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传统美食概述.

温州传统美食概述.


楠溪麦饼原出永嘉沙头。沙头历来是舴艋停靠旅客歇脚候潮的
埠头。此地麦饼别有风味。往来旅人常备为干粮。一个麦饼的原 配料是:半斤麦粉,一个鸡蛋,一汤匙菜油,搅拌揉透,成凹形, 嵌入咸菜、鲜肉、炊虾、味精。包拢后,用木槌捶成扁圆形,入 在平底铁煎盘中两面白,再转到烤炉中焙硬。食之松脆弱,喷香, 堪称美食。
鱼丸
鱼丸以新鲜鮸鱼肉为主料,切成细条,用酒,味精,盐渍片刻,加白淀粉, 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时将原汤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 和葱花。温州大街小巷都有许多鱼丸店摊。1998年12满月,温州酒家的鱼 丸以其风味佳,有特色,同县前汤圆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小吃"。 对于鱼丸,印象中应该是类似球形的小东西,不过,温州的鱼丸却不一样。 只见那点缀着翠色菜蔬的鱼汤中,半浮着一条条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小心翼翼地 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齿间溢满一股淡淡腥味的鱼鲜味道,用力一嚼,还发现这 “鱼丸”颇有劲道,弹性十足。
清光绪末年,温州城区府头门钟楼右侧,有一 家张氏开设的烧饼店。其所制“葱油重酥烧饼”, 每50公斤面粉加8.5公斤猪油揉成酥面;馅心用盐 渍猪肥膘肉丁、酒浸虾米、甜酱瓜粒、京冬菜丝、 葱花,拌以麻油。成形后用火炭烘制。出炉的烧 饼呈淡黄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 众以《白蛇传》中“白娘娘”称之,所制烧饼亦 随之得名。
罗怡若
温州是一个商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古城, 很多朝代都建郡于此。它流传着许多传说,像白 鹿衔花过鹿城等,给整个温州增添不少神秘。温 州风光秀丽,是山水诗的发祥地,诗风鼎盛,至 今不衰。而人人都喜爱的温州小吃也有许多学问, 它充分体现了温州文化的特点。 温州小吃种类繁多,有松糕、米面、炒粉干、 马蹄松、灯盏糕、鱼圆等四五十个品种。其中最 受欢迎的是鱼圆、矮人松糕、胶冻、敲鱼等。
在上世纪的30年代,温州一个名叫陈立标的长人在温州城里肩挑馄饨担沿 街叫卖,后在渔丰桥设店。他所制的馄饨皮薄如纸,馅以鲜肉,状如云朵,汤清
味美,为大家伙儿所赞赏,而他所做的馄饨也就被称为了“长人馄饨”。 端上来时,只见这碗中的馄饨在翠绿的波菜映衬下犹如水中芙蓉,悠悠地冒 着热气,飘着香味。尤其是浇盖在馄饨上的浇头,五彩纷呈格外夺目:黄的丝, 紫的紫菜,红的虾米,绿的小葱……以汤勺舀上一只馄饨,放近嘴边,只轻轻地 咬上一口,馄饨皮细腻柔软,馄饨汤清润爽口,馄饨馅则量多味美,满嘴清香。
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 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 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 便被称为“灯盏糕”。 现在,在温州比较有 名的是“大王”灯盏糕和“扁头”灯盏糕。 现在的灯盏糕已经发展出很多品种,以鲍鱼 为馅的是最贵的,最普通的就是萝卜丝陷的 了,只见师傅先在一个大汤勺里铺一层面浆, 用萝卜丝将汤勺填满,再盖上一层面浆。听 师傅说那面浆是要恰到好处的,要看起来挺 稀,明摆着溢到汤勺外面却流不下来。这样 做完以后,再把汤勺伸到沸油底下,“兹啦” 一声响,香气就冒出来了。光听着声音就让 人直流口水了,更何况那香气;灯盏糕在油 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翻过来了。把 汤勺提起来,微颤几下,把油甩掉,再猛地 一拎,灯盏糕就在半空中转了一个身,然后 稳稳地落回到勺子里。这样高水准制成的灯 盏糕,味道自然不同凡响,外皮酥松脆甜, 肉馅则煞是爽口。
,它所选用的全是这一年
的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拌以猪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再炊 熟切块。现做现卖的矮人松糕,吃起来松软绵糯,甜中有咸,点缀 于上面的桂花更是让它清香无比。据说,这“矮人松糕”发明自抗 日战争后期,那时有个温州人叫谷进芳,在城区五马街口设摊制作 松糕,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出名。因为谷进芳个头矮小,就称他 做的糕为“矮人松糕”。这松糕趁热吃时甜蜜糯软,待稍凉时再吃 更有韧劲,而且越发的香。
陡门头灯盏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