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沁功利主义报告

边沁功利主义报告

边沁的功利主义从杰里米·边沁说起,他被称为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密尔对于边沁和他的功利主义这样说到:像边沁哪种方式的运用的功利原理,确实成为把我的分散零碎的只是和信仰融合在一起的基本原理。

使我对事物的概念统一起来。

我有一个信条、一个学说、一种哲学和宗教,值得作为一生的重要目标。

我有了一个宏伟的想法,就是那个理论将改变人类的现状。

--约翰.密尔从边沁提出系统的功利主义直至今天,这种学说仍然活跃在今天的西方,虽然它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等下我们也可以试着稍加思考,不过,功利主义仍然风采依旧。

(一)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亦称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

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型的出现。

西元前5世纪的亚里斯提卜、前4世纪的伊比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他们是古人中的功利主义先驱。

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哈奇森与休谟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

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以及休谟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原则。

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首先由英国哲学家边沁提出。

他被认为的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

1871年他的代表作《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在伦敦出版,功利主义的原则第一次得到了明确的表达。

继边沁之后,他的学生密尔对功利主义进行了发展和修正。

(二)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边沁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

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一位动物权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

他还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边沁出生在一个保守党律师家庭。

他被视为一个神童,因为他作为一个初学走路的孩子时便已在父亲的书桌边阅读起英格兰历史并且在三岁就开始学习拉丁文。

边沁在1760年入读牛津大学的女王学院并在1763年和1766年先后取得他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他修读法律并于1769年获得律师资格,但他很快就认为英国法律缺乏理性基础而厌倦了。

他认为英国法律是就事论事,主观武断。

他希望法律的指导原则能从科学中汲取营养,而不是像18世纪那样为纯粹的特权、自私和迷信所支配。

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和帮助以后,边沁开始研究法律并着手写书。

《政府片论》是他最早发表的一部著作,也是第一部较系统的将功利原则运用与政治思想领域的著作。

在边沁的一生之中,他曾先后提出或支持过以下的观点:(1)个人以及经济的自由,(2)国教分离,(3)言论自由,(4)女性的平等权利,(5)废除奴隶制度和体罚(包括儿童),(6)离婚权,(7)自由贸易(8)爱高利贷,(9)同性恋的合法化。

由边沁发展出来功利主义学派有着一些重要的追随者,他们是:詹姆士·穆勒、其子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包括罗伯特·欧文(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在内的一些社会改革者。

(三)主要著作1776年发表《政府论断片》1789年在英国发表其杰作《道德和立法原则概述》,因而闻名于世。

1811年用法文发表《赏罚原理》,后分为《奖赏原理》和《惩罚原理》,用英文出版在俄国时用书信体裁写成《为利息辩护》一书。

1823年,大力支持宣传哲学激进主义的《威斯敏斯特评论报》出版。

晚年著作《宪法典》,生前未及完成,仅第一卷于1830年出版。

由友人和学生整理出版的著作有:《谬误集》、《司法证据原理》、《新逻辑体系》、《义务学》和《行为的动力》等。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导言前言第一章功利原理1.人类由快乐和痛苦主宰2.什么是功利原理3.什么是功利4—5.什么是共同体的利益6.什么是符合功利原理的行动7.什么是符合功利原理的政府措施8.什么是功利法规或功利命令9.什么人是功利原理的信徒10.如何理解应当和不应当、对和错等等11.无必要亦无可能证明该原理正确12.但难得有人始终如一地遵从该原理13.绝对无法首尾一贯地反驳该原理14.为克服对该原理所持的偏见而需采取的途径第二章与功利原理相反的原理1.功利原理以外的所有其他原理一概错误2.一项原理可以什么方式成为错误的3.什么是禁欲主义原理4.什么人是禁欲主义原理的信徒5.该原理在某些人那里出于哲学缘由,在另一些人那里出于宗教缘由6.宗教狂奉行该原理的程度甚于道德家7.该原理的哲学表现在文人雅士中间影响最大,其宗教表现则最吸引俗人粗汉8.禁欲主义原理从未被上述任何一类人坚定地应用于政府事务9.禁欲主义原理恰恰来源于误用功利原理10.禁欲主义原理绝对无法贯彻到底11.什么是同情和厌恶原理12.这与其说是实在的原理,不如说是对一切原理的否定13.厌恶原理的信徒有何种情感14.就是非标准而形成的各种理论体系皆可归结为该原理15.该原理往往会和功利原理相符16.该原理最易失之严苛17.然而在某些场合失之宽纵18.什么是神学原理?它不是一项独立的原理第三章快乐和痛苦的四种约束力或四种来源第四章如何估算快乐和痛苦的值第五章快乐和痛苦的类型第六章影响敏感性的状况第七章一般人类行动第八章意图第九章知觉第十章动机第十一章论人类的一般性情第十二章有害行动的后果第十三章不适于惩罚的情况第十四章惩罚与罪过间的比例第十五章一套惩罚所应有的特性第十六章罪过的分类第十七章刑法的界限(四)作为功利主义的理论基石的----功利原理系统的功利原理,最早是在边沁匿名发表的第一步著作《政府片论》中被提出来的,该书在形式上批判英国著名法学家布莱克斯通的《英国法律诠释》。

边沁认为,布莱克斯通对法律的叙述,至多不过是说明法律的现状,实际上是在阐述的伪装下为现状辩护。

而法理学的真正职能是对法律制度进行批判,目的在于求得改进。

这种批判的标准只能由功利原则提供,即只能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标准去判断是非。

在《政府片论》中,边沁在评论布莱克斯通对法律所作的分类时指出,在法律科学中,一种自然的分类应当首先抓住那些我们称之为法律或制度的目的与行动的趋向或背离幸福的特性。

法律制度之趋向或背离幸福的性质,是最容易吸引观察者并抓住他们注意力的。

任何行动中导向幸福的趋向性,就是功利.而背离幸福的倾向则是祸害。

关于法律特别有所规定的行为,惟一能使人们清楚地看到自己所追求的行为的性质的方法,就是向他们指出这些行为的功利或祸害。

而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功利原理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边沁在第一章就明确地提出什么是功利原理,他说“功利原理是指这样的原理:它按照者来势必增大或减少利益有关者之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此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

我说的是无论什么行动,因而不仅是私人的每项行动,而且是政府的每项措施。

”这里有几点需要加以说明:一是这里的利益相关者不仅指个人,还指一般的共同体,至于二者利益的关系,如果没有个人的利益,就没有共同体的利益的存在。

同时,又不能局限与个人利益,应当建立“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起码不能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二是如何理解这里的幸福概念,以及它与快乐的关系,“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的结合”边沁是这样定义的,“功利是指任何客体的这样一个性质,由此,它倾向于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福,或者倾向于防止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痛苦、祸患或不幸。

如果利益相关者是一般共同体,那么就是共同体的幸福,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个人,那就是这个人的幸福。

”三是功利原理不仅是知道私人伦理的法则,而且是政府从事实践工作、指定各项措施的原则,这就突破了私人伦理的局限,把它应用到立法、行政等领域,而后者才是边沁真正使之发挥作用的场所,他的立法理论就是以这一原理为基础的。

(五)作为功利原理的理论基石的----苦乐原理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的一开始就声明:功利原理承认人始终被快乐和痛苦所支配,并且仅仅把快乐和痛苦当做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

他说:“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

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

是非标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

凡我们所行、所言、所思,无不由其支配:我们所能做的力图挣脱被支配地位的每项努力,都只会昭示和肯定这一点。

一个人口头上可以声称绝不再受其支配,但实际上他照旧每时每刻对其俯首称臣。

”也就是说,边沁首先确认所有的人都受快乐和痛苦主宰,都有一种趋乐避苦的自然天性,由此得出了他的功利原理,即一种评判人的所有行为的标准。

一种行为是否合理,关键在于看它是否导致了人的快乐或幸福。

于是,功利主义内在地包含了快乐主义,因为功利原理说到底就是快乐或幸福原理。

(说到这里,我们也许可以思考一下是否真如边沁所说的那样,人们做所有事最后的动因都是趋乐避苦的,有没有违犯这一原则的例子?)舍己救人,边沁会说,帮助别人时你得到更大的快乐。

虔诚的动机,他说,看圣经里对天堂和地狱的描述,那就是趋利避害最好的写照,可见创造宗教的人就非常了解人类的这种心理,不然他们不会用哪种方式描述天堂和地狱。

不过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叫罗伯特诺齐克的人提出的,就是假如有一种机器可以和人相连接并且控制你的感受,让你一直保持快乐。

(各种提到的快乐)没有任何痛苦和副作用,那你愿意将自己与那个机器永远的相连接么。

这样你一生都在快乐中度过。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1缺乏自我控制和自由,失去自由将是一个很大的痛苦。

2人们不能确定到底结果如何,谁来控制电脑?这种不安全感。

也是痛苦的来源。

对快乐的论述古已有之,而边沁的不同之处在于从感觉经验出发,对快乐进行分类计算,建立了他苦乐原理。

他的快乐是从经验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并对快乐进行了归类。

边沁认为快乐和痛苦通常有四种可辨认的来源,它们分别是自然的、政治的、道德的和宗教的。

而且每一种来源的痛苦和快乐都能对法律和行为规则产生约束力。

自然的约束力来自寻常的自然过程,既没有人为的干预,也没有最高存在的非凡介入;政治的约束力来自代表一个国家机关行使权力意志的人控制;道德的约束力来自共同体内某个人的自发意向,没有任何已确立或者共同商定的规则的根据,亦称为俗众的约束力;宗教的约束力则来自最高的存在,无论是在现世还是在来时所产生的力量。

在四中约束力中,自然约束力是政治和道德约束力的基础,而宗教的约束力如果是在现世对人的苦乐产生影响,那么也要通过自然约束力起作用。

可见快乐和痛苦可以因为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力量而产生,这些都是可以观察和体验到的,除了宗教约束力对人的来世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