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中考用

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中考用

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代表作名录,既是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有助于在整体上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认知的一致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二十四节气”申遗的意义:
申遗是一种手段,是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的索引。非遗潜藏于经史子集,也存在于传统伦理道德,更扎根于伟大的民族精神,在重视加强传统文化调研与保护的今天,非遗更是我们的重要“索引”和宝贵财富。让非遗面向未来,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立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
『小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欧阳修《五绝·小满》
『芒种』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陆游《时雨》

『夏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祖祖辈辈流传,正是这样的点滴传承,传递着非遗保护的实践诉求,通过唤起一代代年轻人的文化自觉,从而渐渐确立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二十四节气申遗,是为了面向未来的传承文化传统,也是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创新与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元稹《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
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
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左河水《大寒》
政 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中考用)
———————————————————————————————— 作者:
———————————————————————————————— 日期:

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古诗词

『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中医针灸/2010年11月入选

△中国皮影/2011年11月入选
△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入选
历 史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溯源
| 约公元前1200年:“二分二至”形成

有一篇名为“四方风”的甲骨文。四个方向的风反映了春分、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这表示在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了。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寒露』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霜降』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春分』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徐铉《春分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谷雨』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惜牡丹花》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处暑』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

『白露』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雨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惊蛰』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陆游《春晴泛舟》
——刘禹锡《竹枝词》
『小暑』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庞铸《喜夏》

『大暑』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立秋』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李白《立冬》

『小雪』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戴叔伦《小雪》
『大雪』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陆游《大雪》
『冬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小寒』
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非遗影响力,增强非遗保护力度,但还需小心重申遗、轻保护。申遗,说到底,不是为了加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或名册,而是为了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传承其蕴含的文化传统。在我国非遗保护的道路上,申遗是值得记取的精彩华章,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传统文化保护经验。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此前,中国已有30项遗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目前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限于篇幅,这里就挑选其中的一些,供大家欣赏。

△昆曲/2001年5月入选

△古琴艺术/2003年11月入选

△中国剪纸/2009年10月入选

△端午节/2009年10月入选
| 战国后期:“二分二至”+“四立”
在《吕氏春秋》的“十二月纪”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的名称。而这八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这标志着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