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经贸 2010 年 12 月 中旬刊 总第190期中美日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研究赵 燕(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135)【摘 要】在经济波动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资产价值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是各国家庭不得不直面和重视的问题。
本文对美国、日本和我国家庭实际的金融资产组合配置行为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出各国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和规律,并提出了改善和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家庭储蓄;金融中介经历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波动,很多家庭开始意识到财富保障的重要性。
财富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很容易受到经济起伏的影响,进而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
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可以满足不同家庭多样的投资需求。
居民所持有的家庭资产组合主要包括实物资产(土地、房屋等)和金融资产(现金、储蓄存款、股票、国债、保险和外汇存款)。
家庭资产组合理论一直是过去半个世纪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和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试图对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家庭实际的金融资产组合配置行为进行比较,并归纳总结出各国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和规律,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我国金融投资工具创新指明方向,并且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当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一)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是以储蓄存款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虽然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如果将储蓄存款、现金和国债算作非风险性资产,而将股票、保险和外汇存款视为风险性资产。
在中国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中,非风险性资产所占比重超过了80%,风险性资产不超过20%。
即使是在储蓄存款“大搬家”、股指最高达到6000多点的2007年,我国家庭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份额两者相加所占的比例也仅为16%。
我国城市家庭确实存在十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而且高收入人群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很明显。
这些资金是家庭为自己及其家人未来储备的购买力,所以大部分对市场利率几乎没有弹性。
表1 我国家庭部门的流量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单位:亿元,%)19982001200420062007现金851(7)874(6)1434(7)2524(7)2741(8)储蓄存款9257(74)9973(72)15678(74)21284(62)10407(30)国债1372(11)711(5)-740(-4)410(1)-236(-1)股票766(6)1114(8)717(3)672(2)2148(6)保险准备金298(2)1156(8)3516(17)4365(13)6221(18)证券投资基金份额1519(4)3438(10)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3416(10)8986(26)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0-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注:从2005年起,中国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的统计指标中增加了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和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两种金融工具类型。
二、美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Bertaut(2003)和Aizcorbe(2003)根据美国的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认为90%的美国家庭进行不同类型的金融投资,25%的家庭拥有5种以上不同金融资产,持有安全性资产和较安全资产比重较以前没有多大变化,但风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在上升,持有股票的趋势在不同年龄、收入、教育群体中都有表现。
根据美联储2009年发布的消费者金融调查数据库(见表2),可以看到,虽然从2004年到2007年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绝对量在上升,但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下降了1.8个百分点,至33.9%,这一比例从2001年的42.2%水平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各类金融资产的相对份额也有所改变。
表2中,美国家庭直接持有股票资产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由1998年的22.7%下降到2007年的17.9%(不过,这一比例仍然比中国家庭的要高);债券与其他托管资产所占的百分比有所下降,由退休账户的股份和投资基金组合(Pooled investment funds )比例的上升所抵消。
共同基金和退休账户这两类金融资产的比重在2007年达到50.5%。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的投资品种非常发达,房产、基金、股票、债券和外汇等投资方式应有尽有,而对投资大众来说,最普遍的理财方式就是购买共同基金。
在共同基金有八十多年年历史的美国市场上,根据美国基金协会的调查,约84%的基金投资者声明其投资目标是为将来退休而进行储蓄金。
表2 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与变化(%)金融资产类型1998200120042007交易账户①11.411.413.211可转让定期存单 4.3 3.1 3.7 4.1储蓄债券②7754债券 4.3 4.5 5.3 4.2股票22.721.517.617.9投资基金组合(货币市场基金除外)12.412.114.715.9退休账户27.628.93234.6人寿保险账户现金价值 6.4 5.33 3.2其他资产管理账户8.610.58 6.5其他 1.7 1.9 2.1 2.1总 计100100100100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40.742.235.733.9资料来源:美联储2009年发布的消费者金融调查数据库(Th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SCF)SCF是由美联储三年一次发起的关于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养老、收入和其他人口特征等的调查。
对于各国居民而言,房屋财富一般占家庭总财富的一个大的组成部分;在2007年,美国居民的房屋财富占家庭总资产的平均水平是31.8%。
在2004-07年期间,这一比例整体略有下降。
在不同的收入分布中,房屋对于家庭总资产组合的相对重要性的变化很大。
一般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房屋财富占家庭总财富的比例变得较小。
(资料来源:Th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SCF)三、日本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表3 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与变化(单位:兆日元,%)19982001200420072008金融资产余额1327.71371.11427.11464.51409.3现金30.0(2.2)38.0(2.7)41.7(2.9)43.0(2.9)43.7(3.1)银行存款693.7(52.2)727.3(53.0)730.7(51.2)732.2(49.9)742.7(52.6)股票外证券81.4(6.1)72.2(5.2)73.8(5.1)107.3(7.3)90.2(6.4)股票96.2(7.2)85.3(6.2)133.5(9.3)119.7(8.1)84.5(5.9)保险、年金准备金358.9(27.0)379.0(27.6)382.2(26.7)402.6(27.4)393.3(27.9)资料来源:日本银行《资金循环统计》,http://www.boj.or.jp/theme/research/stat/sj/index.htm从表3可以看到,日本家庭的金融资产主要集中与银行存款和保险以及年金准备金,两者在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之和甚至接近于80%。
日本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模式表明,日本家庭的投资确实是保守的;家庭在金融资产的配置上表现出风险厌恶:家庭过多投资于银行存款和人寿保险。
这种资产选择行为模式背后的最主要的经济原因在于:日本在走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后致富之路之后,由政府主导的高经济增长模式日益难以为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被迫开放市场的同时,实施了一系列政府转型的政策措施,市场风险迅速蔓延,家庭金融资产的安全性面临挑战。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迅速蔓延,引发了日本家Economic & Trade Update Mid-journals Sum.NO.190December.2010庭金融资产的缩水和大幅震荡。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注重安全并且回避风险。
四、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与日本和美国的比较1.中日两国的金融资产结构有相似之处,都具有较高的储蓄率,投资偏相于保守。
此外,与美国相比,中日两国都有着较高的房产持有率。
普通日本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是房产,日本家庭总资产中房地产所占比重是61.7%③。
Noguchi and Poterba (1994)指出,日本家庭在自有房产的支出约是美国的2倍。
高企的房产价格与巨大的首付、沉重贷款负担将增加年轻家庭的储蓄率,可以解释中国和日本的高储蓄率的原因。
对风险性金融资产(如股票)的需求,可能受到两国家庭房屋贷款的沉重负担的压制。
2.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分布相对比较均衡,风险性金融资产(如直接持股、通过共同基金和退休账户间接持股)比重较高。
这与美国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品种齐全的金融工具、相对完善的监管体制密切相关。
比较美国家庭的金融资产组合,我国个人与家庭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
我国股市波动幅度较大,投机气氛浓厚,基金市场也是跌宕起伏,两个投资领域已经让不少散户遇难而退。
美国基金持有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牛市以来的平均持有周期是3-4年左右,他们通常不会随短期市场波动而频繁进出。
而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国内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的周期则在13个月④。
投资者购买基金主要受到短期高回报的影响,尚未将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工具来看待;投资者的不成熟、过于关注短期业绩、频繁的申赎影响了基金经理的操作。
即便是基金经理也追逐大盘频频波段操作。
对于其他投资渠道而言,投资型保险往往期限过长,居民也不太认可;银行理财客户的“门槛”偏高,不少中低收入人群被挡在了“门外”,并且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到期后银行的承诺无法兑现的可能。
五、启示与借鉴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资产价值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是各国家庭不得不直面和重视的问题。
我国家庭储蓄比例过高,金融资产选择受到抑制,投资渠道比较狭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我国居民投资渠道单一的主要原因;(2)宣传引导不够;(3)政出多门,金融市场监管体制较为混乱;(4)证券市场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发展缓慢,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5)金融中介创新能力较弱,服务意识不够。
改善和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需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完善包括住房、教育、养老、医疗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网络我国正经历着日本曾经拥有过的高增长,家庭财富处于快速积累阶段,社会也正在金融老龄化阶段。
对我国家庭而言,经济制度变迁所带来的风险带给家庭强烈的消费不确定预期,进而影响着家庭金融资产的管理决策。
因此,和日本类似,我国家庭确实存在十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即使是高收入人群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