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知识点、两类动力学问题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性质”2.合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1)物体的加速度由所受合力决定,与速度无必然联系。
(2)合力与速度夹角为锐角,物体加速;合力与速度夹角为钝角,物体减速。
(3)a=ΔvΔ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与v、Δv无直接关系;a=F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定性分析]如图1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质量为m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点。
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图1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B.物体从A到O做加速运动,从O到B做减速运动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物体从A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解析物体从A到O,初始阶段受到的向右的弹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右。
随着物体向右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合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向右且逐渐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
当物体向右运动至AO间某点(设为点O′)时,弹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
此后,随着物体继续向右运动,弹力继续减小,阻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变为向左。
至O点时弹力减为零,此后弹力向左且逐渐增大。
所以物体越过O′点后,合力(加速度)方向向左且逐渐增大,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选项A正确。
答案A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典例】(2016·安徽合肥一中二模)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两条轻绳连接,处于平衡状态,如图2所示。
现突然迅速剪断轻绳OA,让小球下落,在剪断轻绳的瞬间,设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用a1和a2表示,则( )图2A.a1=g,a2=g B.a1=0,a2=2gC.a1=g,a2=0 D.a1=2g,a2=0解析由于绳子张力可以突变,故剪断OA后小球A、B只受重力,其加速度a1=a2=g。
故选项A正确。
答案A【拓展延伸1】把“轻绳”换成“轻弹簧”在【典例】中只将A、B间的轻绳换成轻质弹簧,其他不变,如图3所示,则典例选项中正确的是( )图3解析剪断轻绳OA后,由于弹簧弹力不能突变,故小球A所受合力为2mg,小球B所受合力为零,所以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为a1=2g,a2=0。
故选项D正确。
答案D【拓展延伸2】改变平衡状态的呈现方式把【拓展延伸1】的题图放置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如图4所示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a A=0 a B=1 2 gB.a A=g a B=0C.a A=g a B=gD.a A=0 a B=g解析细线被烧断的瞬间,小球B的受力情况不变,加速度为零。
烧断前,分析整体受力可知线的拉力为T=2mg sin θ,烧断瞬间,A受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mg sin θ,所以A球的瞬时加速度为a A=2g sin 30°=g,故选项B正确。
答案B方法技巧抓住“两关键”、遵循“四步骤”(1)分析瞬时加速度的“两个关键”:①明确绳或线类、弹簧或橡皮条类模型的特点。
②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2)“四个步骤”:第一步:分析原来物体的受力情况。
第二步:分析物体在突变时的受力情况。
第三步: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第四步:求出瞬时加速度,并讨论其合理性。
1.[静态瞬时问题]如图5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轻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 )图5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 sin θ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C.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零D.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球加速度的2倍解析撤去挡板前,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2mg sin θ,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图甲中A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球所受合力为2mg sin θ,加速度为2g sin θ;图乙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A、B球所受合力均为mg sin θ,加速度均为g sin θ,可知只有D正确。
答案D2.[动态瞬时问题](2017·芜湖模拟)如图6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在一起,A、B的质量分别为m1、m2,在拉力F作用下,A、B共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和a2,则( )图6A.a1=0,a2=0B.a1=a,a2=m2m1+m2aC.a1=m1m1+m2a,a2=m2m1+m2aD.a1=a,a2=m 1 m 2 a解析撤去拉力F的瞬间,物体A的受力不变,所以a1=a,对物体A受力分析得:F弹=m1a;撤去拉力F的瞬间,物体B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弹′=m2a2,所以a 2=m1am2,故选项D正确。
答案D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2.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典例】(12分)如图7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架质量m=2 kg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36 N,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4 N。
g取10 m/s2。
图7(1)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
求在t=5 s时离地面的高度h;(2)当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100 m处,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
求无人机坠落地面时的速度v。
规范解答(1)设无人机上升时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f=ma(2分)解得a=6 m/s2(2分)由h=12at2,解得h=75 m(2分)(2)设无人机坠落过程中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1(2分)解得a1=8 m/s2(2分)由v2=2a1H,解得v=40 m/s(2分)答案(1)75 m (2)40 m/s方法技巧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2.[已知运动分析受力](14分)一质量为m=2 kg的滑块能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以a= m/s2匀加速下滑。
如图9所示,若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作用于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在t=2 s内沿斜面运动,其位移x=4 m。
g取10m/s2。
求:图9(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恒力F的大小。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0°-μmg cos 30°=ma(2分)解得μ=36(1分)(2)滑块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有向上和向下两种可能。
根据题意,由运动学公式,有x=12a1t2,(1分)可得a1=2 m/s2(1分)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时,有F cos 30°-mg sin 30°-f=ma1(2分) f=μ(F sin 30°+mg cos 30°)(1分)联立解得F=7635N(2分)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时,有mg sin 30°-F cos 30°-f=ma1(2分)联立解得F=437N。
(2分)答案(1)36(2)437N或7635N1.(多选)(2016·江苏单科,9)如图12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 )图12A.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解析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右,A项错误;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鱼缸的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鱼缸在桌布和桌面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均为a=μg,鱼缸离开桌布时的速度为v,则鱼缸在桌布上和在桌面上滑动时间均为t=vμg,B项正确;猫增大拉力时,鱼缸受到的摩擦为f=μmg不变,C项错;若猫减小拉力,鱼缸在桌布上加速运动的时间变长,离开桌布时的速度v=μgt增大,加速运动的位移x1=12μgt2增大,且鱼缸在桌面上减速滑行的位移x2=v22μg也增大,则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D项对。
答案BD2.(2016·全国卷Ⅱ,19)(多选)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
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
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解析小球的质量m=ρ·43πr3,由题意知m甲>m乙,ρ甲=ρ乙,则r甲>r乙。
空气阻力f=kr,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则a=mg-fm=g-krρ·43πr3=g-3k4πρr2,可得a甲>a乙,由h=12at2知,t甲<t乙,选项A、C错误;由v=2ah知,v甲>v乙,故选项B正确;因f甲>f乙,由球克服阻力做功W f=f h知,甲球克服阻力做功较大,选项D正确。
答案BD3.(2015·海南单科,8)(多选)如图13所示,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细线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的大小记为a1,S1和S2相对于原长的伸长量分别记为Δl1和Δl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剪断的瞬间( )图13A.a1=3g B.a1=0C.Δl1=2Δl2D.Δl1=Δl2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剪断细线的瞬间,细线的拉力消失,弹簧还没有来得及发生形变,所以剪断细线的瞬间a受到重力和弹簧S1的拉力F T1,剪断前对b、c和弹簧组成的整体分析可知FT1=2mg,故a受到的合力F=mg+F T1=mg+2mg=3mg,故加速度a1=Fm=3g,A正确,B错误;设弹簧S2的拉力为F T2,则F T2=mg,根据胡克定律F=kΔx可得Δl1=2Δl2,C正确,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