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度外交

印度外交


周恩来总理1954年 在印度新德里会见印 度总理尼赫鲁。
两极格局下的外交
外交政策
继续推行不结盟政策; 发展同苏联的密切关系,获取 广泛军事支持; 采取强硬手段推进其在南亚的 势力范围;
重大外交事件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 1965年和1967年先后与巴基斯坦进行了两次 战争; 1970年6月与苏联签订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 《苏印友好和平条约》;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使东巴成为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遭到空前削弱,印度成为南亚次大 陆无可争议的大国; 1987年干涉斯里兰卡内乱; 1988年武装镇压马尔代夫政变; 1992年,印度首次提出“向东看”,强调发 展与东盟和亚太国家的关系,正式启动“东 向政策”。
2009年11月6日 印度-欧盟 峰会在新德里举行。 印度总理辛格(中)与欧盟轮 值主席国瑞典的首相赖因菲尔 特(左)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 罗佐共同出席印度-欧盟峰会。 新华社发(帕萨· 萨卡摄)
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关系
印度是联合国的成员国之一,是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 印度活跃在若干国际组织之间, 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开发 银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八国 集团,东亚峰会和二十国集团。 印度正在争取成为联合国的常任 理事国; 印度向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靠拢。
中印关系
印度是发展中大国。中印两国已经成为亚洲乃 至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近年来中印双边经贸快 速发展,且呈不断加速的趋势。中印双边贸易 额从2001年35.9亿增长到2010年617亿 美元,十年间,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持续高速 增长。双向投资增长了10倍。中国企业在印 度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超过100亿美元。 作为南亚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印 度近年来也加大与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 2010年,随着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经济的迅 速复苏,双方以中印建交60周年为契机,高 层互访和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借助上海世博会、 广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契机,中印双边民间交 流活动更趋频繁,中国现已成为印度旅游者的 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2011年,中印贸 易额达73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19.8%。
THE END
印俄关系
2000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 系,并建立年度峰会机制; 2008年12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 印,分别会见印总统、副总统、外 长及议会反对派领导人,与印总理 辛格举行会谈,并出席在印举办的 “俄罗斯年”闭幕式,而后双方发 表联合声明,并签署了能源、经贸、 金融、海关、旅游、航天等领域的 10个合作协议。
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普里 (前左)
在2009年伦敦召开的 G20峰会上,印总理辛 格与奥巴马在亲切交谈。
与南亚邻国的关系
与南亚邻国联系较多,但也存在许多矛盾, 在南亚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在减弱; 印度同邻国合作的经济潜力远远未被开发; 印度高调扩军,增加国防开支,引起邻国的 不安; 与邻国修复关系的紧迫性,正在印度国内形 成压力,民众要求提高外交部的地位并提升 该部的外交技巧,在国际社会和国内外交界 看来,印度外交部过于薄弱,与该国的规模 和雄心不相称; 近来印度在提升睦邻友好关系方面投入了大 量精力,为缓和气氛还向各国提供援助。
克什米亚地区
后冷战时代的印度
印度前驻华大使南威哲在总结这一时期的印度外 交关系时指出: “在冷战结束以后,鉴于新的现实,我们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我们开始与美国在互相信任并且理解对方关注事务的基础上,发展一 种新的关系。尽管如此,我们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依然是牢固的 和多方面的。我们的‘东看’ 政策已经拓宽;从而与东盟常规交往, 并与亚洲区域安全论坛不断增强联系。同样我们正在重新恢复与欧洲 以及我们与西亚、海湾、中亚等远邻地区的传统联系。对于我们的南 亚邻邦,我们正在坚定地为我们的共同利益而朝着更大的区域经济合 作和一体化迈进。我们与自己的最大邻邦中国的关系已经有所改善并 且趋于多样化。”
印度国徽
印度国旗
独立初期的外交
外交政策
印度在独立之后确定了反殖反帝、中立不 结盟、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即 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参与任何军事集团, 在两个超级大国间推行平衡外交,以保留自 己的战略主动权;同时主张刚摆脱殖民统治 的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和睦团结,以共同抗衡 西方大国的强权势力。
目的
印日关系
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伙伴关系; 2004年起,印成为日最大海外开发援助对 象; 2006年12月,印总理辛格访日,双方宣布 建立战略性全球伙伴关系,并将2007年定 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游交流年”; 2008年10月,印总理辛格访日,与日本首 相麻生太郎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在能源安 全、气候变化、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加强 合作,并发表了《印日安全合作联合宣言》 和《印日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进展联合宣 言》。
印巴边境上双方士兵在 踢正步
中印关系
中印两国的关系一直起起伏伏。从世界范围内 来讲,中印关系是当今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 从地区安全角度来讲,它对亚太安全具有举足 轻重的意义。中印关系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冷冷 淡淡,直到最近几年才出现转暖迹象,但是障 碍并没有完全消除,尤其是历史遗留问题和领 土争端问题。 中印关系可以用竞争、合作、挑战来形容。中 印之间的竞争在国际社会上被形象地称为“龙 象之争”。中国看中的是合作,更多地希望与 印度在国际区域和双边层面开展坦诚的合作与 对话;但反观印度,一直把中国当作潜在的威 胁,竞争成为较强的心态,在主张与中国合作正式向大会提 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 建议扩大安理会,实现决策民主化, 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南盟创始国和最大的国家,印 度于19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 主办南盟首脑会议; 2005年印度与巴西、德国、日本组 成“四国联盟”,提出安理会改革 框架决议草案,要求扩大安理会, 同时增加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 国,并坚决要求拥有安理会否决权。
尼赫鲁(1889年11月14-1964年5月27 日),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圣雄”甘地的 忠实信徒和战友,其培育的尼赫鲁王朝至今 影响印度政坛,同时他也是第三世界不结 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重大外交事件
1947年印度倡导召开了亚洲关系会 议; 1947年分治之日的印度即与巴基斯 坦发生了战争,结果控制了克什米 尔3/5的土地和3/4的人口; 1950年印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并与中国建交; 1954年中印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 项基本原则”; 1955年与印尼共同召开了亚非会议。
发展经济,使印度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从而最终实现其大国的宏愿。
尼赫鲁语录
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将会使 国际局势失去平衡,助长一些较发达 国的侵略倾向。即使他保持了政治上 的独立,也不过是有名无实的,而经 济上的控制要落到别人手中。 我可以理解欧洲和亚洲一些小国 迫于环境压力,在一些大国面前屈服, 并成为这些大国事实上的附庸,因为 他们没有其他选择。这些敌人对他们 来说太过强大,他们无力反抗。但是 我不认为这种考虑同样适用于印度, 印度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是如此之大, 因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国家,所以无需 与任何国家捆绑在一起,尽管这些国 家是如此的强大。
印度外交
主要内容
概述 历史演变 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印度
概述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也是世
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之一。 成员。
☞印度被普遍看作是一个金砖之国的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
印度 加快推进大国外交战略。

由于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印度 在全球事务也扮演了主要角色。
历史演变
独立初期的外交 两极格局下的外交 后冷战时代的外交
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印度
与重要西方大国的关系 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关系 与南亚邻国的关系 中印关系
与重要西方大国的关系
印美关系 印日关系 印俄关系 印欧关系
印美关系
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伙伴关 系; 2006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印,双方 就印度核设施分离计划达成协议,制 定两国三年内贸易翻番的目标,宣布 成立科技委员会,探讨民用航天合作; 2008年9月,印度总理辛格访美,双方 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开展民用核能合 作,美在印增设驻海德拉巴总领事馆, 印在美新增驻亚特兰大和西雅图两个 总领事馆。
印欧关系
2000年,印与欧盟建立首脑会晤机 制; 2004年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五次印 欧峰会确立了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 2005年第六次峰会上签署了《印度欧盟战略伙伴关系政治宣言》,宣 言细化了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就 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对话,以及文化 和科技领域的合作达成了高度一致; 现在,欧盟已经成为印度的最大贸 易伙伴和最大外资来源地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