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功能与客观制约性
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的基本着眼点:
人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单因素论: 遗传决定论:柏拉图、霍尔 环境决定论: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教育万能论:欧文
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 教育的物质基础 社会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少受教育机会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提出 不同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流动的加速
人才培养规格发生相应变化
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结构 教育结构: 纵向各级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 横向各类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 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的变革 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相应发生变化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有了一定的运算知识,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论。 例如:将一只足球先放在篮球中间,然后再将足球放在 排球中间。这一阶段儿童能作出推理:这是同一个足球, 不会因为改变地点、环境而改变大小。
在这一阶段,儿童可以根据具体的事物进行逻辑分类, 认识事物之间的一些逻辑关系。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相对而言的,即主 要相对于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自发的社会环境而言的。
社会环境:自发的社会环境 自觉的社会环境 p.44
自发的社会环境:自然产生的无意识、无目的、无计划、无组 织的非人为所能控制的社会环境。 民族文化、流行性文化、风俗习惯、社会风气、人际关系 自觉的社会环境:人为引起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的可人为控制的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的功能与 教育的客观制约性
第二章 人· 社会· 教育
第一节 第二节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第四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的客观制约性
人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 具有矛盾性,又具有一致性。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 含义:指人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 现实水平和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 异就是矛盾。 这种矛盾是教育的基本矛盾,并且是永恒的矛盾,是人的发 展与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具体表现
制约
超越制约
社会
人
从发展水平上看,社会的发展水平总是制约着人的发 展水平; 但是,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力求超越这种制约。
矛盾 难以避免
社会
人
三、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的含义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两者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 相成、相互决定。
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也决定着社会发展
第二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 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处于中介转化地位。 对人的发展来说,教育促进着人的社会化;对社会发展来 说,教育为其造就一定素质的人。
p.49-p.50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再生产功 能表现在两方面
教育能够传递和 传播科学知识
教育能够发展科 学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根据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政治功能,无论是稳定政治的功能 还是变革政治的功能,主要都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
(一)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二)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指教育本身的变化和发展要以社会的变
化和发展为条件,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 (一)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p.60-p.61
生产力
制约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人才培养的规格 教育结构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办教育需要物质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 学龄初期或童年期(6、7-11、12岁);
★ 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
★ 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14、15岁-17、18)。
我们把教育分为高、中、初等,在同等教育里又分 为不同的年级,又要求注意不同的年级要采用不同 的教学方法,也正是适应了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性 规律。
“不要让儿童去做还不能理解的事情,哪怕是 一桩善事,例如施舍。对于他们而言,一百个 金币和一块糖果,他们肯定愿意将前者施舍与 人。‛ ——卢梭
选择性 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 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对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专门性 学校的基本职能、中心任务是专门的 课程 教师
基础性 各级各类的教育都是在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打基础。
(三)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充分肯定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之后,有
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知识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
对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学校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的变革
(二)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p.62-p.63
教育的领导权 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政治
制约
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三)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p.65
重 功利
共性 服从 认同
(三)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80后”人大代表 “90后”人大代表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创造 更新
教育
文化 改造
传承
四、教育诸社会功能的联系与特点
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p.57
间接性 隐含性 潜在性 迟效性 超前性 有限性
第四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一、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 教育活动的两个客观依据,也构成了教育规律的客观基础。
2.前运算阶段 儿童从2——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有了 语言和表象,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 例如:儿童的延迟模仿,当客体不在眼前时,他会模仿自 己想起来的过去的事情。如模仿大人打电话的声调、内容。 会做一些象征性游戏,如用娃娃代替婴儿,用石子代替事 物。
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 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
柏拉图:金银铜理论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Hale Waihona Puke 爱尔维修:“人之所以在精神上的发展不相等,原因 是他们所受教育的不同。” 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教育万能论 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
首创了学前教育机制(托儿所、幼儿园) 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 缩短雇员的劳动时间; 为雇员提供厂内膳食; 专门为工人建造了供他们娱乐的地方——晚间文娱中 心。就是现在俱乐部的雏形。
社会环境: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狼孩的故事
1920年,一位印度传教士在一丛林地区的狼穴中,发 现两个小狼和两个裸体小女孩卷伏在一起.当要把她们带走时, 她们如同野兽一样张牙舞爪企图拒捕. 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她们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 样.她们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速度比一般人跑 得还快.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 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晚上发出非人非兽的 怪叫声.
4.形式运算阶段 在12岁左右,开始不依赖具体事物,可以对抽象的材 料进行逻辑运算,用假设进行推理。这种能力不断提 高,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人的制约
一般认为,青少年整个身心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六个时期:
★ 乳儿期 ★ 婴儿期 ★ 幼儿期 (0-1岁); (1-3岁); (3-6、7岁);
两个观点必须说明。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有一次看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弟弟的数学考试试卷时很 疑惑不解,试卷上有一题是这样的‚10除以5,得多少?‛ 弟弟写的是:10除以5得2。但是,弟弟的这一答案扣了0.5 分。 弟弟去问老师。而老师却说:‚试卷不由学校出,由学 区统一出标准答案。没有按规定答题,正确答案应是‘得 2’‛好心的老师惋惜地告诉弟弟,你这么写是应该算对, 但是,上边对试卷答案有严格要求,所以,以后做除法,答 题要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多 写。弟弟记住了老师的教导,但因此又带来一次‚失误‛。
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儿童头身比例的变化
胎内2个月:1:2
胎内5个月:1:3
出生时:1:4 2岁:1:5 6岁:1:6 12岁:1:7 25岁:1:8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随着人的成长发育而不断发育 完善的,重量也是逐渐增长的: 1. 新生儿约为390克
2.
8-9个月的乳儿为660克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 起的作用。
这种作用,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为经济活动再 生产劳动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一)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可能的劳动者 •一般性的劳动者 •较低水平的劳动者 •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单维度的劳动者
教育
转变成
•现实的劳动者 •专门性的劳动者 •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多维度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