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数能力测试题-4四年级-1-初级篇-答案

奥数能力测试题-4四年级-1-初级篇-答案

奥数能力测试题-四年级-中级-答案第一部分:课本知识检测1、一个数和0相乘,得( 0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得(0 )。

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90-21×2)÷12,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4、判断:⑴0可以做除数。

(×)⑵两个相同的数相除,商一定是1。

(×)⑶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⑷0除以一个数还得0。

(×)⑸35与50的和除以10与5的差,商是多少?列式是:35+50÷10-5 (×)5、四⑷班有35名同学要去游乐园,门票每张16元,往返车费每人4元,他们的门票和车费一共需要多少钱?(4+4+16)×35=840(元)答:他们的门票和车费一共需要840元。

6、从100里减25,再加22,再减25,再加22……这样连续进行,当得数是0时,一共减了多少个25,加了多少个22?(100-25)÷(25-22)=25(次)25共减了:25+1=26(次)22共加了:22次答:一共减了26个25,加了25个22。

7、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到乙地共用了8小时,途中,有一段路在整修路面,汽车行驶这段路时每小时只能行20千米,其余时间每小时行60千米。

整修路面的一段路长多少千米?解:①假设都是正常路面,则8小时可行:60×8=480千米②则可多行:480-420=60千米,这是因为把一段整修路面也看成正常路面了,在这段路面上,每小时要少行60-20=40千米③所以,整修路面要走:60÷(60-20)=1.5小时整修路面有:1.5×20=30千米。

答:整修路面有30千米。

第二部分:典型能力测试1、简便计算:①12345×98765-12344×98766=(12344+1)×98765-12344×(98765+1)=12344×98765+1×98765-1234×98765-12344×1=98765-12344=86421②999+998-997-996+995+994-993-992+…+7+6-5-4解法一:四四一组,组合求解。

=(999+998-997-996)+(995+994-993-992)+ …+ (7+6-5-4)=4+4+4+…+4=4×249=996解法二:两两一组,组合求解。

=(999-997)+(998-996)+(995-993)+(994-992)+ …+ (7-5)+(6-4)=2+2+2+2+…+2+2=2×496=9962、600÷○=△600÷◇=□◇÷○=6 △-□=25○=(20)△=(30)◇=(120)□=( 5 )3、数一数,填空。

①下图中共有(15)条线段。

②数一数图中共有(15)条线段。

③数数图形中有个(30)个正方形。

4、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0米.每隔6米种一棵芍药花,每相邻的两棵芍药花之间均匀地栽两棵月季花.问可栽多少棵芍药?多少棵月季?两棵月季之间的株距是多少米?解:芍药:180÷6=30(棵)月季:30×2=60(根)月季间距:6÷3=2(米)或2+2=4米5、某修路队合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还多8.5千米,还有28.5千米没有做,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①第二天修完还剩:28.5千米,这些加上8.5,就是第一天修之后余下的所以:第一天修之后余下:(28.5+8.5)×2=74(千米)②全长:74×2=148(千米)答:这条路全长148千米。

6、有一个两位数,在它的十位和个位数字之间加上一个小数点成为一个小数,再把这两个数相加,得到的和是28.6。

这个两位数是多少?数量和:28.6份数和:1+10=11份一份数(缩小后的数):28.6÷(1+10)=2.6多份数(原数):2.6×10=26答:这个两位数是267、A车行驶速度×3=B车行驶速度×5。

①A车15小时行驶的路程,B车要多少小时?因为:A车行驶速度×3=B车行驶速度×5所以:可以把A车行驶速度看做5份,B车行驶速度看作3份则:同一段路程中,A车行驶时间是3份,B车行驶时间是5份15÷3×5=25小时。

答:B车要25小时。

②B车10小时行的路程,A车要多少小时?15÷5×3=6小时。

答:A车要6小时。

8、有一批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按下图所示摆下去,共要摆12层,求摆好的图形的周长?根据“平移法”,摆好的图形的周长和长等于底边、宽等于高的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40×12+20×12)×2=1440(厘米)答:摆好的图形的周长是1440厘米。

第三部分,典型奥数讲解--鸡兔同笼问题例: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解法一:①假设蜘蛛也是6条腿,三种动物共有多少条腿?6×18=108(条)②有蜘蛛多少只?(118-108)÷(8-6)=5(只)③蜻蜒、蝉共有多少只?18-5=13(只)④假设蜻蜒也是一对翅膀,共有多少对翅膀?1×13=13(对)⑤蜻蜒多少只?(20-13)÷ 2-1)= 7(只)解法二:将每对翅膀也看作1条腿,于是,共有腿:118+20=138条,其中:蜘蛛、蜻蜒各有8条腿,蝉有7条腿。

假设全是蜘蛛和蜻蜓:8×18=144(条)蝉:144-168=6只蜻蜓:(20-6)÷2=7只蜘蛛:18-6-7=5只解法三:将每对翅膀也看作2条腿,于是,共有腿:118+20×2=158条,其中:蜘蛛8条腿,蜻蜒10条腿,蝉有8条腿。

①假设全是蜘蛛和蝉:8×18=144(条)②蝉:158-144=14只③蜻蜓:14÷(10-8)=7只答:蜻蜒有7只。

小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好多方法。

1、画图凑数法,简单的鸡兔同笼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适合一二年级使用。

2、列举法,稍复杂一些的可用“列举法”解决,适合二三年级学生使用。

3、假设法,数据较大的题或关系较复杂的,一般用“假设法”来解决。

这是鸡兔同笼问题最常用的方法。

数据较大,数量关系较复杂,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4、笼子法,两种互换或有“不知道脚有多少,只知道脚的多少关系”的,可用。

5、转化法,三种及以上物体的,可以化为两种来做,关键是找准相同点来转化。

6、特殊法,如将头和脚都看作一个部件来做。

练习:1、有鸡兔共16只,脚44只,鸡兔各几只?解:假设全是鸡,则兔有:(44-16×2)÷(4-2)=6只鸡有:16-6=10只答:鸡10只,兔有6只。

2、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12天,乙单独完成需9天.若甲先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10天完成,问甲做了几天?解:假设这项工程有108份。

(108是12的倍数,是9的倍数)则甲每天完成:108÷12=9份乙每天完成:108÷9=12份假设10天全是甲做的,共完成:9×10=90份还有:108-90=18份,乙做了:18÷(12-9)=6(天)甲做了:10-6=4(天)答:甲做了4天。

3、鸡、兔共笼,鸡比兔多26只,足数共274只,问鸡、兔各几只?解法一:鸡多了26只,则多的这26只鸡占的腿数:26×2=52只余下的腿数:274-52=222只这些是鸡兔只数相同部分共有腿数,将1只鸡和1只兔看成一组,每组共有腿:4+2=6只组数,即兔只数:222÷(2+4)=37(组)鸡:37+26=63只解法二:将多的26只鸡去掉,腿少了26×2=56只,余下的腿数:274-52=222只将1只鸡和1只兔看成一组,每组共有腿:4+2=6只兔数:222÷(2+4)=37(组)鸡:37+26=63只解法三:画图解(笼子法)兔(274-26×2)÷(4+2)=37只鸡:37+26=63只答:鸡与兔分别有63只和37只。

4、买来5角、2角、3角三种邮票,共28张,总值7元5角,其中2角和3角的邮票的张数相等,问三种邮票各购几张?解:7元5角=75角方法一:因2角和3角张数相同,所以将2角和3角组合成5角,则现共有:75÷5=15张2角(3角):28-15=13张5角:28-13-13=2张方法二:因为2角和3角张数相同,所以将2角和3角组合然后平均得到2.5角的邮票,假设全是5角的,则:28×5-75=65角65÷(5-2.5)=26张2角、3角:26÷2=13张5角:28-26=2张答:2角和3角有13张,5角2张。

5、一个猎人进山打猎,发现一群狼,这群狼里夹杂着一些变异狼。

已知人有1个头2条腿,普通狼有1个头4条腿,变异狼有2个头3条腿。

人和所有的狼加起来有21个头57条腿,则所有的狼有多少头?解:奇异法(部件法)将头或腿都看成一个部件,则普通狼有5个部件,变异狼也有5个部件。

则所有的狼共有:21+55-3=75个部件。

则狼有:75÷5=15只。

6、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分3个馒头,小和尚3人分1个馒头,恰好分完.问大和尚、小和尚各多少人?解法一:分组法,将一个大和尚和三个三个小和尚一组,这组共有4人,共吃4个馒头,所以,组:100÷4=25(组)大和尚:25人小和尚:25×3=75(人)解法二:变形。

将一个馒头平均分成3个小馒头,则共有300个小馒头,大和尚每人吃9个小和尚每人吃1个大和尚:(300-100×1)÷(9-1)=25(人)小和尚:25×3=75(人)答: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第四部分:家庭作业一、计算。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5×98 5050÷25×4 2.07+0.84+6.93+0.16=35×100-35×2 =50×101÷25×4 =(2.07+6.93)+(0.84+0.16)=3500-70 =(50÷25)×(101×4) =9+1=3430 =2×404 =10=808125×69×8 17.28-(7.5+3.28) 884÷[(521-36×14)×2]=125×8×69 =17.28-3.28-7.5 =884÷[(521-504)×2]=1000×69 =14-7.5 =884÷[17×2]=69000 =6.5 =884÷34=26二、解决问题1、甲、乙、丙三人共进午餐,共买了1600克面包,甲没带钱,由乙和丙分别付出900克和700克的钱,甲和乙吃同样多,丙比乙多吃了100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