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高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为例论文设计

小学高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为例论文设计

小学高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为例摘要:随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部编版教材的推广,拓展阅读面,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重要任务。

当前的小学高段学生仍然存在阅读面窄、碎片化阅读、阅读方式单一的问题,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应时而生,得到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推崇,但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主题阅读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反思,而忽视了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群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流程的开展、教学评价的实施进行分析,通过所选取的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并对教师进行进一步访谈,分析小学高段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继而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

①可见,阅读在小学生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阅读的自主性,但其阅读面窄,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阅读时间有限,大多数学生在早饭、午休等的零碎时间只能进行一段,一小节的碎片化阅读;学生阅读随意、方式单一,大多快速浏览,摘抄内容完成阅读笔记。

部编版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落实课后阅读,重视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方法的提升,建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主题阅读正是迎合了这一点,打通课内外阅读,弥补单篇阅读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笔者在实习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主题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与反思,而忽视了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这便会导致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脱节,而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

因此,本文结合部编教材进行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二)研究意义有助于丰富部编教材主题阅读教学的理论,明晰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与步骤。

一方面为教师进行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也为实施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疏通课内外阅读,切实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改变有限时间内碎片化阅读的现状和单篇阅读的局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文献综述1.关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主题来源的设计研究窦桂梅老师认为学生的主体性是进行主题选择最重要的原则。

刘宪华老师认为主题是教材中的富有人文内涵的主题。

郑小燕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探究》认为主题的来源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

2.关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窦桂梅老师认为,主题阅读教学价值观的目标设定要考虑天下情怀与完整人格;刘宪华及其研究团队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有以教材为主的课内教学目标也要兼顾经典诵读、主题读写的课外教学目标。

3.关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文本拓展设计研究窦桂梅老师倡导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拓宽学生视野,选择不同类别的的优秀古今经典篇目,同时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

刘宪华老师则主要是从拓展文章的选择标准方面来研究的。

首先要有明晰的人文内涵;二是贴近儿童生活的经典;三是要与教材同步;最后要符合学生的阶段特征。

②扬州大学研究生李静文认为要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而且也要挖掘其丰富的内涵进行拓展。

4.关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流程设计的相关研究窦桂梅在宏观层面的单元教学中,学生首先对单元整组文章进行整体感悟;其次,用一篇带多篇,进行比较阅读;再次,补充课外阅读文本,以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最后,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将主题归于实践。

高颖恺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主题阅读教学》主题阅读实践活动流程分为自主阅读积累阶段、小组谈论准备阶段、小组展示交流阶段。

③5.关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教学评价设计研究窦桂梅老师主要从兴趣值、方法值、容量值、意义值四方面进行评价。

④扬州大学研究生季娴认为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评价设计时要注重评价方式灵活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

6.文献述评综合以上综述,直接关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的文献缺乏,而且目前主题阅读教学大都是基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部编版教材的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有所欠缺,将主题阅读运用于部编教材的实践也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此,本研究以部编教材为例对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写论文期间,在学校图书馆的知网检索:主题阅读教学,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等几个代表性词,找到十多篇硕博士论文、五十多篇期刊,五本关于主题阅读的专著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搜集、整理,为本次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案列分析法结合具体的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提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3.访谈法本研究通过抽取K、J两所实施主题阅读教学的教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困惑,在具体问题下提出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二、小学高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核心概念界定(一)主题阅读“主题”一词最初指乐曲中具有显著特征的主旋律。

而本研究“主题”主要是指教师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和学段学情、教师教学需要,为阅读教学所提供的选文依据,包括文章内容、体材、思想情感、语文要素等。

“主题阅读”打破了单篇阅读的局限,它是指学生在阅读时围绕某一主题,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开放性的阅读视域,对相关经典文本进行统整阅读、比较阅读、联结阅读的一种阅读方式。

(二)主题阅读教学主题阅读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者窦桂梅在“1+X”课程建设中把主题阅读教学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认为主题阅读产生于传统课文阅读教学,区别于而又高于传统课文阅读教学,一偏带动多篇,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扩大阅读量的同时提高阅读质量。

本文所研究的主题阅读教学是以弥补单篇阅读教学的不足,改变有限时间内碎片化阅读的现状,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单元,以学生能够达到的阅读量和平均阅读水平,提炼主题,将课外相关经典文本与课内有效整合,由教师课堂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实现课内到课外的拓展。

(三)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系统性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是在主题阅读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系统规划,围绕所确定的主题,对文本内容重构和组合,进而从整体考虑规划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设计整体最优化。

三、小学高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主题阅读教学备受推广。

窦桂梅、刘宪华、徐世斌等学者在其领域也有较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但是许多语文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

因此,为了深入了解其现状以及存在的困惑,笔者选取了K、J两所小学六年级J小学10名教师与K小学5名教师,K、J两所小学都在Y市教育局的积极号召下开展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并成立了语文主题阅读教研组,不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在该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实践。

共搜集有效教学案例60份,对主题的确定、材料群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了三名教师,对其编号A1,A2(语文教研组组长)、A3进行进一步访谈。

(一)主题的确定:刻板、随意“主题”是主题阅读教学的关键要素。

主题的选择是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中心。

笔者通过对搜集到的60份教学设计中的主题设计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有19份教学案例教师直接选用教材的人文主题,这种方式较普遍,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多数教师直接选取其人文主题“名国名著”,所选主题过大、刻板,缺乏创意;而41份教学案例教师能够分析教材的语文要素,其中20份按主要内容确定主题,因其主要内容较直观,选取主题较简单;而按写作技巧、作品体裁、其他要素选取的教师较少,大多为教龄较大的教师,这部分教学经验较多的教师能够深入分析教材学情选取主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实施主题阅读教学的教研组长A2老师进行以下访谈:笔者:您或您的同事在主题的确定过程中有什么困惑?A2老师:对于主题的选择,大部分老师都会基于教材提炼主题,但是人教版单元主题明确,而部编版教材的创新设计双线组元,人文主题不明确,语文要素暗含其中,在确定主题时往往会顾此失彼。

之所以会有如此现状,一方面教师对教材和学情把握不到位,没有基于教材整体研读教材,不能处理好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很难兼顾学生的兴趣与实际水平;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思路局限,视野窄化,没有明确的确定主题的原则,缺乏富有创意的主题。

(二)材料群的选择:无序、杂乱拓展选文的选择与组织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拓展阅读质量。

从所选教师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发现教师在进行拓展选文时,其中70%(42份)的拓展选文的设计是直接选用刘宪华老师的《经典诵读》、《主题读写》以及窦桂梅老师的《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而30%(18份)的拓展选文的设计是教师自主选择的拓展材料,所选材料都为同一主题,都是名家名篇,拓展材料与课文的关联度不高,材料之间缺乏本质的联通。

为了了解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笔者对教师进行访谈,访谈材料如下:笔者:您在进行拓展选文时,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A1教师:在同一主题下进行选文时,信息大,时间有限,任务繁重,在同一主题下我通常搜集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但是材料之间的关系多是浅层上的关联,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体验会大打折扣,反而不利于对主题的深化理解。

A3教师:其一所选的文章有时会给一部分学生造成负担;二是很多教师直接应用现有的相关教材,阅读材料是由该领域专家所提供,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从上述分析与访谈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缺乏明确的选文标准,所选文章之间无明确的组合关系;另一方面直接选取现有阅读材料,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但该阅读材料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动态生成和个性需求。

基于此,教师应保持审辨式思维,灵活拓展。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模糊、狭隘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从所搜集的教师的主题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笔者发现60份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中,更多的是希望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合作探究的能力,而情感态度观大多一句话带过,如《北京的春节》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表述抽象模糊,并没有对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做具体规划。

基于此,笔者对A3教师进行以下访谈:笔者:您在设计主题阅读教学目标时,是如何来确定教学目标的?在此过程中还有什么困惑?A3老师:我主要是依据课标、学情、参考教参来确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