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概论复习资料第九章

教育概论复习资料第九章

第九章现代班主任工作本章主要内容本章重点难点1.我国班主任制度的历史演变;2.班主任的主要工作;3.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第一节我国班主任制的演变概念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桥梁,是学校管理的骨干力量。

一、训导制中国古代教育重视训导。

❑孔子不仅“管教”,更重“管导”;❑隋唐以来,最高学府国子监中皆设有“监丞”一职,而府、州、县学又专设“训导”一职,其职责即专事训育。

❑明、清国子监中又专设“绳愆厅”,由监丞主事,更加强化了训导的职能。

二、级任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帮提调1878年张焕伦正蒙书院——学长,斋长,班长清朝末年——监学,教习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即寅卯学制)采用级任制——监学,舍监1932年国民政府明确规定中学实行级任制——级任三、导师制•1938年3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将级任制改为导师制,导师由校长聘请。

四、班主任制•解放区是最早使用“班主任”这一名称的。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了《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班主任制度得以正式确立,班主任制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始普遍施行。

第二节班主任工作及其开展一、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图9-1 班主任工作系统示意图图9-2 班主任工作系统结构图(一)班主任的决策性工作性质和特点•班主任的决策性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和策略性的部分,是对学生和班集体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所作出的规划和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方法等等,具有预见性、规划性、调控性等特点。

工作内容①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对班集体在一定时期中的发展作出规划,并在相应的发展阶段中制订出所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如制订班集体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制订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具体任务,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等等。

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作出预测,并制订出对学生发展所应采取的策略与方法,如对新生入学、青春期的困扰、学生早恋等问题作出预见性的决策,对学困生进行深入了解并制订出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等等。

③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特点进行自我调节等,如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不同学年段的衔接过渡,尽快适应不同学年阶段的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方法等等。

(二)现代班主任的协调性工作班主任的这部分工作应符合合力性原则,它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种内外部因素以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及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其空间特征,又可分为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等不同类型。

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强调的是校内与校外的空间特征。

•内部协调工作包括跟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科任教师和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外部协调工作包括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社会上的教育力量,跟学生家长保持沟通、联系等。

•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强调的是校内的空间特征。

•纵向协调是指班主任跟年级组、学校各行政部门等的协调性工作,是班主任向上沟通的途径,保证班主任工作跟学校的整体工作协调一致,以更好地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

•横向协调指的是班主任跟同年级各科任教师、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方面的协调工作,这种协调有助于加深对本班学生的全面了解,统合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着重体现教育的一致性和合力性原则,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三)现代班主任的常规事务性工作这部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繁杂的部分,包括处理班级中各种杂事,组织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活动等。

这一部分工作,又可以分为常规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两类。

•常规性工作是学校每一阶段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学期始末的教育,组建班委会,组织考试,组织各种节日的庆典活动,开展各种比赛,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等等。

常规性工作具有周期性、计划性等特点。

•事务性工作是指非预期出现而需要加以处理的各种事情,如组织学生完成学校各部门临时指派的任务,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等。

这些工作,都是不定期出现的,具有临时性。

二、现代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了解自己所在班学生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善于发现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理解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感受,洞悉他们的心灵世界。

了解学生的方法(1)资料分析•资料包括学籍卡、学习成绩统计表、毕业生登记表、学生的健康卡等等。

如果能查看原班主任的工作手册或上一学期的学生手册当然更好。

•班主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过去。

(2)观察•应该对平时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做事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积累第一手材料。

重视捕捉学生个性中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品质表现。

(3)谈话谈话的方式一是商讨式谈话。

这要求班主任以尊重、平等、亲切的态度,以商讨问题的方式跟个别学生谈话。

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的学生而采取的。

二是点拨式谈话。

这种谈话要求班主任用暗示手段,或借他人他事旁敲侧击,或用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简明有力的语言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明白某些道理。

这种方式适用于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他们自我意识强,独立感受性强,比较敏感,外界稍有刺激信号,就容易产生连锁反应。

三是批评式谈话。

这要求班主任用尖锐的语言、激烈的语调、严肃的态度来跟个别学生谈话。

这适用于具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的学生。

四是突击式谈话。

•这种谈话主要用于自我防卫心理强的学生,他们不肯轻易认错,事后矢口否认,或搪塞掩盖,或转嫁他人。

五是渐进式谈话。

•这种谈话适用于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班主任在同其谈话时,语言稍有不慎,他们轻则沉默抗拒,重则寻死觅活。

•这种谈话要求班主任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地安排谈话内容,谈话要适可而止,分步进行,逐渐将话题引向他的心灵深处。

谈话过程的注意事项•一是要把握好谈话的时机。

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绪状态,选择最容易发生作用、产生效果的时刻,这是取得谈话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是在谈话的过程中,面部表情要丰富。

•三是谈话的态度要真诚。

只有以真诚的态度与学生谈话,才能让学生产生真挚感、亲切感和信任感,才能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的防御、紧张、恐惧以及对立的心理状态,才能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和内心感受,使谈话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是要掌握适度的谈话分寸。

(4)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的注意事项•一是家访前要认真准备;•二是把握好家访的时机;•三是家访时应尽量让学生在场;•四是跟家长谈话时要讲究语言艺术。

(5)日检册(“班级日志”)。

•日检册包括日检表、各周日检评估成绩表、期中和期末日检成绩表、学生在校表现日检情况统计表等。

•日检内容主要包括每个学生思想品德、出勤、学习、劳动、纪律、卫生以及音、体、美等方面的表现情况。

•检查时间范畴主要包括自习时间、授课时间、课间时间、上操时间、午休时间。

(二)加强跟学生的沟通交流,关心每位学生的发展•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关爱、欣赏和信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反之,学生心理处于自卑、消极等不健康的状态,这无疑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调查结果有54%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跟他们倾心交谈,有48%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能了解他们的忧虑与不安,有40%的学生认为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私的老师,有38%的学生认为老师常让他们感到紧张与不安。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确立师生平等观念,重学生人格•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纳其正确的方面。

•2.跟学生开展对话,加强跟学生的沟通交流•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学生实际,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状况,注意学生的言行动向,善于抓住苗头,当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尚在萌芽状态时,就应及时加以提醒制止,切实做到禁于未发,防患于未然。

•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要一方面进行严肃的批评,提出制止错误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进行启发诱导,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来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危害性和及时纠正错误的重要性。

•教师还要善于倾听。

3.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爱的策略一是渗透性策略。

•渗透的方法有多种,最主要的有目标渗透与过程渗透。

首先,以情感为中介,实现知识向信念的转化。

其次,实现教学过程与道德实践的一体化。

最后,发挥学科特色,实现真善美的融合。

二是生态性策略。

•首先,要求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在学校中的现实生活情况,关注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其次,要求关注人的精神需求,以人文关怀构建校园文化,提升精神生活质量。

•最后,要以博爱之心,营造生态环境。

三是仪式化策略。

•仪式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而固定下来的、体现某种道德精神的礼仪活动,它对人的心灵起着深刻、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

四是随机性策略。

•儿童在社会情境中的许多自发的适应性行为,并非教育者的有意设计,但当这种自发的适应性行为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结合具有教育意义时,个体便无意识地进入教育情境,处于一种教育需要状态。

这是一种教育的最佳点,敏锐地捕捉这一契机,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能。

•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及生活困难学生更应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4.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本文由一生范文网h t t p://w w w.o n e s h e n g.c n给力分享,更多优秀范文请访问h t t p://w w w.o n e s h e n g.c n•及时对其闪光的地方加以赞扬褒奖,引导激励学生去不断获取成功,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实现自我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助于他们的发展与进步。

(三)选拔培养好班干部班干部的地位班级的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好的班干部应具备的条件一是思想品质好;二是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三是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四是有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五是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

如何培养班干部呢?其一,要大胆使用。

其二,热情支持。

•对学生干部既要交给任务,又要教给方法;•既要大胆放手,又要小心扶植;•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养,使学生干部真正成为班主任联系班级的纽带,起到助手的作用。

(四)加强跟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尊重科任教师,帮助他们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与科任教师的联系,注意倾听科任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