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25题*2分=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的自然增减②人口的出生率③人口的死亡率④人口迁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
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
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
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
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3—4题
3.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 上海
D. 广州
4.图1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
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回答5--7题。

图2
5.符合图2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A.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 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6.引发图2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均有大量人口迁入的是 (
A.西欧
B.北美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
8.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D
图3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4回答9--10题
图4
9.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10.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图5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完成11---12题。

1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1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13.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1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
15、下列关于城市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服务范围,且范围大小固定不变
B、城市的服务对象只来自服务范围之内
C、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交叉和重叠
16.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
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18.既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又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的是 (
A.美国
B.新西兰
C.澳大利亚
D.阿根廷
19.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20.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是因为 (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③农业自然条件的改善④国家政策的调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图6中阴影为某农作物分布区。

据此回答21~23题。

21.该农作物是 ( B
A.油菜
B.水稻
C.亚麻
D.玉米
22.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科技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
D.机械化水平低
23.该农作物的最大产区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图6
24.我国糖料作物的“南蔗北菜”的分布,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A.地域性
B.季节性
C.周期性
D.连续性
25.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二、综合题(共四题,50分
1.(11分读“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注:图7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图7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分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4分
(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_____________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分
(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_________地区。

(2分
2.(11分图7是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该图表示地租立体分布状况(单位:
元/平方米,读图回答: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_____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处,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图8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2分
(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12分图9是某城市规划图,计划在图中ABCD四处分别建设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服装厂,从城市环境角度考虑,应如何布局?理由是什么?
图9
(1自来水厂应建在_____处,理由。

(2)化工厂应建在_______处,理由(3)钢铁厂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4)服装厂应建在__________处,理由 4.(16 分)读“美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图 10),回答问题。

(16 分图 10 (1)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________, A 这里有大面积的___________ 气候区,适宜经营___________业。

(2)B 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种植的作物主要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3)C 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它是随着___________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的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和。

答 6 案
一,选择题 CDCAD 二综合题 CCDDC CBBBD CCCAA BAAAC 1.答案:(1)略(2)拉丁美洲大洋洲过多造成的压力人才外流廉价劳动力 2.(1)A 租最高峰(2)B、C、D、E (3)ADGF 非洲欧洲(3)人口(4)迁出 A 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高,形成地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交汇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4)居住 G 尽管距离市中心较近,但远离主要公路,通达度较低,不是商业区和工业区的最佳区位 3.(1) C (2 (3 燃料地。

(4 B 服装厂无污染,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市区。

畜牧 4. (1)畜牧和灌溉农业区温带大陆性 A D C 地位于河流上游,有清洁的水源。

A 地既在河流不游又在盛行风的下风向,避免污染。

D 地既位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又接近原料地,(2)商品谷物农业小麦玉米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3)乳畜业城市市场市场饲料供应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