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橡胶产业链研究

橡胶产业链研究

橡胶产业链研究一、天然橡胶产业链特点及风险分析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领域和其他加工行业一样,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组成部分。

上游包括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在我国主要包括海胶集团、云南农垦、广垦集团这三大国企,以及遍布海南、云南、广东等地大大小小的民营天然橡胶种植加工企业。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中游主要是大大小小的橡胶贸易企业。

国内天然橡胶的贸易和其他大宗商品如铜、钢材等就定价原则来说有很大不同。

天然橡胶虽然也为大宗商品,但其贸易中的定价仍旧以传统一对一询价为主,这与有色金属和钢材明显不同——金属现货往往比较权威的集中定价市场。

天胶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涉及天然橡胶消费的橡胶制品业及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终端消费企业。

橡胶制品业主要包括轮胎、胶带、胶鞋、医疗器械等,其中轮胎行业是其中最主要的天然橡胶消费行业。

对于天胶种植及加工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时面临天胶销售价格下滑。

在人工成本和种植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销售价格的下滑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下滑和胶农收入的减少,从而影响天胶种植及加工企业发展。

例如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急挫,世界金融市场陷入低迷状态,投机者纷纷抛售橡胶期货,使橡胶价格大幅回落。

农垦橡胶加工企业干胶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民营橡胶加工企业保本经营,生产的干胶大量库存,胶农收入锐减。

天然橡胶的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橡胶制品业,这主要又包括轮胎制造业和非轮胎制品业。

轮胎制造业无需太多介绍,而非轮胎制造业则主要包括:胶管胶带、胶鞋、气球等。

近年来,中国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拉动了市场对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合成橡胶的需求量。

但由于产能的限制,中国生产的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等无论在产量还是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每年进口量仍然很大。

橡胶制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值不高,天然橡胶的原材料成本通常约占50%左右,原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及行业的竞争力。

在天胶价格急剧上涨过程中,橡胶制品的生产成本急剧上涨,而成本转嫁给下游的终端消费企业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这将会造成橡胶制企业盈利能力的下滑,从而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

在市场不景气时,企业的采购成本虽然会降低,但由于下游的消费放缓,同产企业会降低产能,这时企业的常备周转库存有跌价减值的风险,但这对于那些库存合理的橡胶制品企业影响不大。

在天然橡胶产业链中,处于生产和消费环节中间的就是为数众多的橡胶贸易企业。

从我们实际考察看来,国内天然橡胶的贸易和其他大宗商品如铜、钢材等就定价原则来说有很大不同。

天然橡胶虽然也为大宗商品,但其贸易中的定价仍旧以传统一对一询价为主,这与有色金属和钢材明显不同——金属现货往往有个比较权威的集中定价市场——有色金属主要有长江有色市场,钢材主要有上海钢材电子市场。

虽然如今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发达直接导致天然橡胶各贸易商报价在任一时段都趋向于高度一致,正常的贸易很难带来利润空间。

贸易商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做行情”,即在相对价格相对低位囤货,在市场价格相对高位卖出。

依靠“做行情”的贸易方式在市场发生极端变化时必然存在较大的风险,例如在金融危机时就出现了大量的贸易商和少数轮胎厂违约事件。

二、天然橡胶期货对橡胶产业链的影响目前国际主要的天然橡胶期货交易场所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新加坡商品交易所。

虽然都交易橡胶期货,但这三个交易所的标的物却不完全相同。

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的交割标准品全乳胶(SCRWF)和进口3号烟片胶(RSS3)。

在国内天胶期货品种推出以后,天胶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经营模式、盈利模式都发生了改变。

天胶期货推出以来,以农垦为代表的国内的生产型企业积极参与天胶期货市场。

2004年6月29日云南农垦集团成立了产业股份公司,对天胶资源进行了整合,实现了统销。

产业公司通过现货和期货两个渠道完成销售任务。

一方面参考期货市场价格确定现货销售价格,另一方面,作为现货销售的补充,在期货价格理想时,直接通过期货交割实现部分销售。

期货与现货结合保障了农垦销售任务的顺利完成。

产业公司放开收购,胶工、胶农不再担心胶卖不出去的问题,并且胶款能够得到全额兑现,提高了一线种胶、割胶人员的积极性。

集中销售和期货交割渠道形成后,单个农场不再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到全国跑销售,减少了中间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回扣现象的发生,云南农垦各农场原来庞大的销售队伍精简了。

另外为了能够满足上期所期货交割的要求,2005年3月起,农垦统一了橡胶产品的包装和标识,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强化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品牌意识,并推行了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天胶的生产质量和品牌效应日益提高。

对于橡胶制品企业来说,如轮胎厂、胶带厂等通常是作为买方。

橡胶制品企业通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原料价格的波动较为敏感,天胶期货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有效地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工具,有利于企业有效地控制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然橡胶合约主要交割品种为我国生产的一级标准胶,从产量上说,这是国产胶最大产量的一个品种,但是从需求角度看,这却并非是天然橡胶消费领域需求最多的一个品种。

因为,随着汽车轮胎工业的发展,子午胎已经逐步代替斜交胎,成为轮胎的主要品种,而子午胎的主要原料橡胶是20号标准胶。

国产的SCR5和RSS3则是生产斜交胎的主要原料。

随着全球轮胎工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轮胎子午化率已达100%,全球子午胎化率达85%。

国内相比发达国家水平有所逊色,但今年子午化率也在逐年提高,国内子午胎发展迅速且拓展空间巨大,因此,国内每年对子午胎橡胶(20号标胶)的需求量将会逐年递增。

但是因为期货交易未必涉及交割,而事实上最终交割的头寸往往只占交易头寸的极小一部分,实物交割并非套期保值业务的必要环节。

商品期货的实质是一种衍生品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意义体现在对冲价格风险上,只要所需要使用的橡胶品种和天然橡胶期货标的物有足够高的相关性,就可以起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作用。

经过测算,国产一级标准胶无论是期货价格还是现货价格,其与轮胎级20号标胶的价格变动相关性都高达95%,表现出紧密的相关性。

利用沪胶期货完全可以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

贸易商在天然橡胶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流通作用,是天胶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是架起原料生产企业与原料使用企业的桥梁。

由于消费企业疲于应对天然橡胶价格的剧烈波动,国内许多用胶企业原料采购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贸易商来进行的。

对于橡胶贸易企业来说,天胶期货是离不开的助手,天胶期货的出现丰富了贸易商的经营模式。

橡胶期货的推出,橡胶贸易产生的创新经营模式有如下几种:1.低买高卖的传统购销模式通过产销两地的价差、或是时间前后的价差、或是因信息不对等产生的价差牟取利润。

因为有较大获利空间的价差可能出现时间较短,而购销周期相对较慢,这时可以借助于期货工具有效锁定利润空间。

2.跨市套利利用两个市场之间的差价套利。

如在现货市场买进、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锁定利润,这样的操作可概括为“现买期卖”。

反之亦然,为“期买现卖”。

同理,还有“现买现卖”、“期买期卖”的运作形式。

3.囤货做行情预期未来行情要上涨时先行买进橡胶存积,等待价格上涨后出售。

在囤货过程中,期货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4.作库存周转、滚动销售不关注涨跌,利用自身的货物库存作补库购进与销售间的价差交易。

在必要时通过期货补库及锁定价差。

5.代理经营模式即接受上下游客户的委托进行代购代销。

利用期货工具锁定代购及代销价格,规避委托合同执行期间价格波动的风险,锁定合理利润。

6.金融对冲理财利用汇率变化(如人民币升值)、银行票据及银行的金融产品,把橡胶作为媒介进行货物与资金转换,从投资金融理财中获利,在此期间充分利用期货的杠杆效应。

天胶期货的推出为天胶产业链企业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工具,同时为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工具,唯有不断创新实践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天胶市场中保持优势。

在对产业链各个环节企业的服务中,我们认识到在企业套期保值交易中制定合理方案和操作步骤的重要性远大于依赖于行情判断。

对于橡胶产业链的上游生产种植企业、下游的消费企业以及中游的贸易企业,我们分别提供了不同的套期保值思路,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天胶生产企业套期保值服务作为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其经营收益来源于天然橡胶出售的价格高于天然橡胶生产的成本。

企业经营的最大风险在于天然橡胶的价格下跌,所以在期货市场上应该寻找合适的价格将自身产生的产量将天然橡胶进行卖出保值。

卖出套期保值又称空头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出售期货,以期货市场上的空头来保证现货市场的多头,以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

5月份农垦某供销公司与某橡胶轮胎厂签订8月份销售100吨天然橡胶的合同,价格按市价计算,此时,8月份期货价为每吨 1.50万元。

供销公司担心价格下跌,于是卖出100吨天然橡胶期货。

8月份时,现货价跌至每吨1.35 万元。

此时该公司按市场价格卖出现货,每吨亏损0.1万元,在现货卖出现货的同时,又在期货市场上按每吨 1.4万元价格买进100吨的期货以平仓,每吨盈利0.1万元。

如此,则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有效地防止了天然橡胶价格下跌的风险。

总之,一个企业的套期保值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遵循套期保值的原则,不能存在投机心理,时刻牢记:交易方向相反原则、商品种类相同原则、商品数量相等原则、相同或相近原则。

天然橡胶生产企业面临的价格敞口风险主要源于天然橡胶价格可能会下跌,在2008年的天然橡胶快速下跌过程中,不少生产企业以及具备一定库存的贸易商都损失惨重。

就可操作性来讲,库存的风险是天然橡胶下跌中承担的主要风险载体,因此,针对库存进行套期保值才能真正合理规避风险。

假设某个天然橡胶种植园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是种植、割胶、初级加工以及销售,当然很多种植园还存在着外购天然橡胶进行销售的经营情况(此部分相当于贸易企业),但不管是否存在外购情况,其主体经营活动都是以销售为主。

正常情况下,一年或几年内,只要气候和环境部发生大的变化,该企业的天然橡胶产出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主要就是担心价格下跌,依靠行情判断进行销售无法确保每次准确,所以依据自己的产出量进行卖期保值就显得意义重大。

1、按照企业经营状况预测各月的产出量和销售量主要是产出量,销售量预测比较难,并且也不重要,销售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行情看好的时候可能要扩大库存,行情看淡的时候可能要把库存尽量减小。

生产量只要不是遇上极端气候,基本上可以测算出来。

而且按照割胶期和割胶计划,要明确到各个月的产出量。

每个月产出量的大小直接造成了当月库存量的大小,加上前期的库存,构成总库存量。

将卖期保值的量分成两部分:(1)对现有库存量进行保值(实际库存);(2)对以后预计产出量进行保值(预计库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