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含有80多种元素。
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金属元素。
(展示图片)教师:钠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NaCl、Na2CO3、Na2SO4等,钠的单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式制得。
(展示图片)教师提问:钠有哪些性质呢?(展示图片)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钠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
图文并茂,能够较快地让学生进入本节课堂学习。
简单的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不害怕对本节课知识点学习,感悟本节课的知识点。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思考讨论:实验室中,通常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展示被保存的钠的图片)和老师一起思考答案。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帮助同学们理解概念。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呢?教师:从钠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该电子很容易在化学反应中丢失。
教师总结: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思考讨论:教师: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光泽和颜色,并注意新切开的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
(展示图片并向同学们演示该过程)教师:这里要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钠,而要用镊子夹取。
新课讲解:钠的物理性质:①质软,能用刀切割②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题。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察实验现象。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
同学们观看图片和文字描述。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对知识点的掌握。
通过老师口述和实验展示,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老师口述和实验展示,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
通过老师口述和实验展示,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展示图片,增强理③熔点:97.8℃④沸点:883℃⑤密度:0.971g/cm 3新课讲解:钠的化学性质:钠和氧气反应教师:用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了,这是因为钠与氧气发生反应,在钠的表面生成了一薄层氧化物,这种氧化物是氧化钠。
(展示图片中的反应方程)思考讨论:教师:裸露在空气中的钠就能直接和氧气反应,钠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
如果将钠加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思考讨论:教师:将一个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切取一块绿豆大的钠,迅速投到热坩埚中。
(边讲解边演示该操作)思考讨论:教师:继续加热坩埚片刻,待钠熔化后立即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
注:不要近距离俯视坩埚(边讲解边演示该操作)。
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
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老师口述和实验展示,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对习题的解答,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新课讲解:钠的化学性质:钠和氧气反应教师:钠受热后先熔化,然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这种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Na 2O 2)。
(边讲解边演示该操作)。
思维启迪:钠的化学性质:钠和其他非金属反应教师:(1)在氯气中燃烧:现象:燃烧、产生白色的烟。
2Na+Cl 2——2NaCl教师:(2)与硫反应:现象:火星四射、发生爆炸。
2Na+S ——2Na 2S思考讨论:教师:钠除了能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还能与水发生反应。
钠和水发生会生成什么呢?(展示图片)思考讨论:教师:从物质组成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预测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学生自行思考,完成课堂练习。
点燃研磨会不会是钠夺走氧变成氧化物?(展示图片)思考讨论:教师: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的钠放入水中。
(展示图片)思考讨论:教师:从钠在水中的位置、钠的形状的变化、溶液颜色的变化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利用图片展示结论)新课讲解:钠的化学性质:钠和水反应教师:钠的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时放出热量;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显碱性。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思考讨论:①金属钠会和酸溶液发生反应吗?回答:会!钠与酸的反应比和水反应更剧烈。
钠和水反应,实质上是跟水电离的H+反应。
而酸中的H+浓度更大。
例如:2Na+H2SO4——H2+Na2SO4思考讨论:②金属钠会和盐溶液发生反应吗?回答:会!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金属钠会在水面上下浮动,极速游动变小,最终会有蓝色絮状物产生。
反应式:2Na+CuSO4——Cu+Na2SO4思维启迪:钠的制取教师:工业上制取金属钠主要是用电解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2NaCl(熔融)——2Na+Cl2教师:熔融态的氯化钠通电后,生成的氯气在此条件下密度较小,就飘在熔炉的上层而生成的钠也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但密度较大,所以飘在下层。
两种气体相邻的位置一接触就会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小液滴,小液滴越来越多,最后就把两种气体完全隔开了。
再将两种气体分别抽出,再净化、冷却,就可以得到较纯金属钠了。
思维启迪:钠的用途(1)制备高压钠灯(2)制备钠的化合物(3)制备某些金属(锆等)(4)Na-K液态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课堂达标:1.填写下列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颜色_______;形态________;密度_______;熔沸点_________导电、传热性__________。
解析:金属钠是银白色固体,密度小、熔点熔点低、导电、传热性好。
2.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B.钠燃烧时产生氧化钠C.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D.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解析: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正确;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B错误;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故C 正确;钠位于周期比第Ⅰ主族,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D正确。
3.下列关于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2Na+2H2O——2NaOH+H2B.钠在空气中加热的方程式:4Na+O2——2Na2OC.钠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2Na+2HCl——2NaCl+H2D.钠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2Na+CuSO4——Cu+Na2SO4解析:钠在空气中燃烧时会生成过氧化钠,正确的反应方程式是:2Na+O2——Na2O2,故选B。
4.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正确的是()A.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能以游离态存在B.钠离子和钠原子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钠能把钛锆等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还原出来D.保存在煤油中的钠是银白色的固体解析: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没有游离态,故A错误;钠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钠离子只能得到电子,所以钠原子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钠离子没有,故B错误;C、钠和钛锆等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是先和其中的水反应置换出氢气,不会置换出金属,故C错误;D、保存在煤油中的钠是银白色的固体,故D正确。
课堂小结钠的物理性质:质软可切割,硬度比较小,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固体,电和热的良导体,密度比水小0.97g/cm3熔点低97.81℃,沸点882.9℃,纳保存在煤油中钠的化学性质:能与非金属的反应,与水反应,与氧气反应,与酸溶液反应,与盐溶液反应。
钠的制取:电解熔融的氯化钠钠的用途:制取Na2O2;钠钾合金导热剂;把金属从卤化物中还原出来;高压钠灯。
钠的存在形式:只有化合态:NaCl,Na2SO4,Na2CO3,NaNO3。
学生和老师一起快速回顾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对课堂学习知识的总结,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
板书学生在笔记本上对板书进行誊写。
方便学生课后回顾。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单质钠的相关性质和用途。
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金属元素。
可以和氧气、水、酸、盐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教师提问:那么钠的化合物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把钠放在氧气中,会产生氧化钠:4Na+O 2——2Na 2O加热钠,会产生过氧化钠:2Na+O 2——Na 2O 2教师提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引出这节课的问题。
图文并茂,能够较快地让学生进入本节课堂学习。
简单的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不害怕对本节课知识点学习,感悟本节课的知识点。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氧化钠是白色的固体,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
(展示图片)和老师一起观察图片。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通过观察,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思考讨论:教师:氧化钠与水反应和氧化钙与水反应类似,你能写出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回答:氧化钙和水反应:CaO+H 2O ——Ca (OH )2氧化钠和水反应:Na 2O+H 2O ——2NaOH总结:由此可知:氧化钠和水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钠!思考讨论:教师: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属于氧化物。
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呢?(展示图片)思考讨论:教师:将1~2mL 水滴入盛有1~2g 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
(边讲解边演示该操作)回答:带火星的木条熄灭了,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思考讨论:教师: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题。
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
同学们观看图片和文字描述。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握。
通过老师口述和实验展示,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老师口述和实验展示,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
通过老师口述和实验展示,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老师口述和实验展示,帮助同学壁,有什么感觉?用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