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淋巴细胞标志及功能检测
龚道科
2002.4
(3) 过渡型淋巴细胞: 比小淋巴细胞大,约 l0 - 20 u m , 核染色致密,但出现核仁,此为与成熟小 淋巴细胞鉴别要点。
结果判断
(4) 其它细胞: 如中性粒细胞在培养 72h 后,绝大部 分衰变或死亡,呈碎片。
2 .淋巴细胞转化率的计算:按上述分类 检查推片头、体、尾三部分,分别计数淋 巴母细胞、过渡型母细胞和核有丝分裂相 细胞以及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以前三者为 转化细胞,每份标本计数200个细胞,按下 列公式计算转化率:
操作步骤
外周血0.2ml
PHA 无PHA
5%CO2 37℃
72h
1500rpm 离心10min
吸取白细胞层涂片
染色镜检观察细胞形态
操作步骤
1.取肝素抗凝血0.2ml,注入预先加有1.8 ml RPMI 1640培养液的培养瓶内,同时加入 PHA(500g/ml )0.1 ml,对照瓶内不加PHA。混 匀后臵37C、5%CO2培养箱内孵育72h,期间每天 旋转摇匀一次。 2.培养结束后,弃去上清,混匀细胞,加入离心 管中,1500rpm 离心10min。
实验八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基本原理
刺激物PHA
T淋巴细胞
同位素法 MTT法
增殖分化、DNA等大分 子物质合成增加
体积变大
胞浆增多、空泡
形态法
淋巴母细胞
核染色质疏松 核仁明显 有丝分裂
检测方法: 形态学计数法 MTT法
同位素法
教学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试剂与器材 操作步骤 结果判断 注意事项 实验讨论
胞培养液中,可被细胞摄取而掺入到新合成的DNA中。
测定淋巴细胞内放射量,即可判定淋巴细胞转化程度。
试剂与器材
1. 2. 3. 4.
RPMIl640 培养液 。 植物血凝素(PHA)。 标本 肝素抗凝人外周静脉血。 3H-TdR工作液 以生理盐水稀释成100ci/ml,于4℃ 保存备用。 5.闪烁液 避光保存。 6.器材 96孔细胞培养板、CO2培养箱、49型玻璃纤维滤 纸、多头细胞收集器、β-液体闪烁计数仪、闪烁测量 杯。
1. RPMIl640 培养液 。包含: 小牛血清10%、青霉素 100u/m1 、链霉素
100ug/m1,用无菌的3% NaHCO3 调 pH 至
7.2~7.4。
2. 植物血凝素(PHA)。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培养液稀释至500~1000g/ml。
试剂与器材
3. 姬姆萨染液。 4. 标本 肝素抗凝人外周静脉血。 5.器材 细胞培养瓶、CO2培养箱、超净台、高压 灭菌器、无菌过滤装臵、离心机、显微镜等。
分离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1106/ ml
100l/孔
培养板 培养板 (含PHA) (无PHA)
5%CO2 37℃ 68h
1500rpm 离心10min
加入MTT 20l/孔
4h
盐酸异丙醇 100l/孔
酶联免疫检测仪A570nm
操作步骤
1.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
四、结果观察
可以见到以下几种类型细胞 (1) 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与未经培养的 小淋巴细胞一样为 6 -8 um ,核染色致密, 无核仁,核与胞浆比例大,胞浆染色为轻 度嗜碱性。
淋巴细胞标志及功能检测
龚道科
2002.4
(2) 淋巴母细胞: 细胞体积增大,约 20 - 30 um ,形态 不整齐,常有小突出,核质染色疏松,有 核仁 l - 2 个,胞浆变宽,常出现胞浆空 泡。
胞,并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调 整细胞浓度至1106/ ml。 2.将细胞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中,100l/孔, 每个样品三个复孔,并设相应对照孔。实验孔 加含50g/ml的PHA(终浓度5g/ml) 100l, 对照孔加不含PHA的1640培养液100l, 3.混匀后臵37C、5% CO2培养箱内培养68h。
二、MTT比色法
实验目的
熟悉MTT比色法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一、原理
T淋巴细胞受到PHA作用后发生活化增殖,其 胞内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相应升高,四甲基
噻唑蓝(MTT)作为其底物参与反应,被催化形成
蓝紫色结晶甲臢(fomazan) ,经盐酸─异丙醇或
一、形态学计数法
实验目的
1.掌握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原理。
2.熟悉淋巴母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判定方法。
实验原理
T淋巴细胞在有丝分裂原PHA等刺激后,细 胞的形态和代谢发生变化,发生一系列增殖反应, 如出现细胞体积增大、核染色质疏松、蛋白质和 核酸合成增加,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试剂与器材
转化的淋巴细胞
未转化的淋巴细胞 淋巴母细胞 细胞大小(直径μm) 12~20 核大小、染色质 核仁 有丝分裂 胞质、着色 浆内空泡 伪足 增大、疏松 清晰、1~4个 有或无 增多、嗜碱 有或无 有或无 过渡型 12~16 增大、疏松 有或无 无 增多、嗜碱 有或无 有或无 6~ 8 不增大、密集 无 无 极少、天青色 无 无
三、3H-TdR掺入法
实验目的
熟悉3H-TdR掺入法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
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一、原理
T淋巴细胞受PHA或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发生淋巴母细 胞转化,此过程中DNA合成明显增加。此时把氚标记的胸
腺嘧啶核苷(3H-Thymidine riboside,3H-TdR)加入细
刺激指数(SI)
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注意无菌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迅速,以免细胞损伤而影响实验结果。 2.淋巴细胞要新鲜制备, 一般在采血后2h内进行实验。 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准确加样。 4.3H-TdR是DNA合成的前体,一般在培养终止前6或16h加 入3H-TdR,被细胞摄取的量高。 5.闪烁液的容水量很低,滤膜必须烘干后方可放入闪烁 液中。
实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迅速,以免细胞损
伤而影响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3.加入MTT比色法盐酸异丙醇后要在30 min内进 行测定,若规定时间内来不及测定,可将未加 盐酸异丙醇的培养板臵4C保存。测定前取 出,室温静臵10min后再加盐酸异丙醇。
实验讨论
1.试讨论MTT比色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优缺点? 2. MTT比色法容易因细菌污染导致实验失败,应 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可信?
转化率
转化的淋巴细胞数 转化和未转化的淋巴细 胞数
100%
在正常情况下, 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转 化率为 60 %一 80 %,如为 50 %一 60 %则偏低, 50 %以下则为降低。
注意事项
1 .培养基成分对转化率影响较大,注意其有 效期。 2 .小牛血清用前需灭活。 3 .培养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气体,保证无菌。 4 . PHA 剂量过大对细胞有毒性,PHA 转化反 应剂量一般 10m1,培养瓶内液体总量不要超过 2m1 ,太小不足以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前应 先测定。
操作步骤
4.将培养板1500 rpm离心10min,吸弃上清 液,每孔加MTT20l,混匀,继续培养4h 后,每孔加100l盐酸异丙醇,低速振荡10 min。 5.充分溶解后,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双波长 570nm/630nm测定各孔A值,测定值为A570nm 减去A630nm的最终结果。
实验讨论
1.本法敏感性高,但影响因素较多,试讨论哪些 因素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3H (氚)的半衰期长达12年之久,吸入和接触皮
肤都是极有害的。实验中应采取哪些防护措
施,如何处理放射性废液?
溶解后为蓝色溶液。甲臢的形成量与细胞增殖活
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试剂与器材
1. RPMIl640 培养液 。 2. 植物血凝素(PHA)。 3. 标本 肝素抗凝人外周静脉血。 4. 器材 超净台、96孔细胞培养板、 CO2培养箱、高压
灭菌器、无菌过滤装臵、振荡器、酶联免疫检测仪等。
操作步骤
结果判断
以刺激指数(SI)判断淋巴细胞转化程度:
实验组A 570-630nm 均值 刺激指数(SI )= 对照组A 570-630nm 均值
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注意无菌操作。由于本实验需要培养3 天才能观察结果。因此,在操作时应避免细菌
污染导致实验的失败。
2.淋巴细胞要新鲜制备, 一般在采血后2h内进行
操作步骤
分离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1106/ ml
100l/孔
培养板 培养板 (含PHA) (无PHA)
5%CO2 37℃ 56h
加入3H-TdR 10l/孔
5%CO2 37℃ 16h
收集培养细胞于滤膜上
液体闪烁器计数cpm
结果判断
以刺激指数(SI)判断淋巴细胞转化程度:
实验组cpm均值 本底cpm值 对照组cpm均值 本底cpm值
操作步骤
3.弃上清,吸取白细胞层制片,自然干燥。 4.甲醇固定1~2min后,姬姆萨染色15~20min, 水洗,干燥。 5.油镜下计数200个淋巴细胞,观察淋巴细胞的形 态变化,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
结果判断
未转化的淋巴细胞
淋巴母细胞
淋巴细胞标志及功能检测
龚道科
2002.4
未转化和转化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