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之均衡价格模型(PPT 44张)
微观经济学之均衡价格模型(PPT 44张)
2、炫耀性消费品
• 由凡勃伦提出。 • 如果消费者完全用价格来衡 量他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程 度,那么,他们将在商品价 格低的时候买得少,而在价 格高的时候买得多,那么, 对该种商品的消费是炫耀性
手饰中的黄金与钻石;
80年代香港的茅台酒价格; 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
Positional Goods,这类商品
三、“违反”需求定理的特例
吉芬物品 P,Q; 炫耀商品 P,Q。 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吉芬之迷(Giffen Paradox): 19世纪早期,吉芬Robert Giffen(1837-1910)提 出,土豆涨价引起英国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 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
“能够--- 供给能力”
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2)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①商品自身价格; ②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玉米与小麦)
③成本(投入品)
④技术; ⑤厂商对价格的预期。
2、供给
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厂 商愿意而且能够供给一定量商品的行为。
供给是: ①一种行为; ②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 ; ③价格水平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例1:幼儿园学费(幼儿教育均衡价格)的决定 P P0 E S 思考:如何才能使幼儿 园学费下降呢?
D Q
Q0
(二)均衡价格模型 1、均衡价格模型
D与S的交点E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
均衡价格模型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
(1)P<P
超额需求
需求者竞相提价 供给者增加供给量
P
P
均衡价格模型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
(2)P>P
超额供给
生产者竞相降价 供给者减少供给量
P
P
(三)均衡价格决定的例子
P
S1
S0
S2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的区别: •前者由价格变动引起 •后者由生产技术等变动 引起
P0
0
Q1
Q0 Q2
Q
例:收取排污费对供给的影响 例:能源(电)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
第三节 均衡价格模型
一、均衡的含义 经济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相对静止状态 。(变量均衡) 支持力 市场需求
·
重力
价 格
约束下行为处于最优状态。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三个基本概念 1、均衡价格 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2、均衡数量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3、市场出清 市场上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状态,称为市场出清。
向右上方倾斜
供给曲线的特征:
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商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呈正向变动关系;
WHY?
生产论 成本论 成本 收益
需求状况
市场结构理论
利润最大化
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2015-10-08 1、供给量的变动
P
•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 而其他因素不变 • 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 移动。
章均衡价格模型
★一、需求
★二、供给
★三、均衡价格 ★四、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价格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量、需求 1、需求量 (1)概念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 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愿意--- 购买欲望” (willing) (needs) (wants)(desires) ◆“能够--- 支付能力” able
线性需求函数:
d Q P
式中, , 为常数,且 , 0
2、需求表
3、需求曲线
需求定理: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 方向变动。 P,Q; P,Q。
向右下 方倾斜
需求曲线的特征: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
Why?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二、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Q f ( P)
s
线性供给函数:
s Q P 式中, , 为常数,且 , 0
2、供给表
3、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 供给量与价格之 间的关系曲线。 供给定理: 供给量与价格呈 同方向变动。 P,Q ; P,Q 。
2、需求(09-24)
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 并且能够购买一定量商品的行为。 需求是: ①一种行为; ②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 ③价格水平与购买量间的关系。
二、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d Q P
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消费。
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变动
P
商品本身的价格 变化,而其他因素 不变,引起需求曲 线上点的移动。
D
P0 。a
P1 0 例:汽车购置税减半 Q0
。b Q1
Q
2、需求的变动
•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 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
• 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P D1 P0 D0 D2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①商品自身价格; ②消费者收入水平;
③相关商品价格;
替代品、互补品 ④消费者的偏好; ⑤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
互补与替代
互补商品Complements :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 望。——汽车与汽油,一种的 P与另一种的Q呈反方向变 动。 替代商品Substitutes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 一种欲望。 牛肉与羊肉 ,一种的P 与另一种的Q 呈同方向变动。
S
P2 。b
P1 0 例:提高粮食价格
。a Q1 Q2 Q
例:提高中学教师工资,间接降低课外补课的价格,减少课外补课.
2、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 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投入品价格上升: 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成本上升,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供给曲线; 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收入(偏好)减少,需求曲线向左 移动: 需求减少。 收入(偏好)增加,需求曲线向右 上移动: 需求增加
0
例: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广告;
Q1 Q0 Q2
Q
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量、供给
1、供给量
(1)概念 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 而且能够供给的商品量。
愿意--- 供给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