼻进行护理操作
注意有无颅内感染的迹象
应用抗菌药物和TAT
(二)病情观察:
明确有无脑脊液漏
准确估计脑脊液外漏量 注意有无颅内继发性损伤
注意颅内低压综合征
脑脊液与鼻腔分泌物的鉴别 白色滤纸(或纱布等):将鼻 腔流出物滴于白色滤纸上, 如见血迹外周有较宽的月晕 样淡黄色浸渍圈,可判断为 脑脊液。
• 静卧、休息,床头抬高15-30° •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插 管辅助呼吸 • 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 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 对症处理,镇静、止痛、抗癫痫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开放气道 加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预防感染
抠耳,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
喷嚏等。
颅骨骨折达到骨性愈合需要一定时间:线性
骨折,一般成人需2~5年,小儿需1年。若有
颅骨缺损,可在伤后半年左右作颅骨成形术。
颅骨缺损者避免碰撞。
三、 脑 损 伤
是指脑膜、
脑组织、脑血管
和脑神经在受到 外力作用后发生
的损伤。
分类
(一)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
(二)头皮裂伤
特点:锐器或钝器伤,出血多、易休克
处理
检查有无颅骨和脑损伤、压迫止血、清 创缝合 清创缝合时限可至24小时
抗感染,注射TAT
(三)头皮撕脱伤
因机械力牵拉发辫,使头皮自帽状腱膜 下层或连同颅骨骨膜被撕脱所致。
头皮撕脱伤
特点:剧烈疼痛,出血多、易休克
处理
压迫止血、防止休克,迅速送往医院 保留撕脱的头皮避免污染,隔水、冷藏
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脑损伤。 (二)根据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分为: 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震荡、脑挫裂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