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学院毕业论文题目:低蛋白日粮添加尿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学院:生命工程学院专业:动物科学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9年 2月28日摘要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低蛋白饮食中添加0.1%尿素(U组)和0.1%尿素+ 0.5%豆油(UO),研究蛋鸡的生产性能,排泄物氮含量和蛋白质外观。
杂烩。
代谢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U组显着降低产蛋率(P <0.05); UO组不影响产蛋率,蛋重和采食量; U 组显着降低了粪便中的氮含量(P <0.05)。
蛋白质的表观代谢率没有受到影响; UO组对排泄物的氮含量和蛋白质的表观代谢率没有显着影响。
关键词:蛋鸡,低蛋白日粮,尿素,非蛋白氮Abstract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xcreta nitrogen content and protein appearance of layers were studied by adding 0.1% urea (group U) and 0.1% urea + 0.5% soybean oil (UO) to a low-protein diet. Chowder. Metabolic r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laying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U group (P < 0.05). UO group had no effect on egg yield, egg weight and food intake. The nitrogen content in fece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U group (P < 0.05). The apparent metabolic rate of protein was not affected. UO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excreta nitrogen content and protein apparent metabolic rat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前言 (1)1.1 罗曼蛋鸡 (1)1.1.1 罗曼白 (1)1.1.2 罗曼褐 (1)1.2 罗曼蛋鸡的饲养方法 (1)1.2.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2.2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2)1.2.3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3)1.3 饲养密度 (3)1.3.1 饲养密度的概念 (3)1.3.2 育雏期、育成期的饲养密度 (3)1.4 尿素 (4)1.4.1 尿素的发现 (4)1.4.2 添加尿素的目的与意义 (4)1.5低蛋白日粮 (5)1.6本实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5)2材料与方法 (6)2.1实验设计 (6)2.1.1试验动物 (6)2.1.2试验日粮 (6)2.2饲养管理 (7)2.3代谢实验 (7)2.4测定指标及方法 (7)2.5数据统计及分析 (8)3结果与分析 (8)3.1添加尿素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8)3.2添加尿素对排泄物和蛋白质表观代谢的影响 (9)4.讨论 (9)4.1添加尿素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10)4.2添加尿素对排泄物中氮含量和蛋白质代谢率的影响 (10)5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1前言1.1罗曼蛋鸡罗马商品铺设母鸡是德国罗曼家禽育种公司培育棕壳母鸡的支持系统。
这是一家德国罗马公司。
培育高产蛋鸡品种。
罗曼商品代蛋鸡在山东省的饲养量大,在山东省主要饲养罗曼白和罗曼褐两种品种。
窦贤明(1994)研究表明罗曼蛋鸡拥有高产蛋率较高的饲料转化率、它的蛋重适中均匀、蛋品质优、优秀的蛋壳硬度[1]。
罗马母鸡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产蛋量和产蛋量一直处于产蛋高峰期和高峰期。
罗马母鸡的母鸡非常温顺,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拥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便于管理。
1.1.1罗曼白Romance White是德国的Rohmann公司。
两线杂交鸡是白色的羽毛,乳白色的腿和脚,明亮的红色cockscombs和白色珐琅。
整体看起来像一个元宝,看起来饱满并且漂亮。
罗曼商品代蛋鸡为四系配套杂交鸡,商业母鸡在1-18周龄时消耗6.1-6.4千克饲料,在繁殖期间存活率为95%-98%,在20周龄时体重为1.30-1.35千克。
在147-154天龄,产蛋率为50%,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为91%-95%,平均蛋重为62.5克,72周产蛋量为295-305个。
产蛋期间的存活率为94%-96%。
料蛋比为2.1-2.3:1。
1.1.2罗曼褐属红原鸡亚属,红色褐羽,我们可以根据羽毛的颜色选择雌雄。
罗马褐色的生理特征是快速生长和早熟。
产蛋性能优良,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适合各地集约化的、工厂化的蛋鸡生产和用于农村养殖户。
罗曼褐壳蛋鸡商品代的生产性能为产蛋年龄为152-158天,产蛋重约1.5公斤,72周龄母鸡产蛋280-295个,平均蛋重63.5-64.5克,蛋转换比2.3-2:4:1[2]。
1.2罗曼蛋鸡的饲养方法1.2.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在育雏期,雏鸡的生理特征是体温调节机制太差。
生长代谢迅速旺盛,羽毛羽翼生长较快,雏鸡的胃容量很小,喜好好群居,胆子比较小,怕人,但缺点是抗病力差,非常敏感。
育雏舍的前提准备工作要做好:鸡场场内要求严格按照防疫病、注意保暖、避免鼠害和老鼠带来的疫病危险、经常做好通风和按照规章准则消毒为原则。
设备设施包括取暖、供料、饮水、温度计等。
育雏舍的消毒方法:在小雏鸡进入笼区前的数十天,必须要对育雏舍二次并且全面的消毒。
消毒产品应使用新洁尔灭或过氧乙酸清洗或灭菌。
如有必要,应对育雏室进行熏蒸。
关于饲料的选择,疫苗和所需必备常用药物的准备:我根据此次进入笼区育雏的数量,在十天前就准备了育雏鸡必需的雏鸡饲料和疫苗。
对于铺设的垫料,选择对于雏鸡最舒适,并且防疫安全的垫料。
试温:在进雏前两天进行预温,记录,并随时做好调试准备,最后进行育雏室的温度调节工作,检查加热设备是否有停电和加热的效果。
在夏天的时候,雏盒如果堆放在一起,天气炎热或者下雨室内闷热,很容易闷死雏鸡。
因此在雏鸡进入育雏舍后,雏盒必须要散着堆放。
进入育雏室后,雏鸡首先为雏鸡提供5-8%葡萄糖水补充能量,同时减少应激反应。
让小鸡喝温水2-3小时。
用于饮用的温水在15℃左右为佳,雏鸡的充分饮水之后(大概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进行正常的开食了。
正常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
保温:雏鸡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温度1-3天:保持在35-37°C;温度4-7天:保持在33-35℃之间;然后每周减少2°C;下降到18-20℃[3]直到第7周。
如果看到雏鸡挤在发热源的周围颤颤抖抖,并且发出一阵阵的唧唧声,表明雏鸡太冷了,很少去吃中间食盒的食,表明雏鸡舍的温度低雏鸡适应不了,它应该尽快升温;但如果小鸡远离热源,不愿聚在一起,饮水频繁,不停的张嘴,就表明温度太高,容易引发雏鸡焦躁,这时候马上降温,但也不要过于降温太快[4];如果小鸡躺着不动,分布均匀,声音清脆,睡眠呼吸正常。
就说明温度适宜。
1.2.2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7-20周龄的鸡是育成鸡,以防止母鸡过早性成熟,在提高育成率的同时,提前做好鸡群的整齐度的工作,为产蛋做好准备工作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并且在进入产蛋期的时候在营养物质上上有所累积,以保证产蛋期的蛋鸡拥有较高的产蛋率。
限制饲养的目的是不能让蛋鸡有过多的脂肪堆积量,因此要降低育成鸡的饲喂量[5]。
1.2.3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21-72周龄为罗曼蛋鸡商品代蛋鸡的产蛋期1、产蛋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期生蛋期,中期生蛋期和晚期产蛋期。
(1)产蛋前期。
21-24周龄罗曼商品代蛋鸡的产蛋前期,这个时期母鸡的卵巢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因此在蛋鸡的基础日粮中的钙含量应该增加到2%。
此时蛋鸡采食量显著增加,最好让蛋鸡自由采食,以满足其自身的营养需要。
(2)产蛋中期。
25-42周龄为罗曼商品代的产蛋中期,23-24周龄的蛋鸡产蛋率理论上应该到50%,罗曼蛋鸡在23-2周龄时产蛋率上升很快,再经过大约3-4周便能达到产蛋高峰期。
这一时期应该维持营养的稳定性以及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
(3)产蛋后期。
43-72周龄为罗曼商品代蛋鸡的产蛋后期,在此期间,当产蛋率高于85%时,每只鸡的每日摄入量为18克蛋白质;当罗马母鸡的产蛋率下降到80-75%时,每只鸡的每日摄入量减少到16克蛋白质;最后,当产蛋率降至70-65%时,每只鸡每天消耗14克蛋白质。
2,补钙。
在产蛋期,日粮中的钙含量应保持在3.2-3.5%,以实现产蛋母鸡的高产量,降低蛋的破损率。
在产蛋期间,经常检查钙的供应。
如果温度高或产蛋率高,则日粮中的钙含量可以增加到3.5-3.6%,但是如果再提高钙的含量,则对产蛋的生产性能不利。
当前饲料日粮中采用石粉作钙源,偶尔采用贝壳粉。
还有,如果是在钙源充足的情况下出现蛋壳缺陷时,应该考虑是否是由于钙和磷以及维生素D3的不适当含量。
通常,在饮食中3-3.5%钙的情况下,磷优选为0.45%,维生素D3的标准是维生素A标准的10-12倍。
1.3 饲养密度1.3.1饲养密度的概念饲喂密度用于表示每单位面积饲养的动物数量。
用于表示放养密度的单位可以仅为只∕㎡、kg∕㎡等,作为育种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放养密度水平与育种所需的成本和利润直接相关。
饲养动物的时候会产生哪些疾病、维持健康、考虑到动物福利的饲养方法。
1.3.2 育雏期、育成期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否适宜,关乎育雏小鸡的生长状况,还与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饲养密度的关注十分的重要。
以山东的育雏期饲养密度见下表:周龄立体饲养(只∕㎡)平面饲养(只∕㎡)1-2 60 303-4 40 251.4 尿素1.4.1尿素的发现尿素,也称为碳酰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中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含氮终产物。
它也是氮含量最高的氮肥。
作为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
它易于储存,易于使用,对土壤破坏影响不大。
它是目前大量使用的化学氮肥。
工业上,氨和二氧化碳用于在某些条件下合成尿素。
1773年,Hilaire Rouelle发现了尿素。
1828年,德国化学家Friedrich Weiler 首先用无机氰酸铵(NH4CNO,一种无机化合物,可通过氯化铵与氰酸银反应得到)与硫酸铵合成尿素。
最初他打算合成氰酸铵,但得到尿素。
尿素的合成揭示了合成有机物的前奏。
因此,它证明了活力论的错误实际上打开了有机化学(活力论认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存在根本差异,所以无机物质不能转化为有机物质,有机化合物只能通过生物细胞在一种特殊力量下产生,人工合成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