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之怎样读懂诗歌ppt(共24张)

高考诗歌鉴赏之怎样读懂诗歌ppt(共24张)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 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 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 , 凄。 6.《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 蜀山兀 , 阿房出 。 , 四海一; 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 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 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 秦爱纷奢 , 人亦念其家 。
“合”则是合笔,是结句。
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 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往往有 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这是明结;也可暗 结,即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 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往往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水到渠成,直抒胸臆,自然而然。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 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 ,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1) 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 (2)《阳关》句:别离之曲。 (3)无据:即无端、无边无际之意。
高考诗歌鉴赏 之怎样读懂诗歌
学习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 2、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
读懂诗家语,方悟诗之情
1、速读《创新设计 》P124-P126,梳理应 该掌握哪些“诗家语”? 2、思悟:哪些“诗家语”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障 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诗歌鉴赏结构谋篇之
起承转合
(皆关“情”)
【小结】
起—— 明点、暗示——情 承—— 正衬、反衬——情 转—— 突出、铺垫——情 合—— 直抒、间抒——情
起 承 转 合 总 关 情
• 概括起来说,古诗讲究章法,就是讲究诗序的先 后,注重诗意的分合,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注重 表达的逻辑顺序。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 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 乎作者的情感。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握住了一 把打开古诗鉴赏之门的钥匙。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景(术语),营造了一个凄苦惆 怅的意境(内容),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作用)。 (听觉、视觉)
2.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 用?
【综合练习】运用章法思维,分析下列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点题,交代抒情时间地点,营造空灵清新意境,暗含作者 对山村生活的赞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进一步刻画雨后山景,一句写上景,一句写下景,一句 写视觉,一句写听觉。色柔声轻,令人神往。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由风光转为人事,归与下都扣住暝来写,山村生活宁静而 安详 。以动衬静,恬静安详。
• 狂夫 杜甫 (唐代) •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 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 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 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与我断 绝了书信往来,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 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 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 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 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 的深秋意境,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 “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 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 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 力的依托。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 抱病登台的孤独。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 以在结构上,“合”句(联)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而从 内容上说,“合”句(联)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 主旨的最重要所在。
春 夏 秋 冬 , 走 过 四 季 都 是 诗

清氛源远 韵致流长

天 地 之 间 , 人 生 百 味 皆 成 文

高中必背古诗文天天读
《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 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灭六国者六国也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将重蹈覆辙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语句是“ ,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 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
“起”即一首诗的首句。
往往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统帅全诗、 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即“起” 句有奠定基调 的作用。
“承”是承接起句。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是“起”句的延 续、延伸,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还有 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就是转句。
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 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 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 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