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定为HCM。 (2)HCM家族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发现同一基因、 同一位点突变。室间隔或左室壁超过13mm,青少年1114mm;
(3)HCM 患者及三代亲族中有与先证者相同基因突变位 点,伴或不伴ECG、UCG异常。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5-16
鉴别诊断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5-16
病因: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注意到HCM的家族性,并第一 次报到-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致HC,目前,至少已 有15个突变基因,超过400个位点突变与HCM的临 床表型相关。
• 心肌肌节蛋白基因突变导致HCM发病超过50%~85%。 • 中国汉族至少有6个基因变异与HCM发病相关
——-2011年11月ACCF/AHA
HCM的药物治疗
有症状者
I类:
(1)对HCM,无论有无梗阻,均推荐受体阻滞剂以改善症 状,但对SB或严重传导阻滞者应慎用;
(2) 对受体阻滞剂无效或有副作用,或禁忌的HCM,无论 有无梗阻推荐用维拉帕米,但对压差大、严重心衰或SB者 应慎用;
(3)对补液没有反应的HCM患者,推荐静脉用肾上腺素治疗 急性低血压;
心肌致密或问质排列紊乱。 次要标准: (1)35岁以内患者,12导联心电图 I、aVL、V4一V6 导联ST
下移,深对称性倒置T波。 (2)二维超声室间隔和左室壁厚11~14 mm。 (3)基因筛查发现已知基因突变,或新的突变位点,与HCM
连锁。 排除标准: (1)系统疾病,高血压病, 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及
HCM猝死的次要危险因素: 非持续性室速 房颤 家族性HCM恶性基因型,如:-MHC,CTnI 和
CTnT 的某些突变位点。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5-16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
• 无症状HCM患者的治疗:建议服用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 吡啶类拮抗剂,小到中等剂量。
• 症状明显的HCM的治疗:对已出现呼吸困难、运动受限 者,丙吡胺优于RB。丙吡胺:0.1-0.15 qid ,有前列腺 肥大者慎用。不推存ACEI,出现明显心衰时可用。
• 药物难治性HCM,占5%。:药物治疗不能改善症状,并具 下列一项:心脏骤停存活者、 持续性室速、流出道压差 超过30mmHg,心室壁厚超过30mm. 治疗方法: 双腔起搏 外科手术 酒精消融 ICD植入 心脏移植
代谢性疾病伴发心肌肥厚。 (2)运动员心脏肥厚。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5-16
临床确诊HCM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 1项主要标准+排除标准; • 1项主要标准+次要标准3,即阳性基因突变; • 次要标准2和3; • 次要标准1和3。 在临床确诊HCM后,将其分为散发和家族性两类。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5-16
HCM的药物治疗
无症状患者 I类:遵循相关指南治疗可引起心血管病的合并症 IIa类:低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合理的。 IIb类:对伴或不伴梗阻者,受体阻滞剂改变临床预后的有效
性尚未很好的确定。 III类:
对有正常活动耐力、无症状者,无论梗阻的严重程度如 何,都不应做PTSMA。 对有静息或可激发的流出道梗阻的HCM,无论症状如何, 单纯用血管扩张剂或大剂量利尿剂可能是有害的。
• 高血压心脏病 , • 运动员心脏, • 急性心肌炎。 • 可以表现为HCM的还包刮线粒体疾病、代谢性
疾病、侵润性疾病即糖原储积病、Hunter’病、 Hurler’病,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的危险分层
HCM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心脏骤停存活者、 自发性持续性室速、 未成年猝死的家族史、 运动后血压不升高反而降低者、 运动前至最大运动量负荷点血压峰值差<20mmHg者 室壁厚度30mm 流出道压差>50mmHg
IIa类: (1)对单用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无效的梗阻性HCM,丙
吡胺+ 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改善症状是合理的 (2)对尽管应用了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或两者联用,呼吸
困难仍持续存在的非梗阻性HCM,增加利尿剂是合理的;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5-16
肥厚型心肌病
已证实有15个基因、400余种突变与HCM相关
自然病程
• 呈良性发展,75岁以上达到23%,最高年龄超过90岁。 死亡高峰年龄在儿童和青少年,达到HCM的4-6%。
• HCM的主要死亡原因:心源性猝死,占51%,心力衰 竭占36%,卒中占13%。16%猝死者在中等到极量体育 运动时发生。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07,35(1):5-16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 90% • 胸痛 1/3 • 心律失常 • 晕厥 15%-25%至少有过1次晕厥、20%主诉黑朦或瞬间
头晕 • 猝死,HCM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
诊断
主要条件: (1)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壁或(和)室间隔厚度超过15 mm。 (2)组织多普勒、磁共振发现心尖、近心尖室间隔部位肥厚,
定义: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 病,其左室肥厚而不扩大,并且不能用全身性疾病或其他 心脏病解释其左室的显著肥厚。
患病率:中国的HCM的患病率为180/10万,至少有100万 HCM。
病理改变: 涉及心肌细胞和结締组织两个方面,心肌结构 紊乱,间质纤维化,肥大的心肌细胞与无序的核相互卷曲, 局限性或弥散性间质纤维化,胶原骨架无序和增厚,心肌 内小血管壁增厚等形态异常。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5-16
• 非梗阻性HCM和梗阻性HCM • 流出道压差超过 30mmHg为梗阻性HCM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肥厚集中在室间隔和左室近心尖部, 心电图:I、aVL、V4-6 深度对称倒置T波。
• 家族性HCM(FHCM):占65%以上;有报道达85%。 诊断依据:下列三条中具备1条即可诊断。 (1)除先证者外,三代直系亲族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