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者素质
2.人格特征
(1)沉着冷静 (2)创造性与灵活性 (3)精力充沛 (4)快速的心理反应
心理危机干预者素质
3.人生经验 干预者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能够将丰
富的人生阅历和成长经验应用于各种实际 工作,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危机面前表现的 成熟、乐观、坚韧和坚强,有助于他们合 理配置自己的心理资源,以便更好的帮助 危机受害者。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
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
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
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
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规范化、制
zhangguiqing
56
5月16日,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数百名受伤灾民乘军用直升机撤离,前 往成都大医院接受救治。这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奋力奔跑往直升机上送两名 受伤儿童。
5月13日,在四川省北川县地震灾区,一名北川中学学生在为压在 瓦砾堆中的同学输液,这名同学最终获救。 5月24日,廖波在病床 上手捧鲜花。
焦虑、恐惧、抑郁、愤 怒
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 物质滥用
意识障碍 注意力受损 记忆思维想像力减退
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
是由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不能达到,并连续不断地 受到妨碍从而积累起紧张的情绪体验。
蕴怒
发怒
焦虑
抑郁状态
zhangguiqing
39
zhangguiqing
40
zhangguiqing
41
“幸存”的战俘
应激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A、生理方面: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 升高、呼吸加快、出汗、身体疲劳、 睡眠障碍等等。
应激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B、心理方面:表现为焦虑、 恐惧、愤怒、抑郁、敌意、 自怜等.。
当心灵受到创伤,大哭一埸,可 以发泄心中悲痛的淤积,可让眼泪洗 去心中的悲痛,排出对健康不利的毒 素,有益健康,亲爱的孩子,哭吧! 号哭不是错。哭泣是一种正确的发泄 心理悲痛情绪的方式,有利心理健康
别理我,我不会哭
在心理遭受创伤后,发呆、不哭、不 语是一种比较重的心理不良反应。此时, 鼓励他发泄-哭、闹或转移—帮助别人、 参加游戏等,是很有效的心理安抚方法。
常见症状与体征
临床表现:病人可表现为意识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多种症状,有意 识障碍者可见定向障碍,注意狭窄,言语 缺乏条理,有自发言语,动作杂乱、无目 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出现人格和现 实解体,偶尔见冲动行为,事后部分遗忘, 部分病人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运动性抑 制。
回避性应付
我好想哭
度化、法制化。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
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属地管理, 联动协调,依靠公众力量。
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科学技术, 先进设施,专家队伍,指挥能力,避 免次生、衍生事件;宣传和培训,公 众自救、互救。
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法律法规
1995 年, 卫生部印发《灾害事故医疗救 援工作管理办法》。该部法规已经考虑了 很多方面, 但没有涉及心理救援问题
临床表现
•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
• 2、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表现为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注意集中困难
• 3、持续回避 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退化
物质滥用
依赖
敌对与攻击
无助与自怜
消极行为应对:
毒使 品用 等烟
、 酒 、 药 物 和
5月13日凌晨2时许,一名医护人员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抱着一名幼童焦急地喊: “还有谁是孩子的亲人?”据了解,这名幼童的父母已经在地震中双双遇难。
5月15日,在四川安县,三位男人困在大山里三天,翻山越岭,艰难跋涉三 十多公里终于走出大山后,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
二、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 此病又叫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激源往往具 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 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 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发病多数在 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 病人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 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
监测预警
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 到“三早”:
早发现 早报告 早处置
风险评估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 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 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 划分为四级:依次用红色、1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Ⅰ级(特别严重) Ⅱ级(严重) Ⅲ级(较重) Ⅳ级(一般)
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
一部分人在面对这种有害刺激时能够积 极应对做出适应性的反应,而有些人的 反应超出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 从而引起机体生理、心理平衡的失调即 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而每一个个体在 面对事件接受刺激信息时,会产生特定 的主观评价,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 化。
应激简介
应激,应激事件,应激反应
zhangguiqing
71
危机干预关系的建立
危机干预关系是指灾难救援者与被帮助对象的关系,由于心理救援工 作的广泛性和救援者专业的多元性,灾难心理干预的关系也有其特点, 但在性质上类似于心理治疗师与患者的治疗关系,正因为如此,人们 将其比喻性地称为医患关系。总体来说,危机干预关系是一种职业道 德关系,是灾难心理救援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5月24日,一位重庆中学生为廖波(右)献上鲜花。
5月15日,张春梅被抬出废墟。经过专业救援队员近6个小时营救, 被废墟掩埋68个小时的汶川县映秀小学四年级学生11岁的张春梅被 安全救出,并被送上直升机转运成都接受治疗。
5月13日,在四川绵竹县汉旺镇一所中学内,救援人员经过十几小时 的艰苦努力,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一位女学生。
应激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 C、行为方面:依赖、躁动、攻击或敌对、失助、转 换性行为等。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应激与疾病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
应 激 源
应 激 反 应
应激 强度?
心身功 能平衡
心身功 能失衡
健康
身心 疾病
⑵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 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了心理创伤,影响今 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承受不住强烈的心理刺激而出现一过性 的自伤行为。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及症状表现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 诊断标准》(第3版)(简称《CCMD-3》) 将应激相关障碍划分为三大类即: (1)急性应激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3)适应障碍
应激与疾病
一、急性心因性反应 急性心因性反应常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
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 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一 般在一个月内未缓解者,不做此诊断。
常见症状与体征
症状有很大变异性,但典型表现是最初出 现“茫然”状态,表现为意识范围局限、注 意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定向错误。紧 接着这种状态,是对周围环境进一步退缩 (可达到分离性木僵的程度),或者是激越 性活动过多(逃跑反应或神游)。常存在惊 恐性焦虑的植物神经症状(心动过速、出汗、 面赤)。症状一般在受到应激性刺激或事件 的影响后几分钟内出现,并在2—3天内消失 (常在几小时内)对于发作可有部分或完全 的遗忘。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 为方面的变化。也称应激的心身反应 (Psychosomatic Response)。
zhangguiqing
32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一、应激的心理反应 (一)情绪性应激反应 (二)认知性应激反应 (三)行为性应激反应
预警内容
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 起始时间、 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 和发布机关等。
调查评估
要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 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 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 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 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 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 制事态。
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心理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 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 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 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 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 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 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 生, 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 把握时, 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 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 继而出现 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 进入一种失衡状态。
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应激反应
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严重干扰或破坏人 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和社会秩序, 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往往会破 坏个体的心理安宁,给人们心理上造 成极大的创伤,这些创伤如果不能及 时得到适当的心理干预,可能会造成 个体永久的心理创伤,且这种创伤能 使个体产生弥漫性的痛苦,并引发一 系列的应激反应。
1、应激---是个体对观察和认知的某种有 重负或威胁的情境或事件而做出的一种保 护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