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度精要重点—上机考
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与制度化概述
1.1现代企业概述P2:
(一)现代企业的特征P2环境下,
1、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
2、企业大规模使用现代技
术和设备, 3、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4、企业注重广泛的社会联系和灵活的适应能力。
(二)现代企业制度P2-4
1、产权制度,
2、企业组织形式
1.2 企业管理概述P5:
( 一) 管理的概念P5
管理是在特定的的环境条件下, 经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职能部门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利用民, 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 二) 企业管理概述P5
所谓企业管理, 就是由企业管理人员或者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以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总称。
( 三) 企业管理的职能P5-6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3 企业管理制度概述P7:
企业制度类型P7
1、组织类、
2、后勤类、
3、市场类、
4、企业运营类1.4 企业管理制度规范P10:
( 一) 企业管理制度设计的原则P10-11
1、合理性、
2、与企业实际经营相结合,
3、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4、权责平衡,
5、连续性、
6、简单、高效,
7、可操作性。
( 二) 企业管理制度规范P11-13
1、公司名称及制度名称, 2制度的控制性内容, 3、制度编制的目的, 4、制度适用的范围, 5、制度涉及折术语解释, 6、制度涉及相关者的责任, 7、制度的基本内容, 8、制度引用的文件和附件, 9、制度的有效期及生效期, 10制的修订及解释权说明。
第二章组织管理制度
2.1 组织管理制度概述P16:
( 一) 组织设计的定义、步骤P17
定义: 组织设计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 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
包括设定工作岗位及其工作内容、将相关业务组合成部门、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和职权, 并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管理体系。
步骤: 1、明确企业目标, 确定组织设计方针和原则, 2、确定组织结构框架, 3、进行职能分析与部门设计, 4、管理层次设计、5、组织权力设计, 6、确定业务工作内容, 进行工作分析与岗位
设计, 7、各类运行制度设计, 8、反馈和修正。
( 二) 组织管理制度的意义
1、组织管理制度的确立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组织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良好的组织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 三) 组织管理制度的编制原则P18-19
1、促进信任原则,
2、合理性原则,
3、稳定性原则,
4、竞争性原则,
5、适应和应变原则。
2.2 组织管理制度体系P19:
( 一) 组织结构制度: 企业组织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组织结构框架的设计, 也就是对组织横向部门和纵向管理层次的设计。
P19
( 二) 部门划分制度P19
( 三) 职务权限制度: 企业组织权力的设计一般包括职权设计、集权与分权、授权三方面的内容P20
( 四) 岗位职责制度: 建立岗位职责制度, 是企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有助于企业定岗、定员工作的进行, 并做到岗位、职务、责任、权力和利益相统一, 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转。
P20
2.3 组织管理制度范例P20:
组织结构图包含的几种形式, 及每种形式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P20-22
1、直线型,
2、职能型,
3、直线—职能型,
4、事业部型,
5、矩阵型。
第三章行政管理制度
3.1 行政管理制度概述P34:
( 一)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概念P34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规范员工的行炎举止, 使行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学有序地开展,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公司经济效益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是企业行政管理一切准则规范的总称。
( 二)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和目的P34-35
基础: 1、《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2、《全民所有制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3、《劳动法》, 4、《合同法》。
目的: 保障行政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使员工形成统一的理念行为, 维持企业日常经营并不断提高效率。
(三)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P35
1、非独立性, 也不是企业的根本目的所在,
2、注重内容和
实质, 讲求实效, 3、灵活性与变通性。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功能P36—( 了解)
管理、协调、服务。
( 四)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编制原则P36
1、可行性,
2、群众性,
3、联系性。
( 五)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编制程序P37
1、酝酿阶段,
2、成文阶段,
3、修改阶段,
4、审批阶段。
3.2 行政管理制度体系P37:
( 一) 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制度的内容P38
1、考勤管理制度,
2、出差管理制度。
( 二) 会议管理制度P38—( 了解)
( 三) 企业公共关系的定义P39
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有意识、有计划地与社会公众进行信息双向交流及行为互动的过程, 以增进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达到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 四) 公共关系管理制度的特征、功能P39-40
1、以公众为对象,
2、以美誉为目标,
3、以长远为方针,
4、以诚为本,
5、以沟通为手段,
6、以互惠为原则。
( 五) 企业公共关系管理制度的内容P40
内部公共关系: 1、员工关系, 2、经营管理者内部的关系, 3、部门关系, 4、股东关系。
外部公共关系: 1、顾客关系, 2、社区关系, 3、媒体关系, 4、供应商关系, 5、政府部门关系, 6、竞争者关系, 7、社会名流关系。
( 六) 文书档案管理制度P41-43—(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