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频炉使用与维护

中频炉使用与维护

电炉使用与维护一.炉衬尺寸要求(1)炉壁上口壁厚=Δ1(包括感应线圈涂料厚度)。

(2)炉壁与炉底结合部厚度=Δ2(包括感应线圈涂料厚度)。

(3)炉底厚度以打结到通电线圈的底部1~2圈高度为宜。

根据电气性能要求和实际使用统计的炉龄状况,筑炉坩埚的尺寸如下表。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炉龄的长短,适当调整炉衬厚度。

但不希望炉衬厚度过多增大,这会导致感应器的电磁转换效率大大下降,严重浪费电耗。

新炉衬的平均厚度为感应器直径的10%上下。

项目Φ感应器内径Δ1Δ2Φ1Φ2H底厚度规格60T 2300175355195015903350650 坩埚容积:V=(π/3)×H×[(Φ12+Φ22+Φ1×Φ2) /4]。

液态钢密度:γ=6.9克/cm3。

钢水容积= V×γ。

图10 坩埚与炉膛相对位置图二.废钢处理方式(1)轻薄料如刨花、薄铁皮以及体积松散的杂料应采用压块机压实。

(2)槽钢、角钢、钢筋之类的大体积废料,应采用剪切机剪成小体积,防止在炉膛内架桥。

(3)废钢应分类堆放,同一压块采用同类废钢。

三.加料方式(1)每炉出完钢水后的空炉膛,加少许软料垫底,以便加重料时保护炉底,再用大料斗(对于60吨炉,每斗大约2~3吨)加料,减少空炉膛的加料次数。

(2)熔炼过程中加料以小量(对于60吨炉,以每次2~3吨比较合理)、连续为佳,最好始终维持与炉口齐平再略有高低,也就是说加料时,废料应尽量都落在炉口直径以内,堆起的高度略高于炉口,熔炼一段时间,待炉料下落至低于炉口20厘米上下时,再补充加料。

这样始终维持满炉膛炉料,中频电源就会始终工作在高功率状态,可以缩短熔炼时间,降低电耗。

(3)每炉熔炼过程的前半炉以重料(如压块料)为主,辅以小块料填充压块的缝隙。

炉料越重,中频电源输出的功率越大。

(4)后半炉对加料的种类要求不高,但必须勤快翘动摇晃炉膛内的废料,以帮助轻薄料或可能架桥的废钢及时下落到炉膛内。

(5)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前期新炉熔炼时,每炉保留少许钢水(500公斤上下),每个班交接班时将钢水出干,以观察底部炉衬状况。

后期临近换炉时,已处于大炉状态,容易输出功率,无需保留钢水。

(6)单班生产在下班后或两班生产在交接班间隙期,炉子出钢后热炉停机较长时间,则炉内不要加料,以免炉料严重氧化,对炉衬腐蚀严重。

同时炉料氧化后,导致起炉功率小,浪费电耗。

(7)严格把好废钢的入炉关,认真检查废钢中是否混有气瓶,避震器等密封件。

(8)启动加料车作业时,其运行范围内不得有人和障碍物,加料车接近终端时要谨慎操作,防止加料小车碰撞挡头。

(9)按照冶炼钢种不同分次添加不同种类废钢。

四.水路维护(1)正常工作时,要定时巡视水路的通水状况,如水压是否过低,流量太小,或水温过高,或有渗漏水现象。

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机检查排除。

(2)一般在进水管最末端安装排污阀门,定期放水以排除管道内积存的固体杂物和淤泥等。

排污阀的管径尽量大一点。

(3)对于水质较硬或固体颗粒含量较多(即比较浑浊)的进水,水路和元器件散热器内表面容易积垢,要定期冲洗水路,并定期更换散热器。

五.电路维护(1)正常工作时,定时巡视电柜内有关的指示灯(如阻容吸收板、脉冲变压器)状态是否正常;(2)正常工作过程中,定期用红外测温枪检测各元件和电气接头的温度;测量晶闸管陶瓷外壳的温度时应距离一米以内,测量部位应远离进出水咀部位,外壳温度不能高于70℃。

测量阻容保护电路的线绕电阻,温度应基本相等,一般不超过100℃。

(3)定期打扫电柜内部的卫生,主要是清除内部积灰。

(4)经常巡视电气柜的电接头有无松动、发热、放电等异常现象。

(5)在停机状态,定期检查设备各电气点和元件的阻抗(用万用表);在开机状态,定期检查各关键点工作波形(用示波器),与“3.7 参考波形”的要求对比分析计算,确证电气指标符合要求。

六.液压维护(1)正常工作时,要定期巡视油路状况,如压力是否正常,油温是否过高,或有无渗漏油现象,油泵和电机的声音有无异常。

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机检查排除。

(2)在液压系统工作时,经常观察倾炉的液压缸轴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划痕。

炉体升降过程的声音是否异常。

(3)首次使用的液压系统,3个月时,应将液压油排出,将油路和油箱清洗一次,液压油经沉淀过滤后再输回油箱使用。

以后在正常情况下,每1年清洗和过滤一次。

(5)炉体水冷电缆,按左右各一条作为一组,绑扎在一起,避免漏磁导致电缆周围的金属件发热。

(6)生产前检查水路,有无某路水流量过小,有无水接头渗漏。

生产过程中要经常巡视炉体出水有无异常。

(7)生产过程中,如发生感应器放电打火现象,会导致云母板边缘、胶木柱侧面及绝缘涂料表面炭化发黑,必须用刀片将发黑层刮干净,铜管表面放电露出的裸铜,用砂纸磨平后再刷一层绝缘漆。

(8)每次倒渣或出钢时,只要炉面板没有放平,就应关掉炉台上的风扇,以免将铁屑吹进感应器。

(9)一定要停机出钢,出钢后应加满料再开机,严禁空炉开机。

八.炼钢车间职责分工炼钢车间的岗位设置主要包括:中频机修、看表看水工、炉工、中频电工、打炉工等。

各工种的职能分工大致如下:8.1 中频机修(1)开机前查看炉体水压力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通知炉工处理,如无异常,通知看表工,说明可以开机。

(2)开机前查看电抗器固定螺丝有无松动,炉体的顶紧螺栓有无松动。

(3)定期检查感应器胶木柱固定螺帽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应旋紧后再在端部涂刷绝缘漆,待绝缘漆固化后,阻止螺帽松动。

(4)巡视液压泵站及油路有无渗漏现象。

(5)定期选择出钢时机,观察炉体上升、停止、回落动作时,压力表的指示值是否正常。

8.2 炉前工(1)作业前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搞好现场的清理整顿工作,保持现场通道畅通。

(2)上班前,检查炉子的水冷电缆吊挂、固定、绑扎是否正常,不要有杂物(尤其是金属材料)遗留在电缆上,开机前检查水管是否漏水。

(3)负责换炉,一定要将换炉开关排固定到位,不能遗留任何杂物及工具在开关上,换炉开关螺栓紧固时应配上平垫。

(4)保持炉体的卫生状况,定期(在非生产期间)吹除感应器周围的灰尘杂物,利用磁铁吸除感应器周围的导电粉尘和铁屑。

(5)开机前查看炉体水压力是否正常,在生产过程中,由炉长适时查看炉体出水压力温度流量有无异常。

(6)开机前变压器水压正常,炉体,整流柜上没有人员工作,打铃后才能开机。

(7)正常熔炼过程中,若炉渣异常增多,说明有可能炉衬剥落情况,应及时倒出钢水,检查炉衬。

(8)当线圈个别出水温度突然高,甚至汽化,应及时停机检查,是否炉衬变薄引起。

(9)熔炼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炉膛中的废钢触碰炉面板的放电火花是否特别强烈(如同电焊现象,而不是平时的感应电火花),如果特别强烈,通常都是钢水接近线圈胶泥导致漏电严重,应及时停机换炉。

(10)通过适当炉次的试生产后,摸清炉衬基本使用寿命,当炉衬达到中期以后,每炉出钢完毕,应仔细观察炉衬是否均匀光滑,有无局部凹陷和局部暗印(炉衬薄的区域因冷却降温快于其他部位,导致该部位温度偏低),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停机换炉。

(1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如换炉等,尽量在生产间隙完成。

(12)非连续生产时,生产间隙后的第一炉,根据炉龄判断各炉的熔炼速度,按排速度快的炉先出钢。

(中期炉龄的炉子最快、后期次之,前期最慢)。

(13)一般情况下,因连铸问题,连铸大包的钢水需要倒出时,如果钢水确需回炉,应在炉底适当加料,让钢水冲击在废料上,不能使钢水直接冲击炉衬的底或壁。

对于处于炉龄后期的炉衬,由于炉衬较薄,回炉钢水应尽快调整成分和温度后,尽快出钢,不应再加料熔炼,避免钢水对炉衬的长时间浸泡。

(14)熔炼中后期的钢水取样,应待钢水表面的废料熔化干净,并将取样部位的表面炉渣捞干净再取样。

(15)钢水满炉测温时应打破渣面,放出气体后测温,测温热电偶应保持干燥。

(16)大功率电源,为尽量减少低频振荡现象,炉衬尽可能按照60T炉衬尺寸要求施工,炉底和炉壁都不能太厚。

(17)加料时防止废钢搭桥,应用撬棍撬废钢保持废钢能够跟钢水直接接触,防止钢水与渣面之间形成高气压,钢水与废钢不能够直接接触形成高温穿炉。

(18)钢水满炉出钢前应把废渣排放干净出钢。

(19)炉子冶炼到后期时,注意观察远程操作台,直流电流表3600A,频率150HZ时,说明炉衬已经很薄,观察炉衬情况决定是否换炉。

如果漏炉报警器报警,观察炉衬情况决定是否换炉。

(20)炉子冶炼到后期时;炉膛高度不大于3500mm(底厚400mm),炉膛上口内径不大于2120mm(壁厚90mm),炉膛中部内径不大于2030mm(壁厚130mm),炉膛下口直径不大于2000mm(壁厚145mm),应按局部凹陷最宽最深位置测量,有其中一项达到以上尺寸时必须换炉。

(21)每天上班前检查炉衬情况是否需要换炉,运行钢包车是否正常。

(21)钢包车轨道坑不能有积水,轨道上不能有障碍物。

(22) 出钢时炉渣要及时清理,炉渣清理时不能同时带走钢水。

(23)每天下班时打扫好岗位卫生,工具放置整齐,关掉有关电源,盖好炉盖。

(24)控制好钢水化学成分,钢水出钢温度。

8.3 看表看水工(1)开机前查看炉体进出水压表压力是否正常,查看电柜内水压表压力指示是否正常。

(2)开机前检查变压器冷却水压力是否正常。

(3)开机送电前,一定要按开机警告铃,提醒一楼相关人员注意安全。

(4)按操作规程操作中频电源,并根据炉工的工况要求,使中频电源工作在相应的工况,如升温、保温、停机等。

(5)记录中频电源正常工作数据,开机10分钟前后,电压升满时记录一次,出钢前再记录一次。

生产过程中,中频电源因故保温和停机时,应记录相关原因。

(6)定时巡视中频电源炉体水管是否漏水,测量可控硅,电感,快速熔断器,水冷电缆,炉体水管,电缆头温度有无异常。

(7)因处理异常情况需要关机时,应由具体处理情况的人员告知看表工已处理完毕,并打开机警告铃,方可开机。

(8)定时巡视变压器油温,水冷却器运行情况。

(9)上班提前10分钟打扫卫生,生产过程中,不应擅离职守,下班后关好电柜门。

(10)电柜冷却水进水压力0.1~0.12Mpa,出水压力0.05~0.06Mpa ,炉体进水压力0.2~0.23Mpa, 出水压力0.2~0.23Mpa 。

8.4 中频电工(1)巡视中频电器系统各环节的工作是否到位,指出不足之处,商讨或提出改进建议。

(2)巡视中频电源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

(3)定期测量相关元器件的温度是否正常。

(4)巡查电源、电抗器、电容器及炉体的水路状况是否到位。

(5)定期检查中频电器系统的电气状况:电容器柜和炉体的卫生状况,各电缆接头有无氧化过热现象,水冷电缆与周围的安全距离,电抗器连接铜排及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

(6)定期检查中频电源柜内各电气接点,尤其是控制系统和控制板插件端子的接点有无松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