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数的开方第1课时平方根(1)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平方根的概念,会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已学过哪些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5种)2、加法与减法这两种运算之间有什么关系?乘法与除法之间呢?(均为互逆运算)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其运算是什么运算?(面积25平方米,运算是乘方运算)二、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1、请同学们欣赏本章导图,如果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找一个数,这个数的平方等于25、2.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1)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问:有了这个规定以后,a是什么数?让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a是非负数、(2)在上述问题中,因为52=25,所以5是25的一个平方根、问:25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吗?还有没有别的数的平方也等于25?(因为(-5)2=52=25,所以-5也是25的一个平方根)从上述解决问题过程中,你能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吗?(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三、范例例1、求100的平方根、提问:(1)你能仿照上述问题解决的方法,求出100的平方根吗?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2)你能正确书写解题过程吗?请一位同学口述,教师板书。
(3)l0和-l0用±10表示可以吗?试一试(1)144的平方根是什么?(2)0的平方根是什么?(3)425的平方根是什么? (4)0.81的平方根是什么?(5)-4有没有平方根?为什么?请你自己也编三道求平方根的题目,并给出解答、总结四、课堂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642、0.253、4981五、小结1、一个正数如果有平方根,那么有几个,它们之间关系如何?2、如果我们知道了两个平方根中的一个,那么是否可以得到它的另一个平方根?为什么?3、0的平方根有几个?是什么数?4、负数有平方根吗?为什么?六、作业习题12.1第1题、第2课时 平方根(2)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了解开方运算与乘方运算是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会利用开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什么是平方根?求出36,1.44,81625各数的平方根、 2、一个正数如果有平方根,那么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负数有平方根吗?为什么?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应用1、算术平方根概念。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 ,读作“根号a”;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 a 。
因此正数a平方根可以记作± a ,a称为被开方数、例如 3 表示3的算术平方根,± 3 表示3的平方根、提问:(1)有了这个规定之后,a是什么数? a 是什么数?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到结论:a是非负数; a 是非负数、也就是说,当式子 a 有意义时,它一定表示一个非负数,即a≥0时它有意义、例:-3 有意义吗?(2)算式平方根与平方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关键是找出它的一个算术平方根、例如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0 =10,100的平方根是±100 =±l0、2、范例、例2、将下列各数开平方;(1)49 (2)1.69按照题(1)的方法,解决题(2),让学生明确开方运算与平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能够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出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进而求出平方根、问题:在例l,例2中,他们通过观察,利用开方与平方的关系来开平方的,如果被开方数比较复杂,如1225 ,44.81 等,那么如何进行计算呢?例3、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5292、12253、44.81教学要点:(1)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交流计算结果,总结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按健顺序、(2)阅读课本解题过程、三、课堂练习P5练习2,3、四、小结1、什么叫算术平方根?2、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式子 a 中a应该满足什么条件?4、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其按健顺序如何?五、作业P7页3(1),4、第3课时、立方根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2、能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会用计算器求立方根、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立方根概念现有一只体积为216cm3的正方体纸盒,它的每一条棱长是多少?与“平方根”类似,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以下问题:问题1 这个实际问题,在数学上提出怎样的一个计算问题?问题2 你能找一个数,使这个数的立方等于216吗?问题3 从这里可以抽象出一个什么数学概念?二、试一试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 27的立方根是什么?2、-27的立方根是什么?3、0的立方根是什么?让学生对以上问题逐一作答,教师作正确判断,并请同学自己也编三道求立方根的题目,并给出解答。
根据以上题目的答案,回答以下问题:1、正数有几个立方根?2、0有几个立方根?3、负数有几个立方根?4、从以上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每一个数只有一个立方根)三、立方根的表示法任何数(正数、负数或零)的立方根如果存在的话,必定只有一个、数a的立方根,记作3a ,读作“三次根号a”。
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
例如x3=6,则x是6的立方根,即x=36 ;而23=8,则2是8的立方根,即38 =2。
数a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相同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为: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0,不为0的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不同。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四、例题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64 (2)-125 (3)-0.008教学要求上可以借助立方运算来求立方根,2、可以用立方运算来检验开立方是否正确;3、按照第一小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解决题(2)和题(3)、让学生讨论、研究以下问题;1、32 表示2的立方根,那么(32 )3等于多少呢?323又等于多少呢?2、3a 表示a的立方根,那么(3a )3等于多少呢?3a3又等于多少呢?例2、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1331 (2)-343 (3)9.263(精确到0.01)教学要点:(1)指出用计算器求一个有理数的立方根,只需要按书写顺序按键。
若被开方数为负数,“一”、(2)对于第(2)小题,可引导学生用减号代替负号,或将被开方数加上括号试一试,看看是否计算出相同的结果、五、课堂练习P7练习1、 2、六、小结1、什么叫立方根?如何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2、什么叫开立方?如何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举例说明、3、(3a )3等于什么?3a3等于什么?4、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有何特点?七、作业习题12.1第2,3(2),5题、第4课时实数与数轴(1)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2、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
3、会估计两个实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实数的概念问题l 用什么方法求 2 ?其结果如何?问题2 你能利用平方关系验算所得结果吗?问题3 验证的结果并不是2,而是接近于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4 如果用计算机计算 2 ,结果如何呢?让学生阅读P15页计算结果,并指出;在数学上已经证明,没有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2,也就是说2 不是有理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第18页的阅读材料.问题5 那么, 2 是怎样的数呢?1.回顾有理数的概念.(1)有理数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2)请你随意写出三个分数,将它化成小数,看一看结果。
(3)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任何一个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必定是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2.无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进行比较, 2 计算的结果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 2 不是有理数。
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数不是有理数?为什么?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例如 2 、 3 、 5 、∏、35 都是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二、试一试问题1 按照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你能想像出 2 在数轴上的位置吗?问题2 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 2 的点吗?请同学们准备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分别沿它的对角线剪开,得到四个什么三角形?如果把四个等腰直角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其面积为多少?其边长为多少?2 .利用这个事实,这就是说,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我们容易画出表示 2 的点,如图所示.三、反思提高问题1 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问题2 如果再将所有无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结为: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数轴未被填满;如果再将所有无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
数轴上的任一点必定表示一个实数;反过来,每一个实数(有理数或无理数)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四、范例例1.试估计3+2与∏的大小关系。
说明:正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通常可取它们的近似值来进行。
提问:若将本题改为:试估计-(3+2)与-∏的大小关系,如何解答?让学生动手解答,并请一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五、课堂练习P11练习1(1), 3.六、小结1.什么叫做无理数?2.什么叫做实数?3.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为什么?4.无理数和敷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为什么?5.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为什么?七、作业习题12.2中的1第5课时实数与数轴(2)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敷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等概念、运算法则以及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能利用运算法则进行简单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1.复习提问(1)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4)有理数a 的相反数是什么?不为0的数a 的倒数是什么?有理数a 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在实数范围内,有关有理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大小比较,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仍然适用。
二、范例例1.计算:∏2-|23-32|(结果精确到0.01) 分析:对于实数的运算,通常可以取它们的近似值来进行。
提问:用什么手段取它们的近似值?例2.计算: (2+1)( 2-1) 12-33(3+1)2三、课堂练习P11页练习l(2)、2,让四位同学板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解答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并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四、小结由学生完成如下小结:1.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2.实数的运算法则 a +b =b +a (a +b)+c =a +(b +c)a ×b =b ×a (a ×b)×c =a ×(b ×c) (a +b)×c =ac +bc五、作业P15页复习题2第6课时 小结与复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实数的开方的有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