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 ppt课件

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 ppt课件

14
负压系统:无负压或吸引力不足。 药物不足:基本药品准备不足。当患 者病情严重而无可用的药物,必须进 行紧急运送,运送风险更大。
15
医务人员因素
1、转运陪送人员组成不合理,由不具 备足够知识的年轻护士、实习护士、 实习医生陪送,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 不能及时准确做出判断和处理。
16பைடு நூலகம்
2、对需要转运的病人病情不熟悉,转 运前未做好交接班。护送前未认真评 估病人病情。在转运过程中,个别医 护人员在车前或只跟在车后,未注意 观察病人,以致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 时发现和处理。
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
8
常见的因素有: 1、患者的病情因素 2、设备、药物因素 3、医护人员因素
9
病情因素
▪ 循环系统:低血压、恶性心律失 常等。
▪ 呼吸系统:低氧血症、气道分泌 物阻塞。
▪ 神经系统:颅内压增高、脑疝。 ▪ 其他:高热、抽搐。
10
设备、药物因素
▪ 通气设备:呼吸囊漏气、呼吸回路断 开、氧气源不足等。转运途中部分病 人使用氧气枕供氧,由于氧气枕的氧 容量小,且氧流量难调节,不够准确。
31
仪器、物资准备
所有仪器应性能良好,重量 轻并使用电池供电,要有专人负 责电池充电和物品储备。
32
1.监护仪
33
.1、便携式呼吸机 3、简易呼吸器等
34
4.除颤仪 5.输液泵 6.吸引器 7.平车
35
6.充足的氧气:足够全程所需,并富 余30三十分钟以上。
36
药物准备
▪ 急救药品(肾上腺素、胺碘酮、阿托 品等)
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
邱燕燕
1
概念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有一个或 多个系统功能障碍或器官衰竭, 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2
如:心搏骤停、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 肌梗死、休克、多发伤、复合伤、严重 颅脑损伤、急性重度中毒及常见的临床 危象:高/低血糖危象、甲状腺危象、 重症肌无力危象等。
3
危重患者的特点
11
躁动病人氧管或气管导管脱落、 呼吸回路断开未及时发现,都可 导致病人供氧不足或中断。
12
静脉通路:因病人躁动致液体外渗;输 液管与头皮针接头连接脱开、针头脱 出;输液管受压、扭曲;压力过低致 输液针头堵塞致输液不畅。
13
输注设备:如微量泵等设备的电池电 量不足,而不能正常使用。 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电量不足、 看不到屏幕而无法监测病人情况,不 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0
转运禁忌症
1.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者。 2.急性心包填塞可能引起心脏骤者。 3.呼吸道梗阻可能引起呼吸停止者。
21
安全转运原则
重症患者转运期间发生并发 症和死亡的风险大大增加,甚至 影响预后。转运前须对其利益和 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22
转运的先决条件
利益﹥风险。 因此,拟进行的检查、操作
39
其他
▪ 必须拉起床栏 ,搬动过床时固定车轮 。
▪ 医生、护士应站患者头侧 。 ▪ 护工、家属站在对侧双手扶床。 ▪ 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
40
医 生
护士
41
转运中的监测
1.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包括心电图、 血压、呼吸、潮气量、血氧饱和度的 监测,同时注意与简单易行的体格检 查综合分析。
42
2.各管道的监测:危重患者一般管道 较多,转运时应妥善固定,安全放置, 长短适宜,防止因患者烦躁及体位变化 发生脱落,扭曲、受压、堵塞,保证各 引流管通畅。
43
3.静脉通道的监测: 转运前检查输液是否通畅,各
对患者的救治和预后帮助不大时, 不宜冒风险进行盲目转运
23
转运的先决条件
▪ 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 全面评估和监测病情 ▪ 稳定病情 ▪ 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 良好的科间协作 ▪ 转运后的妥善处理
24
人员
至少2人。负责人由一名具备气 道管理能力、掌握高级生命支持、熟 悉危重病治疗的医师担任。选派一名 有工作经验的护士和一名护理员完成 。
▪ 静脉输注的液体、药物。 ▪ 其他药物:根据病人情况备用,如:
镇静剂、镇痛剂、麻醉剂
37
充分告知
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面临 较大的风险和法律纠纷,在转运前应 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意外,征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和支 持,并签字同意后才启动转运程序。
38
科室间协作
转运病人前和相关科室协调好。 如需送入专科住院者,应通知科室准 备好床位和相关抢救物品;去放射科 前应提前告知;去手术室者提前通知 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28
神经系统:评估病人的神志、瞳孔, 格拉斯哥评分;颅内高压患者脱水药 物的使用。烦躁患者应妥善约束,适 当应用镇静剂。
29
外伤患者: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 意观察伤口敷料的渗透情况,骨 折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
30
管道: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连接 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 曲滑脱,清空尿袋。
25
病情评估和处理
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 病情并及时处理,稳定病情,提高 转运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6
呼吸:评估气道是否通畅,是否需要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血气分析结果、 氧饱和度是否正常。并清除患者气道 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 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
27
循环:评估血压、心率是否在正常范 围,静脉通道是否通畅,有无持续性 出血等。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应予扩容、 补液;高血压病人控制血压;急性心 肌梗死病人解痉止痛药的应用等。
17
3、转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 患者时,医护人员粗心遮盖住导 管,致气道梗阻。
18
4、未通知相关辅助科室,造成等待检 查的时间过长,延长转运时间,病情 出现变化而无法实施正确的处理,以 致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19
5、转运前未通知接收科室,接收科室 未做好接病人的相关准备工作或已通 知但接收科未及时做好接病人的相关 准备工作,延误病人的抢救时机。
▪ 病情重,身体虚弱。 ▪ 病情变化快,有时在几分钟内即可死
亡。 ▪ 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生存依赖于先进的仪器进行监测和治
疗。
4
转运目的
▪ 进行CT、X线片等各种检查。 ▪ 急诊手术。 ▪ 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或其他医
院进行诊治。
5
转运的危险因素
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患者在转运途 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 并发症,如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 低血压、心律失常、继发性出血、 猝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