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节奏课教案
【篇一:节拍教案】
【教学目的】
、复习巩固节奏知识点,从而掌握有关节拍的音乐知识,了解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二、熟悉掌握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指挥图式,并能富有表情地
指挥较简单的一段体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歌曲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的节拍及其表现作用
【教学要求】
一、通过聆听、游戏、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指挥表演歌曲等音乐活动, 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学习了解有关节拍的音乐知识,了解节拍的含义
二、熟悉掌握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节奏知识
1.知识回顾
x代表一个苹果,代表被平均切分的苹果,表示两个八分音符;
2.火车座位任你挑小游戏。
用x、xx分别表示中年人、儿童、青年人,用x、xx节奏型,按照2/4、3/4、4/4的规律来任意安排乘客在小火车中的位置,从而自创一条四小节的节奏型。
二、新授知识
每个小火车的每节车厢里也有规律,在2/4、3/4小火车里,第一个位置都是最大最舒适的,因此它们的强弱特性分别是:2/4强弱;
3/4强弱弱。
在4/4的小火车里,除了第一个位置都是最大最舒适
的,第三个位置也较为舒适,因此它的强弱特性为:强弱次强弱。
1.用拍手掌的方式分别感受2/4、3/4、4/4的强弱规律。
(1)你拍我猜
老师按强弱拍手掌,学生感受并给出是2/4或3/4或4/4的答案。
(2)听歌曲猜节拍
(一)回顾复习歌曲《小小鼓号手》
(二)回顾复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三)回顾复习歌曲《大雨小雨》
三、常见节拍类型小结
运用和实践:四、常见节拍类型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的指挥的学习和练习
(一)2/4拍歌曲《小小鼓号手》指挥学习及练习
(二)3/4拍歌曲《童心是小鸟》的指挥学习及练习
(三)4/4拍歌曲《大雨小雨》的指挥学习及练习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歌曲的学习欣赏,对常见的节拍类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通过指挥的学习和练习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一、本节课通过欣赏进一步深刻理解节拍所特有的表现功能
二、通过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的指挥图式加深对节拍表现功能的理解和认识【教学过程】导入:从回顾复习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的含义、强弱规律中导入感受和掌』欣赏:
(一)风笛舞曲
考虑:1、这首曲子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情感)2、它是几几拍?
讨论:(可边欣赏边讨论)
交流并得出结论(欢快,热烈,轻松感;二四拍)并板书
(二)小步舞曲
考虑:1、这首曲子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情感)2、是几几拍?
讨论:(可边欣赏边讨论)
交流并得出结论(欢快,抒情,有些飘逸感;三四拍)并板书
(三)欢乐颂
【说明】这是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曲子,采用先议论,后欣赏,再得出几几拍
【简要小结】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实践和运用:切入:从本学期所学及以前所学的歌曲切入
(一)从演唱中感悟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二)从指挥中实践运用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的指挥进一步感悟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请一位学生上台当指挥,其他学生随乐演唱歌曲。
1、歌曲《小小鼓号手》:先演唱后歌曲指挥实践体验二四拍
2、歌曲《童心是小鸟》:指挥实践体验三四拍
3、歌曲《大雨小雨》:先指挥实践体验四四拍,后演唱
【篇二: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教学在中小学中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和丰富多采的音乐活动的同时,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
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
如果没有节奏, 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因教师抽象而单纯的讲解音符时值和名称,用死板、枯燥、机械的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想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得学生的内心体验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极差,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一、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后跑步走。
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
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结合想象感知节奏
音乐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
而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传入耳朵,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一系列关于对这些声音进行判断分析、加工整理后,使其由抽象的“音”幻化为具体的“像”的一个过程。
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表现,其实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音乐无处不在,节奏无处不有。
因此,我们采用柯达依教学法,先通过声音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地想象,最后予以模仿。
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反而是更有兴趣的去学习。
进而在强烈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倾听一感知只有在倾听音乐中,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 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 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等。
2、想象一理解想象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让孩子们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通过想象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
总之,节奏训练师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低年级抓起,选择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三: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节奏训练】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节奏训练府谷县第四小学高军何为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
此,准确把握好节奏是学生音乐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搞好节奏教学,它可不是教师单方面能够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共同来完成。
我们教师不但要创新教法,而且要诱导学生自主的学法。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中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性做法,在这里汇报给大家,和大家共勉。
一、附点节奏的训练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唧唧唧唧
呼呼轰隆轰隆哗哗哗哗。
因为对于儿童来说,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感知。
这个过程我认为它不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创作力,而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附点节奏的唱法。
二、强弱节奏的训练
小学生对强和弱理解不够透彻,用“重”和“轻”来讲,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如:2/4拍,可用多种方法来演示强弱规律:
① 课桌上重敲一下,再轻敲一下,而且是从左到右两个不同的地方;
②用双手拍击和分开来演示拍子的强弱规律;
③在指挥学生演唱时,“强节奏”手势高举猛劈下,“弱节奏”向上绕弧轻轻划等等。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
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
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如教学律动《大海啊,故乡》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
再如我在教学《春天来了》时,贾芷若同学不仅会想到模仿鸟儿飞翔的动作,而且还会去通过动作聆听春天的声音、呼吸春天的气息。
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
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以上,是我教学的一点心得、一点体会。
个人认为节奏教学是否成
功,是通过师生共同策划,共同努力的结果。
其实在节奏教学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潜在的节奏意识,加以挖掘,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