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指尖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二、区分的几个概念P31、体育社会学: 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2、社会体育学,也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明显不同。
3、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三、体育专业考研的几个方向:体育学——a.体育教育训练 b.运动人体科学 c.体育人文社会学 d.民族传统体育四、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A、大众体育(Physical Recreation )-身体娱乐B、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身体教育C、竞技体育(Elite sports )-高水平体育本章思考题1、体育社会学研究基本对象:体育社会现象社会功能:P4第一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具有的社会功能:描述、解释和预测。
二、二战后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功能主义—美国的帕森斯、默顿(作用)2、冲突论—美国的科泽尔(竞争)3、交换理论—霍曼斯、劳布(平衡)4、符号相互作用论—布鲁默(信息)三、体育社会学的由来1921年,德国学者里塞的专著《体育社会学》,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在一战后作为独立学科出现。
1956年,罗德等人的论著《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被认为是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
四、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1、引进恢复1978~19852、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5~19893、学科的独立发展1990~五、体育社会学的新发展:(一)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二)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三)关于体育休闲娱乐的研究(四)关于体育与大众传媒的研究(五)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六)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的研究(七)关于体育社会问题: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大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会以不同的方式折射到体育这个小社会中来。
如:球迷骚乱、足球黑哨、兴奋剂、超龄现象、体育人才外流等(八)中国体育社会学在各研究领域中的进展1、社会体育 a 体育与生活方式关系的研究b 社区体育c 全民健身2、竞技体育a 竞技体育功能的开发性研究b 竞技体育的异化c 对运动员和运动队的社会学研究d 对运动训练的社会学研究3、学校体育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研究4、民族体育文化思考题:举例说明近年我国体育社会学取得的新进展?第三章体育与社会结构一、体育与政治1、体育对政治的积极、促进作用(一)积极作用:1振奋名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促进作用:1促进各国政府重视体育运动2提高国家的地位,显示国家制度的优越性2推动了体育的国际化3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名族的团结3推动了体育人口的增加4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特殊的外交场合和手段2、体育对政治的消极、不利作用(一)消极作用:1维护殖民统治和宣扬民族沙文主义2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可能加剧民族分裂,导致民族抗争3体育的社会问题,如球场暴力、滥用兴奋剂等(二)不利影响:1形成偏执的急功近利的体育观念,忽视多数人的体育参与2助长了体育中的拜金主义3使体坛丑闻和暴力事件层出不穷4造成运动员的片面发展和心理压力,加大保守倾向5可能消耗过多的人力、资源、能量,相互攀比的结果使体育活动超出经济承受能力二、体育与经济1、生产方式与体育运动:(1)生产方式与体育运动(2)生产力变革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在身体部位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变化2、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运动P363、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2)对企业文化的建设。
(3)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思考题:P1、怎样正确理解政治和体育的关系?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
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
它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项标志。
它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体育人口: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
一、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二、我国体育人口结构1、性别结构:男性大于女性2、年龄结构:“马鞍型”,两头热,中间冷3、民族分布:汉族略高于少数民族4、职业结构:教科文人员、管理人员略高,工人、农民偏低5、受教育程度结构:大学、研究生、中低学历6、家庭经济状况结构:根据经济收入呈“波浪型”攀升。
思考题:4、试述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对体育的影响?P887、体育人口的概念?8、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有哪几种?(a.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b.三元定性判定标准c.三元等级判定标准)9、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什么?第六章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竞技体育的基本概念:是“一种位于游戏到工作这一连续演变过程中间的一种制度体系化的竞争性身体活动”。
一、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背景1、古代竞技体育: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穷兵黩武的斯巴达人获取大部分冠军头衔,讲究平和和艺术的雅典人制订完善规则。
中国西周时代的射礼活动、盛唐时期竞技体育的辉煌发展,后来由于儒家思想的束缚,逐渐丧失了竞争性。
2、真正含义的近代竞技体育:a发源于英国的户外竞技活动,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b竞技体育是随着大工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熟完善的。
二、竞技体育的特点:1、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2、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性3、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4、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传播和宣扬某种价值观念5、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三、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1、教育价值:促进自然人的社会化,促使社会人的本性回归。
2、政治价值3、经济价值4、社会文化价值四、游戏的基本社会作用p1071促进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大多数游戏都是对某种社会行为和社会角色进行模仿,有利于他们认识社会。
2通过某种游戏技能的表现,激发众人的情绪,给个人和他人带来欢乐,起到社会休闲娱乐的作用。
3为社会人际关系提供一种良好的情感交流方式,特别是给家庭成员之间、男女之间增加情感交流的机会。
思考题:1、竞技体育的概念?2、简述竞技体育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4、游戏的基本社会作用是什么?5、竞技体育有哪些特点?7、为什么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简述竞技体育的竞争有何特点。
P108第七章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体育群体: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可分为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健身娱乐群体等。
体育社团: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
它具有民间性、非赢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等。
一、构成体育社团需要具备的条件:1、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2、特定的体育目标3、明确的行为规范4、权力机构5、一定的物质设备6、适宜的外部环境7、一定的社会承认二、中国体育社团的特征1整体基础薄弱:政府片面强调竞技体育政治功利价值,民众缺乏独立人格,致使体育社团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官民二重性:A 民间与政府对社团的双向推动 B 民间与政府的组织交叉 C 服务与管理功能的错位三、体育社团的作用(功能)1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2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3成员发展4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思考题:什么是体育群体?体育群体有哪些特征?7、体育社团的作用是什么?体育社团的种类有哪些?8、中国体育社团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其改革前景如何?第八章体育与文化体育文化: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体育文化包括的内容: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一、文化的性质1、继承性2、时代性3、民族性4、世界性5、阶级性二、中国文化特质的简单概括:1、统一性—完整、圆满、家国一体 2 、连续性—几千年文化不间断的传承、父子关系、孝道3 、非宗教性—只信人不信神、无神论 4 、泛道德性—道德取代政治、法律、规则5 、中庸和平—重文轻武、非竞争性、内在超越6 、乡土情谊—家土情结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源三、东西方体育文化差异•西方体育以追求功利作为发展动力,在形成巨大的社会文化运动的同时,要动用、消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因此走上商业化、职业化和滥用违禁药物是必然的。
•中国体育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目标是修身、养性,主张是内外俱练、神形兼顾、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等平衡统一的原则。
中国体育文化更具有业余的性质,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当世界走向老年化的时代,它理应受到老年体育的青睐,在讲究健康和休闲的今天,它的体育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
文化交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而需要是文化交流的动力来源,对中国体育文化的需要是21世纪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之一。
四、影响东西方体育文化因素的简单比较:1、劳动方式:农耕与狩猎2、宗法结构:血缘与业缘3、性选择:竞智与竞力4、道德信仰:逍遥与拯救5、征服方向:内向超越与外向超越6、发展趋势:艺术化与科学化7、符号图腾:太极与十字架五、从文化角度审视奥林匹克“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1中国体育文化对于平衡西方体育文化的偏颇,可以起到一种难能可贵的互补作用。
从哲学意义上讲,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西方体育文化努力追求的是人类的可能性,即人类可以做到什么;而东方体育文化则要说明人类的必要性,即人类应该做到什么,因此西方体育主张“永无止境”、“超越极限”、“全力以赴”,而东方体育强调“适可而止”、“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