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郑雪版人格心理学课件第1章__人格心理学概述
郑雪版人格心理学课件第1章__人格心理学概述
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
特性。
本书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
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
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的基本特点
1、稳定性和可变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独特性和共同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
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可知性 VS不可知性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可改变 VS不可改变
遗传因素
生物学派 特质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 认知
环境影响
无意识 决定因素
意识决定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生物学 人本主义 特质 认知
决定论
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特质 认知 生物学
自由意识
人格心理学
人文社科系 梁乐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三、人格心理学理论 四、人格心理学方法
课程简介
是当代心理学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 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门心理学基础学科 是当代心理学体系中唯一系统探讨人性 的一门学科 特别关注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有迷人的专题
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2)诸葛亮对人才的考察也有特点。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资之以计谋而观 其识;四曰,告之以祸福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 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 事而观其信。”
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3)形相学通过人的外貌(体型)来推测其心理 特征。 (4)颅相学则通过分析人的头颅形状来推测人格。 (5)笔迹学通过分析人的笔迹来推测人格特征。
个性(individuality):指人格的独特性。 个别差异;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 气质(temperament):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 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 倾向。
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 风格。它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个性:个体差异性,与共性对应;
哲学: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作为人格的根
本属性
伦理学: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
法学:人格是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 文学:是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
心理学:主要侧重于个人之间的差异,重 视个人稳定的内在特征,把人格看作人的
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即个体的性格、气
质、能力等。
3、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1)罗列式:“人格是……的总和”。
(2)整合式:强调人格是个体各方面属性组成的整体 (3)层次式:人格各方面的特质分为若干层次,各层
次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
(4)适应式:强调人格适应环境的功能。
(5)区别式:强调人格的独特性,个人与他人的不同
之处。
(6) 本质性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最本质的行
为模式。 奥尔波特: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
第三节 人格心理学理论
人格心理学理论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二、人格的科学理论 三、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方法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们通过思辩所获得的 关于人格的理论与观念; 某些江湖术士、算命看相者对人格心理现象的 有关思考与总结; 普通老百姓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抽象与猜想,比 较集中地体现在有关人格的各种谚语中
四、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尊重受试者权利
1、知情同意
研究者必须事先告知被试 实验的目的和程序,以便 让被试能够做出是否参加 实验的决定。如果某人同 意参加实验,这就叫知情 同意。
尊重受试者权利
2、随时可自由退出实验 在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中, 应该让被试知道在整个实 验过程中,他们随时有退 出实验的自由。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本性就是理性 亚里士多德——灵魂蜡版说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人的本性是中性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 人文主义——人性自然论 卢梭——人性本善 基督教神学——原罪说 霍布斯——人性本恶
中西方的人性论派别
派别及代表人物
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亚里士 多德) 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爱尔 维修、霍尔巴赫) 有性善有性不善论 性善论(孟子、董仲舒、苏格拉 底、柏拉图、卢梭)
现代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Allport,G.W.)出版名著《人格:心理 学的解释》。
四、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今
应用广泛 教育(能力、气质、性格评价,因材施教) 医学(人格障碍咨询、心身疾病) 管理(人才选拔、知人善任、扬长避短) 职业选择(性格类型与职业匹配) 社会(社会交往)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行为是习得的(强化、观察学习) 等 马斯洛、罗杰斯 威特金、凯利、罗特 人有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过程决定行为
8大理论 古典精神分析
对攻击性行为的解释 潜意识的死亡本能
新精神分析
特质论
挫折
攻击特质,遗传基础
交互作用论
生物学范型 行为主义 学习论 人本论 认知论
遗传+情景
“人格”(Personality)
拉丁语“面具”(persona)
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 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 出的反应---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
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
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 内在特征。
2、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
理论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行为是受潜意识支配的
古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新精神分析 特质论 交互作用论 生物学范型 行为主义 学习论 人本论 认知论
文化社会、早期经验 阿德勒、霍妮、弗洛姆、 埃里克森等 奥尔波特、卡特尔 人处在人格特征连续体的某个位臵 上,人格由特质组成
沙利文,卡丁纳,莫里 行为是个人特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 荣格,艾森克 遗传对个体人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 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二)人格理论流派
1、古典精神分析学派; 2、新精神分析学派 3、特质学流派; 4、行为主义学习论流派; 5、人本主义流派; 6、认知学流派 ; 7、生物学范型 8、交互作用论范型
人本主义
六个流派在三个理论问题上的立场
第四节 人格心理学方法
一、一般方法论的原则
理论探讨VS实证研究
定性研究VS定量研究 元素分析VS整体综合 生态化趋势的现场研究 伦理性原则
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道德问题
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一、尊重受试者权利
二、审慎解释研究成果 三、避免给受试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
父母的遗传 直接学习(强化) 和观察学习(模仿) 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对情境的认知
试着用这些观点解释恋爱或者离婚。
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1)精确性 (2)可检验性 (3)概括能力 (4)简洁性 (5)逻辑一致性 (6)有用性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自由意志VS决定论
基本思想
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 不善良 本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 不善良 有些人本性善良,有些人本性不 善良 本性天生有一定的“善端”,可 以发展为善性
性恶论(荀子、霍布斯)
善恶混论(扬雄)
本性天生就是恶的
人性是善与恶二者的混合
三、人格心理学的建立
(一)直接来源: 1. 心理测量运动 2. 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 3. 行为主义 4. 完形心理学 5. 文化人类学
三、人格的钱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科学的人格理论 (具有深入、客观、精确、系统和普通的特点) 专家们的科研活动
前科学的人格理论 (具有肤浅、主观、模糊、片面和特殊的特点)
社会文化、社会实践 普通人的抽象概括 个人日常生活经验 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二、人格的科学理论
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 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 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 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 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 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人格理论是关于人性的一 套基本看法,又是一种研究的策略。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理性VS非理性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整体说VS原素说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素质论VS环境论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主观性 VS客观性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前动性 VS反应性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稳态 VS异态
尊重受试者权利
3、保密 除非得到了被试的同意, 否则所有的实验数据都应 对外保密。虽然这并不意 味着结果不能公布或发表, 但是其前提条件是必须隐 匿任何与个人身份有关的 数据信息。
(一)人性论
人性是善的、是恶的,还是中性的?
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二)习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