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中的“译例”问题评析-文档资料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中的“译例”问题评析-文档资料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中的“译例”问题评析21 世纪的到来,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也为学科建设和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

《外语院系英语专业高年级系列教材一一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4版)》,以下简称《教程》,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治奎等主编。

本《教程》的编写旨在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外向型翻译人才,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它既可用作本科生主修教材、硕士研究生辅助教材,又可作为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爱好者的工作手册。

自1997 年初版,就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可,发行量一度达到十三万册,并为不少院校所采用,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系列翻译教材使用。

《教程》强调汉语和英语基本功训练,加大了汉语语法和文言文的含量,突出了英语驾驭能力的培养。

《教程》介绍了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内容翔实,其中不乏出神入化的佳译、令人叹服的译技、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但是笔者在讲授《教程》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译例”中存在诸如译文语法欠佳、选词不当、词义搭配评析不当、译文词汇语体色彩与原著不符、“译例” 截取突兀以及个别译文评价缺失等问题。

本文仅以《教程》为例,对书中所引用的“译例”进行分类评析,希望能引起教育界对翻译教材质量的重视,提高翻译教材出版的严谨性。

一、“译例”问题分类评析翻译教材中截取的“译例”在整个教材的编写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通过恰当的“译例”传递,才能帮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理解翻译理论,并自觉把所学的翻译理论及技巧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加以运用。

因此,选择高质量的“译例”及译文应该引起翻译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

本部分将从以下四个层面对《教程》的“译例”问题分类评析。

1.语法与选词层面评析(1)助之长着,揠苗者也。

(《孟子》)They who assist itto grow long pull out their corn shoots. (Tr. JamesLegge )此“译例”有两处错误,一是译文语法欠佳,另一个是译文用词不精当。

语法层面,是由于单复数不一致引起的,译文后面用的“ their corn shoots ”复数形式,而前半句用的“ it ”单数形式;从选词层面说,译者选用了词组“ pull out ”,给人一种简单粗暴的感觉。

《揠苗助长》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儿,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译例”中的“ pull out ”是“把禾苗从土地里拔出来”的意思,那禾苗肯定就死掉了,违背了故事原意,也不合常理。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改译为“They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faster )by pulling them upwards - spoil things by undue hastedestructive enthusiasm. ”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2)接着他们用绳子五花大绑,把节振国捆得像个粽子似的,又是一阵拳打脚踢。

节振国的嘴里鼻孔里鲜血直冒。

(王义《赤胆忠心》)They gave him a good cuff and kick ,trussed him up like a fowl and then went on walloping and kicking him till his nose and mouth were a bloody pulp.此“ ?g例”属于译文选词不精当。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 版)》(以下简称《牛津高阶》)中“ cuff ”的意思是“ a light hit with an open hand 用掌轻拍”,通常用于“ to give sb. a friendly cuff 友好地轻轻拍某人一下”。

此句要表达的是“拳打脚踢”,而用“ cuff ”显然在翻译中有淡化(虚化)原文之嫌,没有完全翻译出节振国被拳打脚踢的轻重程度。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译例”中的“ cuff ”改译成“ punch (a hardhit madewith the fist/closed hand 拳打,以拳痛击)” 或者“ bash (a hard hit 猛击,重击)”更符合原文。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The area was crisscrossed with highways and paths between the fields ,and from one village to another ,one could hear the friendly crowing of cocks and the barking of dogs. (Eugene A. Nida ,Translating Meaning )此“译例”也属于译文选词不精当。

《牛津高阶》上“highway ”的意思是“ a main road for travelling long distances ,especially one connecting and going through cities andtowns (尤指城镇间的公路、干道、交通要道)”,而此句要表达的是“阡陌”,意指“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译例”中的“ highways”改译成“trails (a path through the countryside 乡间的小路,小径)”更符合原文所表现的乡村中平安祥和的生活氛围。

2.词意搭配层面评析人大代表一行五人于春节前视察了这个福利中心。

译文I: A group of five NPCrepresentatives inspected this welfare centre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译文H: A group of five NPC representatives visited this welfare centre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教程》在讲解词义搭配时,举了这个例子,并在分析中指出“原文的‘视察'传达了最大的信息量,决定着全句的信度。

译文I中的‘ inspected '与‘ representatives '搭配起来,与原文的意思相符;译文口用‘ visit ',意思就有出入”。

笔者认为此“译例”并不是一个能说明英语词义搭配的恰当例子,因为《牛津高阶》上“ visit ”也有“ to make an official visit to sb. ,for example to perform checks or give advice 视察,巡视”的意思,只不过在这个词义层面上没有“ inspect ”那样常用罢了,但绝不属于词义搭配不当。

《教程》对此“译例” 的评析有失偏颇。

3.词汇语体色彩层面评析武松道:“既是到了,你且在别处等我。

我自去寻他。

”施恩道:“这话最好。

小弟自有安身去处,望兄长在意切不可轻敌。

”(施耐庵《水浒传》)Wu Song:“ When we get there ,go somewhere and wait.I 'll find him myself. ” Shi En :“ Fine. I know just the place. Be careful. Don't underestimate your foe. ” ( Tr. Sidney Shapiro )此“译例”属于词汇语体色彩的混用。

《牛津高阶》上“foe ”的语体色彩是“( old-fashioned or formal ) an enemy",显而易见,它是一个正式的词汇( learned /literary /big word )。

人物施恩是《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之一,《水浒传》中对于他的描述不多,只寥寥数笔,说他“使得一身好拳棒,在快活林里开着一个酒肉店”,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施恩只能算作一届粗人,而且又是他和兄弟武松之间的对话,因此译文完全没有必要使用正式语体“ foe ”了,而用一个一般词汇(com mon word),甚至一个口语词汇( colloquial word ) “enemy更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和他所属的社会阶层。

但如果译者认为用“ foe ”这个古色古香的正式词汇是要表现《水浒传》中的文言文气息的话,那么它和本“译例”中其他的口语词汇及表达混合在一起,笔者认为这属于一种语体的混淆和误用。

4 . “译例”截取层面评析 (1)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点意思。

”(施耐庵《水浒传》)译文I: Wu Sung drank it and said :“ This wi ne has alittle more meaning to it. ” ( Tr. Pearl Buck )译文H: WuSong tried it . “Nowthis wine has something to it ,” he said. ( Tr. Sidney Shapiro )此“译文I”由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赛珍珠翻译,“译文H”由中国籍犹太翻译家沙博理翻译。

但由于“译例”截取过短,学习者在脱离了上下文语境的情况下,不管是看汉语原文,还是看翻译大家的译文,都如同坠入云里雾里,结果就是既无法确切理解汉语到底要表达什么,也无从比较“译文I”和“译文H”有何异同,更谈不上去体会翻译大家的翻译技巧了。

笔者查阅此“译例”截取自《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一节,讲的是金眼彪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被蒋门神霸占,武松在与施恩结为兄弟后为其出头,借着酒劲大闹酒店,为醉打蒋门神做铺垫。

此句是讲店小二给武松烫好酒拿上来,他嫌不好让换;再拿来,还嫌不好,还让换。

直到第三次上酒,武松才吃了道:“这酒略有点意思。

”笔者还原上下文故事发生的背景认为,这里的“这酒略有点意思”指的是“这次上的酒还不错,还凑合,还勉强符合我的口味”,因此应改译为This wine is not too bad”或者“ This wine barely agrees with me ”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2)这是个黑孩子。

It 's an off -the-book baby. 此“译例”是用来强调汉译英过程中,由于搭配不同和语境变化,汉英词义搭配有时完全不同,例如“黑锅、黑货、黑幕” 等。

这个“译例”出现的问题也和上例雷同,由于截取过短,译者无法正确判断出这里的“黑孩子”到底是指“一个因为超生没有出生证明,无法办理户籍的孩子”还是“一个在世俗眼中的非婚生孩子,即私生子(illegitimate chil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