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DOC)

教育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DOC)

一、简答题1、怎样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答: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答:①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

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③教育内容具有创新性;④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

3、简述大学精神的内涵。

答: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大学精神的内涵:①学术自由;②独立自治;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④开拓创新;⑤理性批判。

4、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

答:①追求真理,勇于献身;②实事求是,治学严谨;③配合协作,优势互补;④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5、师德修养的过程有哪些环节?答:①提高师德认识;②陶冶师德情感;③磨炼师德意志;④坚定师德信念;⑤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二、论述题1、试用马克思“真实的集体”理论论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答:①“真实的集体”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②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来看,两者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

③真实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生共存,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2、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答: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①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③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④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⑤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三、案例题1、【材料】北京一所高校的一位教师(张甘宁老师?希望没记错,记错表怪我,呵呵。

),老家在石家庄那边,身体(心脏)不太好,但是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坚持为老家那边的社区群众无偿授课2000小时,授课为人文方面的课程。

那位老师说:社区群众比较难听到人文方面的课程。

【要求】联系案例,讲述教师在服务社会中的“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答:“奉献”是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基本道德原则:①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高尚的文化科技行为,因此必定体现出道德上的奉献精神;②尊重和维护广大教师在社会服务中的合法权益;③反对服务社会中得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不正当竞争;总之,在社会服务中要提倡无私奉献、坚持按劳取酬、反对不劳而获、防止违法犯罪。

(联系材料扩展部分略。

)2、【材料】近期,江苏省教育厅举办了首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学前教育专业)。

虽然理论考试中没有出现大的师德方面的题目,比如“温岭虐童”等,但是据参加竞赛的学生说考试中很多地方体现了师德的重要性。

【要求】联系案例讲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答:师德修养必要性(或意义):①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②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②他律与自律相结合;③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联系材料扩展部分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应如何把握?【性质,利益,变化发展,独立性】答:道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④当然,道德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突出表现为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答:①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②体现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③体现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答:①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②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③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④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⑤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师生关系体系及其层次是怎样的?答:①伦理关系(最高层次);②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次);③心理关系(重点,第三层次);④法律关系(条件,第三层次);⑤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次)。

从伦理学视角看,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可以分为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及师生代际-朋友关系模式(比较符合师生关系的实际)。

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①引导性原则。

②内化性原则。

③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④差异性原则。

⑤连贯性原则。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修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答:师德修养意义:①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②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师德修养要求:①学习与实践结合;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③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展开论述略】2、论述广大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答: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

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③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④独立自觉的守法道德;⑤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⑥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展开论述略】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在清华大礼堂内,有一块1926级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意指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创新”是高频率关键词。

北京理工大学一位同志表示,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资料来源:2011年4月25号《光明日报》)【要求】请根据“教育劳动特点”的有关原理谈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①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

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③教育内容具有创新性;④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

【展开论述略】2、【材料】最近,媒体曝光了几起“伤害学生人格”的事件,一是浙江某小学的孩子因上课讲话被要求脱了外裤在操场跑步;二是陕西一实小为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三是内蒙一中学将130件印有“24中优秀学生”字样的红色运动服发给初二、初三成绩前50名的学生和学生成绩进步特别快的学生。

对这类事件,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追问:“教育歧视事件连发,学生人格谁来维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

(资料来源:2011年11月4号《现代快报》)【要求】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角度剖析上述材料。

答: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①教书育人;②为人师表;③教育公正;④依法从教;⑤教育人道主义。

教育公正确立依据:①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②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③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教育公正要求:①爱无差别,一视同仁。

②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④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展开论述略】1、(P3)道德的定义[04,07,08简答](1)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04简答)(2)“道德”的含义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把握?(07简答)(3)如何理解“道德”的含义?(08简答)答:①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②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③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④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和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P7)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应如何把握?[11简答]答: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④当然,道德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突出表现为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3、(P8)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1) 道德特殊本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03简答)(2) 怎样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05简答)(3) 如何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09简答)(4) 怎样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12简答)答: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①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是实践的。

②道德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③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4、(P14)职业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5、(P14, P18) 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1) 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02简答)(2) 职业道德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04简答)答:职业道德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和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意义(或作用):①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职业的生存条件。

③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④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重要作用。

6、(P15)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02,05,11简答](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02简答)(2) 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05简答)(3) 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1简答)答:①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