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力学 - 相似理论

流体力学 - 相似理论


Re =
nD 2
ν
=
nm D 2 m
ν
2
Dm 1 = D 10
⎛ D ⎞ nm = ⎜ ⎟ n = 100 × 800 = 80000 转/分 ⎝ Dm ⎠
5. 船模速度 1m/s,船模兴波阻力 Rm =100N,若实船速度 6m/s。 求:实船与船模的尺寸之比。 解:由
U Lg
=
Um Lm g
得:
因为Π1和Π2为无量纲数,所以分别有:
⎧1 + a = 0 ⎪ ⎨1 − 3a + b + c = 0 ⎪−2 − b = 0 ⎩
解上述两个代数方程组分别得:
⎧1 + a = 0 ⎪ ⎨−1 − 3a + b + c = 0 ⎪−1 − b = 0 ⎩
a = −1, a = −1,
所以两个无量纲数分别为:
迁移惯性力 粘性力 迁移惯性力 局部惯性力
Fr =
迁移惯性力 重力
Eu =
压力 迁移惯性力
Se =
4.相似理论的应用 完全相似:满足两流动现象相似的全部动力相似准则,但在工程实际中难于做到。 部分相似:对某一具体问题,只考虑对流动起主导作用的动力相似准则,忽略次要因素的相 似准则。 5.自动模拟 当雷诺数达到一定数值时,阻力系数几乎不随雷诺数而变化,这一阻力系数不随雷诺 数而变的区域称为自动模拟区,所对应的雷诺数称为自模雷诺数。不同形状的物体,所对应 的雷诺数也不同。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相似的概念。
2. 量纲分析法,Π定理,以及应用。 3. 相似准则数的物理意义。 4. 相似准则数的应用,自动模拟的概念。
难点:
量纲分析法,Π定理,以及应用
三、例题
1.采用缩尺比为 1/20 的潜艇模型在水洞中进行试验,潜艇长L,速度U,海水密度ρ,运动 粘性系数ν,潜艇的阻力F; 试验用水密度ρm,运动粘性系数νm,设流动定常,确定:1)
Re =
UL 30 × 0.514 × 150 = = 2.011 × 109 v水 1.15 × 106
一般的风洞难以达到这一雷诺数, 可以考虑先试验测出自模雷诺数, 在自模雷诺数下进 行试验。 试验得到相似船模的阻力系数: CD =
D模 1 ρ V 2A 2 空 模 模 = D实 1 ρ水V模 2 A模 2
无量纲数来描述,变成了两个独立的无量纲数的函数关系:
R R = F( ) = F (Re) 2 2 ρU D ρU 2 D 2
或写为阻力系数 问题得到了简化。 9. 设螺旋桨的推力 T,与螺旋桨直径 D,前进速度 U,每分钟的转速 n,流体动力粘性系数
CR = F (Re)
μ , 密度 ρ 有关,试用Π定理导出推力的关系式。
R f = f ( ρ , L, U , μ )
上式展开为幂级数,并令中括号内变量的指数为 a,b,c,d,则:
R f = ∑ K ρ a LbV e μ d
取基本量纲为:质量 [ M ] ,长度 [ L ] ,时间 [T ] 将展开后的函数关系式写成如下导出量纲的形式:
b ⎡L⎤ ⎡ M ⎤ ⎡ ML ⎤ ⎡ M ⎤ = ⎢ 3 ⎥ [ L] ⎢ ⎥ ⎢ 2 ⎥ ⎢ ⎣T ⎦ ⎣L ⎦ ⎣ T ⎦ ⎣ LT ⎥ ⎦ a c d
水洞试验时的水速, 2)潜艇与模型的阻力比。 解:1)采用雷诺数相似,潜艇原型的雷诺数为: Re =
UL
ν
,按照缩尺比
Lm 1 = , L 20
模型试验的雷诺数为 Re =
Hale Waihona Puke U m Lmνm= UL
两雷诺数应该相等:
U m Lm
νm
ν
得模型试验水速 U m =
ν L νm U = 20 m U ν Lm ν
2)由阻力系数相等(阻力系数也是相似准则数) :
CD =
Fm F = 2 ρ mU m Lm ρUL2
所以
ν ρ U L2 F 1 ρ m 20 νm U 1 ρm ν m = m m2 m = = Fm U 400 ρ 20 ρ ν ρUL
2. 实船长 150m,在海中航速 30 节,为研究兴波阻力和粘性阻力,拟在风洞中和水池中进 行船模试验。已知水的粘性系数为 1.15×10-6m2/s 解:1)在风洞中试验,应满足 Re 数相似。这里用合模(将船模水线以下部分制作两个,然 后叠合一起)做实验,测出阻力后除以 2,就得到船模的粘性阻力。
Lm U 1 1 = ( m )2 = ( )2 = L U 6 36
6. 缩尺比为 1:64 的船模,模型试验测得兴波阻力 10N,求原船的兴波阻力。 解:由兴波阻力系数相等: Cw =
Fwm 1 ρU 2 m Am 2
U Lg
=
Fw 1 ρU 2 A 2
佛鲁德数相等 Fr =
Um Lm g
=
速度之比:
第九章
一、内容小结
相似理论
研究流体力学问题主要有两条不同的途径,一是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寻求流体运动规 律, 建立基本方程并设法求解这些方程; 二是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寻求流体运动各物理量之 间的规律性关系。 而实验研究由可分为直接实验和模型试验研究, 直接实验得出的结果只能 适用于特定的实验条件,或者只能推广到完全相同于实验条件的问题中。显然,直接实验方 法研究流体力学问题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而基于相似原理的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已经被证实 在相似条件下具有推广意义。 本章内容就是介绍指导模型试验、 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的有关 内容。 1. 流动的力学相似 力学相似包括: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 1)几何相似:两流场中对应长度成同一比例。 流场边界的几何相似: 对于绕流问题,分为有界流场和无界流场,对于无界流场内边界为物体表面,外边界 为无穷远,对于有界流场,应有外边界的几何相似。 对于内流问题,几何相似就是流道的几何尺度相似。 2)运动相似:两流场中对应点上速度成同一比例,方向相同。 3)动力相似:两流场中对应点上各同名力同一比例,方向相同。 在几何对应点上,所作用的同名力对应相似,这些作用力包括重力,惯性力,压力, 粘性力等。 2. 量纲分析与Π定理 基本概念: 量纲:物理参数度量单位的类别称为量纲或因次。 基本量纲:基本单位的量纲称为基本量纲,基本量纲是彼此独立的,例如用 L, M , T 来表示 长度,质量和时间等,基本量纲的个数与流动问题中所包含的物理参数有关,对于不可压缩 流体流动一般只需三个即 L, M , T (长度,质量和时间) ,其余物理量均可由基本量纲导出。
k,a,b,c,d 都是无量纲常数。
按量纲齐次性原理,列指数的联立方程
M: L: T:
1 = a+d 1 = -3a+b+c-d -2 = -c-d
b=2-d, c=2-d
联立解出: a=1-d, 所以 R f =
∑Kρ
1− d
L2− d U 2− d μ d = ρ L2U 2 ∑ K (
UL
ν
)− d
常用空泡数: σ =
p − pv 1 2 ρv 2
σ=
要求两流动现象压力相似时,应使两流动现象的 Eu 数相等。 4)斯特洛哈尔数 St =
Ut l
St =
特征速度 × 特征时间 流体长度
两流动现象为非定常流动时,要求斯特洛哈尔数相等,例如螺旋桨理论中的相对进程:
λ=
相似准则的物理意义:
U nD
Re =
−1 导出量纲:导出单位的量纲称为导出量纲,例如流体运动粘性系数 [ν ] = ⎡ ⎦ 等。 ⎣ LT ⎤
量纲齐次性原理:一个具有物理意义的方程中各项的因次必须相同称量纲齐次性。有量纲
的方程可以用无量纲形式表示。 无量纲数:又称无因次数,例如压力系数 C p =
p 1 ρV 2 A 2
Π定理:描述某物理现象的有量纲参数,可以转化为无量纲参数。 设某个物理现象与n个物 理量 α1 , α 2 ,"" , α n 有关,可以由函数关系式 f (α1 , α 2 ,"" , α n ) = 0 表示。如果n个物理 量中有P个基本量纲, 则可将n个物理量组合成n-p个独立的无量纲数Π1,Π1,Πn-p,因而该物 理现象可以由无量纲关系式 F (Π1 , Π 2 ,"" , Π n − p ) = 0 所描述。 在不可压缩流体流动中,p=3, 则有 F (Π1 , Π 2 ,"" , Π n −3 ) = 0 不可压缩流体流动中Π定理的运用: 1) 在 n 个物理量中选 3 个基本量(循环量) ,基本量选取的一般原则: 为保证几何相似,选取一个与长度直接相关的量, 为保证运动相似,选取一个与速度直接相关的量, 为保证动力相似,选取一个与质量直接相关的量。 2)用所选定的 3 个基本量与其余 n-3 个物理量依次组合成无量纲数。 3. 相似准则 两流动现象相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两力学现象应满足同一微分方程式, 且具有相似的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应用量纲分析法,由 N-S 方程得到如下相似准数: 1)雷诺数 Re =
Um = U
Lm L
=
1 8
面积之比:
Am L 1 = ( m )2 = A L 4096
U2 A = 10 × 64 × 4069=2604160N U 2 m Am
原船的兴波阻力 Fw = 10 ×
7. 假定薄平板摩擦阻力Rf与平板长度L,水的密度 ρ ,动力粘性系数 μ , 平板的运动速度V 有关,试用因次分析法导出摩擦阻力Rf的表示式。 解: 将该流动问题所涉及的物理量写成函数关系式:
或改写为
Rf 1 ρU 2 L2 2
= f(
UL
ν
) = f (Re)
这就将一个有量纲的函数关系式写成了无量纲形式,也就是相似准则数。 f (Re) 由 实验确定,分母上 的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