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古史名词解释

中古史名词解释

中国通史部分名词解释: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建国以后废六官制,建三省六部,以加强中央集权。

三省分别是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

内史省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并颁发皇帝的制诏,是决策机构,长官称内史令。

门下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掌封驳审议,长官称纳言。

尚书省,总领六部,是执行机构,长官称尚书令。

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六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长官称尚书,副称侍郎,每部下设四司,共24司,长官称郎中,副称员外郎。

①分工明确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互相牵制④分散相权,集中皇权。

该制度一直为历代沿袭。

大索貌阅: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政府大规模收括人口并核实在籍人口的体貌,叫做“大索貌阅”。

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

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

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是隋唐检括户口的措施。

输籍定样:隋朝采取的确定户口等级和赋役数额的措施。

开皇五年(585),文帝采用宰相高颎的建议,行此方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察,令百姓五党(10 0户为1党)或者三党为一团,根据财产多寡定出户等之上下,以此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并颁行天下。

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能改任情舞弊,还吸引了部分逃亡农民,使他们重新列为国家编户,其中多数原是豪强荫庇的私属。

大量佃客脱离世宗大族,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有效的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举制度: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玄宗末年边镇守将安禄山和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

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身兼平卢(今辽宁朝阳)、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

经过长达八年的拉锯战,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艰苦努力下,终于于公元763年成功平叛。

安、史叛乱虽然被扑灭,但是长期的战争缺使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开元盛世所积累的社会财富一时消耗殆尽。

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繁荣富强,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柜坊:柜坊又称僦柜或柜窖,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已出现。

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为最早的银行雏形。

柜坊的存在使得原来长安的生意人不必携带大量的铜钱,方便了远方客商的贸易活动。

飞钱:为了解决当时社会上钱币短缺和银钱长途携带和传送不便而出现的原始汇兑业务。

具体做法是,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合劵取钱,时称飞钱或便换。

安西四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贞观二十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

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

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

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

主户与客户:宋代为了便于征取赋税,控制户口,把全国居民分为主户与客户。

主户指占有土地,并承担赋役的户,官户与形势户亦包含在内。

客户指住在农村,不占有土地,租种土地耕种的农人。

主户约占全宋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其余则为客户的平均数。

为能完纳赋税,宋将主户依资产高下分为五等。

在主户五等中一般称第一、二、三等户为上户,第四、五等户为下户,有时第三等户也被称为中户。

第一等户一般为三顷以上土地占有者,超过三顷以上许多倍者为出等,高强、无比、极力户,所以一等户中占有土地情况相差较多。

二等户约占土地二顷左右,三等户约占土地一顷左右。

第三等户实际上是富裕户与小地主的混存阶层。

第四、五等户占地在50亩至20亩以下,在他们当中,有些人的土地实际已被兼并,形成产去税存的状况,称无税户。

第五等户比例最高,他们与客户相加约为全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社会生产的主要负担者。

户等制中的官户主要为品官之家,享有特权,可免差役与劳役,税可免支移折变,以及科配等。

形势户包括州县衙门公吏、乡里基层政权头目的部分上户与官户。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

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扶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也因此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

猛安谋克制: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其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因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夫长)而得名.最初是单纯的出猎组织,后来变成平时出猎,战时作战的组织. 猛安谋克制由金朝皇帝阿骨打所创立。

其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兵农合一的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

投下军州:辽朝贵族的领地。

又作投下,是分封制下的一级地方机构。

是辽国诸王、公主、外戚、大臣为安置征伐所得俘虏和奴隶而建立的特殊建制。

辽朝允许诸王、公主、国舅所领有的区域建立州城,其余分别置军、城或堡。

投下军州的节度使由朝廷任命,刺史以下的官员由投下诸以部曲充任,投下户主要是俘虏的汉人、渤海人。

捺钵:辽朝在建立城市后,皇族仍保持渔猎骑射的传统。

皇帝在四季出外游猎,其行在称为捺钵。

辽圣宗以后,四时捺钵各有固定地点,形成制度。

春捺钵在长春州(今吉林扶余他虎城)捕鹅,又在混同江(今第二松花江)钩鱼。

夏捺钵在永安山或炭山放鹰。

秋捺钵在庆州(今辽宁林西县北)射鹿。

冬捺钵在永州(今辽宁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合处)猎虎。

皇帝出猎时,朝中官员随行。

夏季和冬季,皇帝即在捺钵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捺钵成为政治活动的中心。

斡鲁朵制:斡鲁朵原义为帐幕。

辽朝皇帝各有自己的斡鲁朵,并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州县,构成独立的经济军事单位。

斡鲁朵领有的奴隶和财产,为皇帝个人私有,死后由家族后代所继承。

帝后斡鲁朵有著帐局,以契丹族和奚族奴隶为著帐户,为皇族宫帐服役。

斡鲁朵还领有“瓦里”,奴役契丹奴隶,从事狩猎和手工业生产。

一批自西北游牧部落俘降的奴隶也隶属于斡鲁朵宫帐。

辽圣宗时,大批解放奴隶成为部民和独立的部族。

辽朝皇帝设契丹、汉人诸行宫都部署司,分掌各斡鲁朵所属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汉人和渤海人等事务。

南北面官职: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

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担任者一般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重心所在。

设置的北、南宰相府和北、南枢密院都是辽朝中央和权力核心机构,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

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由于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门下省都有名无实。

综合题:1、隋唐的均田制与土地占有关系的转变?2、租庸调、两税法与唐朝中叶的赋役的演变?3、隋唐三省六部制度的变迁?4、科举制度与唐朝的官僚政治的关系?5、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与特点?6、用史实分析唐朝中外交流的盛况?7、评刘知几的史学思想?8、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9、分许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原因及危害?10、北宋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如何评价?11、怎么评价王安石变法?12、试分析两宋经济发展的表现、原因?13、辽、西夏、金各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14、试分析北宋中期实行变革的原因?15、后周周世宗变革的背景?16、试述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思考题:1、分析唐藩镇割据形成的条件及影响?2、试叙唐史学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