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密度与相对论内在联系
胡 良
深圳市宏源清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518004
摘要: 在讨论运动物体光学现象时。
爱因斯坦提出了两条基本原理。
第一条原理:相对性原理。
第二条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是恒定的,不依赖于光源的运动速度。
引入时间密度概念,可很好的理解时空相对性的本质。
一维时间密度的定义,1/V ,量纲是1/[L^(1)T^(-1)],即:T^(1)/L^(1),用ρt 表达。
一维最小时间密度的定义:1/C ,量纲是1/[L^(1)T^(-1)],即:T^(1)/L^(1),用ρt0 表达。
三维时间密度的定义,1/V^(3)
,量纲是1/[L^(3)T^(-3)],即:T^(3)/L^(3)。
用(ρt )^(3)表达。
三维最小时间密度的定义是:1/C^(3),量纲是1/[L^(3)T^(-3)],即:T^(3)/L^(3)。
用(ρt0 )^(3)表达。
真空中光速(C )的量纲是,[L^(1)T^(-1)],C=f p *λp =(1/t p )*λp
其中,C 表达真空中的光速,f p 表达普朗克频率(最大的频率),λp 表达普朗克长度(最小的长度),t p 表达普朗克时间(最小的时间)。
真空中光速(C )与一维最小时间密度(ρt0 )的关系是: C*ρt0 =1
速度(V )与一维时间密度(ρt )的关系是: *ρt =1
相对时间密度系数ρr =ρt /ρt0
真空光速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常数,其大小是每秒约3*10^(8)m 。
因此,绝对时间(t )“一秒”的定义是,(1/C )*[3*10^(8)]。
在宇宙中,某一点的相对时间,用t r 表达。
惯性体系的量纲是[L^(3)T^(0)]*[L^(2)T^(-2)]*[L^(1)T^(-1)]或
[L^(3)T^(0)]*[L^(2)T^(-1)]*[L^(1)T^(-2)]。
在我们的宇宙中,光在真空中运动时,体现了最小的时间密度,最小的时间密度(ρt0)是1/C ,是一个物理常数。
宇宙中,引力越大的地方,时间密度(ρt )就越大,体现为相对时间密度系数(ρr )越大。
另一方面,光的对称性没有破缺;而实物粒子的对称性已破缺;需要结合这个角度理解时空的相对性。
可见在宇宙中,某一点,时钟的运行时间有:t r =t/ρr 即:t=t r *ρr
值得注意的是:从一维时间密度(ρt )的角度思考时间,比较直观;
从三维时间密度,[(ρt )^(3)],的角度思考时间,能更客观更真实反应时间的内涵。
微爆炸的定义:对称性破缺的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后,产生光子的过程。
微塌陷的定义:光子相互作用,产性对称性破缺的基本粒子的过程。
微爆炸与微塌陷互为可逆过程。
在宇宙中,微爆炸与微塌陷时时刻刻在在发生。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
关键词:相对论,时间密度,质量,电荷,动能,常数,万有引力常数 Time Density and Relativity
Hu Liang
V
SHENZHEN HONGYUANQING INDUSTRIAL CO., LTD. SHENZHEN 518004
Abstract:In discussing the optical phenomena of moving objects. Einstein proposed two basic principles. The first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The second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constant speed of light, that is, the speed of light in a vacuum (C) is constant, independent of the speed of movement of the light source. The concept of time density is introduced, and the nature of relativity of space-time can be well understood.
Key words: Relativity, time density,mass, charge, kinetic energy, constant, gravitational constant
1前言
在讨论运动物体光学现象时。
爱因斯坦提出了两条基本原理。
第一条原理:相对性原理。
第二条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恒定的,不依赖于光源的运动速度。
而经典力学中的速度合成法依赖于如下两个假设:
第一条假设: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与测量时间所用的钟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
第二条假设:两点的空间距离与测量距离所用的尺的运动状态无关。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承认光速不变原理与相对性原理是相容的,只有这两条假设都必须放弃。
这样,对一个钟是同时发生的事件,但对另一个钟不一定是同时的;因此,同时性有相对性。
在两个有相对运动的坐标系中,测量两个特定点之间的距离得到的数值可不再相等,距离也体现了相对性。
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一方面取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也给物理学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2时间密度的定义
引入时间密度概念,可很好的理解时空相对性的本质。
一维时间密度的定义,1/V,量纲是1/[L^(1)T^(-1)],即:T^(1)/L^(1),用ρt 表达。
一维最小时间密度的定义:1/C,量纲是1/[L^(1)T^(-1)],即:T^(1)/L^(1),用ρt0 表达。
三维时间密度的定义,1/V^(3),量纲是1/[L^(3)T^(-3)],即:T^(3)/L^(3)。
用(ρt)^(3)表达。
三维最小时间密度的定义是:1/C^(3),量纲是1/[L^(3)T^(-3)],即:T^(3)/L^(3)。
用(ρt0 )^(3)表达。
真空中光速(C)的量纲是,[L^(1)T^(-1)],C=f p*λp=(1/t p)*λp
其中,C表达真空中的光速,f p表达普朗克频率(最大的频率),λp表达普朗克长度(最小的长度),t p表达普朗克时间(最小的时间)。
真空中光速(C)与一维最小时间密度(ρt0)的关系是: C*ρt0 =1
速度(V)与一维时间密度(ρt )的关系是: V *ρt=1
相对时间密度系数ρr=ρt /ρt0
真空光速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常数,其大小是每秒约3*10^(8)m。
因此,绝对时间(t)“一秒”的定义是,(1/C)*[3*10^(8)]。
在宇宙中,某一点的相对时间,用t r表达。
在我们的宇宙中,最小的时间密度(ρt0)是1/C,是一个物理常数。
宇宙中,引力越大的地方,时间密度(ρt )就越大,体现为相对时间密度系数(ρr)越大。
可见在宇宙中,某一点,时钟的运行时间有:t r=t/ρr即:t=t r*ρr
值得注意的是:从一维时间密度(ρt )的角度思考时间,比较直观;
从三维时间密度,[(ρt)^(3)],的角度思考时间,能更客观更真实反应时间的内涵。
3微波背景与引力红移有关
微爆炸的定义:对称性破缺的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后,产生光子的过程。
微塌陷的定义:光子相互作用,产性对称性破缺的基本粒子的过程。
微爆炸与微塌陷互为逆过程度。
在宇宙中,微爆炸与微塌陷时时刻刻在发生。
对遥远星系(包括类星体)的观测表明这些天体存在红移(即从这些天体发射出的电磁波长会变长)。
而这种红移,产生的原因是引力红移,而不是多普勒频移。
因此,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
从能量的本质引力红移的原因:
动能(Ek)的量纲是[L^(3)T^(0)]*[L^(2)T^(-2)]*[L^(0)T^(-1)]或
[L^(3)T^(-1)]*[L^(2)T^(-2)]*[L^(0)T^(0)]
势能(Ep)的量纲是[L^(3)T^(0)]*[L^(2)T^(-2)]*[L^(1)T^(0)]或
[L^(3)T^(-1)]*[L^(3)T^(-1)]*[L^(0)T^(0)]
能量(E)的量纲是[L^(3)T^(0)]*[L^(2)T^(-2)]*[L^(1)T^(-1)]或
[L^(3)T^(-1)]*[L^(2)T^(-2)]*[L^(1)T^(0)]
可见: [E^(2)]/C=Ek*Ep.或E^(2)=Ek*Ep*C
或Ek=[Ep*C]/[E^(2)] 或Ep =[Ek*C]/[E^(2)]
根据能量(E)守恒定理,从以上方程,可知:对于遥远星系,从遥远星系发出的电磁波(光子),远离该遥远星系,飞向地球。
此时,由于宇宙中物质的引力存在,光子的势能变大,从而该光子的动能变小,波长变长,体现出红移现象(从这些天体发出的电磁波波长会变长)。
更加遥远星系离地球更加远,从更加遥远星系发出的电磁波(光子)的势能变得更加大,从而该光子的动能变得更加小,波长变得更加长,体现出红移现象(从这些天体发出的电磁波波长会更加变长)更加明显;而宇宙的能量平均密度是一常数,这是微波背景产生的原因。
惯性体系(能量)的量纲是[L^(3)T^(0)]*[L^(2)T^(-2)]*[L^(1)T^(-1)]或
[L^(3)T^(0)]*[L^(2)T^(-1)]*[L^(1)T^(-2)]。
引入时间密度概念,可很好的理解时空相对性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