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审计抽样案例

第八章审计抽样案例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不同于审计抽查)
3
审计抽样技术在三大审计程序中的运用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可能使用三种目的的审计程
序: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
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方法。
(2)控制测试 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 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3)实质性程序 在实施细节测试时,可以使用审计抽样。 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 抽样。 4
例 题
假定某被审计单位的发票编号为1001——9000,注册会计 师 拟采用系统抽样法选取其中的5%进行函证。若确定随机起点 为1018号,试写出所抽取的第194、226、387张发票的号 码分 别是多少? 解答:抽样间隔=1÷5%=20 第194张发票的号码:1018+(194-1)×20=4878 第226张发票的号码:1018+(226-1)×20=5518 第387张发票的号码:1018+(387-1)×20=8738 17
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效果[后怕] 效率[后悔] 效果[后怕] 效率[后悔]
实质性 测试
误受风险[坏人当好人] 误拒风险[好人当坏人]
12
4、可信赖程度

即预计抽样结果能够代表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
百分比;


与抽样风险是互补的;
与需要的样本量成正向关系。
5、可容忍误差

是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而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一)根据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 样。

统计抽样按照随机的原则抽取样本,能保证各项目被抽中 的机会均等,能够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能够通过事先的
计算和调整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非统计抽样,审计人员凭借个人经验和判断确定样本的规 模和选取样本。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共同点:
都需要审计人员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只要运用得当,二者都可以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5
(二)根据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的不同,分为属
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属性抽样是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 抽样,是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 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 变量抽样是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

计抽样,是为了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方法。
6
抽样技术
测试种类


属性抽样 控制测试 变量抽样 细节测试
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 率(次数) 估计总体中的错误金额
7
三、审计抽样的一般程序
(一)样本的设计 样本设计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 1、审计目标 2、审计对象总体和抽样单元(确定总体时,应考虑相关
性和完整性)
18
(2)注册会计师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无法对样本 取得审计证据时,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相 应的审计证据。如果没有或无法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应将有关样本视为误差。

误受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
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误拒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
错误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 险越低。
11
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审计 测试
控制 测试
抽样风险种类
信赖过度风险 [坏人当好人] 信赖不足风险 [好人当坏人]
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

与需要的样本量成反向关系。
13
6、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体误差

即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客户经营业务和
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 的结果等,所预计的审计对象总体中可能存在的 误差。 预期总体误差越大,应选取的样本量越多。

14
7、分层
分层是指将一个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 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的抽样单元组成。 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根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 特征不相符的可能性。
8
非抽样风险
与抽样无关的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是指注册会
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 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产生原因 人为错误 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
错误解释样本结果。
第八章 审计抽样
1
第一节
一、 含义

概述
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 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
总体 10000
正确:9900 错误:100
样本 100
正确:99 错误:1
2

审计抽样应当具备两个基本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 施审计程序; (不同于详细审计)
9
抽样风险类别:

控制测试中应关注的抽样风险是信赖不足风险和
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
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 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 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实际上可予信赖程度的可能 性。

10

实质性测试中应关注的抽样风险是误受风险和
误拒风险。
(三)抽样结果的评价
1、分析样本误差
(1)注册会计师在分析样本误差时,应当根据预先 确定的构成误差的条件,确定某一有问题的项目是否 为一项误差。 如:对于每张发票和有关的验收单据,审计师将如 下的一种或几种情况定义为“误差”状态: 未附验收单据的任何发票 发票虽附有验收单据,但该单据却属于其他发票 发票与验收单据所记载的数量不符
(二)样本的选取
1、样本选取的基本要求:
应使审计对象总体中所有项目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使 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2、样本选取的方法 (1)随机选样(随机数表法:将总体中项目连续编号;
与表中数字建立对应关系;确定起点和选号路线;依次选
样。) 注意:不在总体区间的号码不选。 (2)系统选样(计算选样间隔、确定选样起点、根据间 隔顺序选样) 16
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以将更多的审计资源投
入到大额项目中。

分层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总体中的每一抽样单位必须属于一个层次,并且只属于这 一层次;
(2)必须有事先能够确定的,有形的,具体的差别来区分不同的 层次; (3)必须能够事先确定每一层次中抽样单元的准确数字。 (对包含最重要项目的层次应实施全部审查) 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