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3.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以及对比中西封建制度、城市的异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念。
专题问题设计
1.欧洲的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有哪些特点?给你的启示?
2.拜占庭帝国曾繁荣一时,为什么后来衰亡了?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上网搜索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识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了解查理马特改革的情况,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1.对比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在形成时间和途径等方面的不同,说一说西欧封建社会有哪些特点。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适用年级
九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2课时,课外1课时,共需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是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主要阐述了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建立情况,它上承接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及奴隶社会的建立与发展,下与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共同组合一个知识专题:世界古代史。也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主要包括两个专题:一是亚洲的封建社会,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大化改新,阿拉伯的统一伴随伊斯兰教的产生。二是欧洲的封建社会,介绍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欧洲教皇教会的地位、欧洲封建社会城市的兴起、自治运动、市民阶级的形成;其中本单元的重点是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查理马特改革、欧洲教会的地位。难点是大化改新、欧洲教会的地位。本单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互助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学习、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预期学习成果能够说出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区别。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个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学习日本的大化改新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让学生谈谈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及时小结。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结合自由阅读卡,简单介绍古代朝鲜的历史,加深对亚洲邻国的了解。
活动三:学习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评价要点
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念。
3.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
4.拜占庭帝国曾繁荣一时,为什么后来衰亡了?
专题划分
本单元共分两个专题:
专题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课时)
专题二:中古欧洲社会(1课时)
其中,专题二中的活动欧洲城市的发展状况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所需课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内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2.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3.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知识概括归纳穆罕默德的活动。从中了解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的过程就是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国家统一中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阿拉伯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这就是阿拉伯国家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特点。
活动四:课堂小结
评价要点
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专题问题设计
1.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上网搜索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识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导入新课
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关注我们的近邻日本,然后思考问题: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补充日本的自然特点,设置疑问日本的历史发展历程怎样?导入新课。
过程与方法:
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讨论有关问题:初步培养结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2.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活动二: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
活动三: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2.思考:拜占廷帝国地跨亚欧大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那么,拜占廷帝国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它究竟属于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呢?为什么?
活动三:课堂小结
3.通过文字、图片增强直观认识和理解,编写学习提纲概括学习内容,便于记忆和掌握。
对应课标
1.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2.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3.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4.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中日交往时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交往最密切?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
专题二
欧洲的封建社会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探究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个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以及对比中西封建制度、城市的异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念。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探究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