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字文下册教案

千字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千字文
第一节粗知天文事,略晓地理情
教学目标
1. 教学第一节,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 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德育渗透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 录制配乐故事:《夜光珠的传说》。

2. 《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

3. 古琴乐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播放: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二节《厚德泽天下,大善惠人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用中速平调诵读。

最后一句读得舒缓深沉。

德育渗透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经典播放: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是。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愿归服贤君。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国学小故事《火帝的故事》听一听,品一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