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第4章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在展示设计时如何应用人体工程学,使参观者感到更亲切的展示空间,同时掌握人体工程学中最主要的尺度要求,理解心理因素和视觉因素给参观者造成的感受。

【教学要点】1.尺度要求2.心理因素3.视觉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展示设计中的人体基本尺度一、人体工程学概念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展示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特点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展示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二、人体基本尺度人体基本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它主要以人体构造的基本尺寸(又称为人体结构尺寸,主要是指人体的静态尺寸。

如:身高、坐高、肩宽、臀宽、手臂长度等)为依据,在于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和适应力,分析环境因素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序,确定人在生活、生产和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所进行的系统数据比较与分析结果的反映。

它也因国家、地域、民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如:日本市民男性的身高平均值为1651mm,美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755mm,英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780mm。

三、人体基本动作尺度人体基本动作的尺度,是人体处于运动时的动态尺寸,因其是处于动态中的测量,在此之前,我们可先对人体的基本动作趋势加以分析。

人的工作姿势,按其工作性质和活动规律,可分为站立姿势、座椅姿势、跪坐姿势和躺卧姿势。

1、站姿:背伸直、直立、向前微弯腰、微微半蹲、半蹲等。

2、坐椅姿势:依靠、高坐、矮坐、工作姿势、稍息姿势、休息姿势等。

四、人体活动空间尺度人体活动空间的尺度是适应行为要求的室内空间尺度,是相对的概念,亦是动态的尺寸。

对于活动空间尺度来讲是一个整体的范围,它主要包括满足人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使涉及到的环境行为的活动范围得以合理的规划,创造出适应人们生理需求、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空间范围。

根据室内环境的行为表现,室内空间可分为大空间、中空间和小空间等不同的活动空间范围。

(1)大空间指公共行为空间,如:体育馆、营业厅、商场等,其特点是易于处理好个体行为的空间关系,在这个空间里个人空间基本是等距的,空间具有尺度大和开放的特点。

(2)中空间指事务行为空间,如:办公室、教室等,空间即开放又具有私密性,在以满足个人空间的前提下,设计公共事务行为的空间。

(3)小空间是个体行为的空间,如:卧室、书房、经理室等,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小空间的特色,主要以满足个体的行为为目的等。

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因此,在室内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中,将要充分考虑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表现、活动空间尺度范围、分布状况、知觉要求、环境可能性,以及物质技术要求等因素的研究确定。

五、空间尺度的界定展示空问尺度是指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和垂直陈列高度这两个基本尺度要素。

展示设计的基本尺度要素是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和垂直面陈列高度。

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又称陈列密度,是指空问分割与组织、展品和道具所占展厅地面与墙体面积的百分比。

在展示设计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对陈列密度进行展示性质、功能效用、人流量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适当的密度。

如密度过大,可能会造成参观人流的拥挤,使参观者容易疲劳,也会造成参观者心理紧张不安,影响展示的传达和效果。

陈列密度过小,会使展示活动空问显得空旷,展品显得贫乏。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大型展示活动空问的陈列密度以30%~50%比较适宜;小型展示活动空间的陈列密度以不大于60%为宜。

在展示活动中,陈列密度的大小与展示场所的跨度和层高有直接的关系,还受展品大小、展品陈列柜高度、参观者人数以及给予参观者的观看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如展示空间比较宽敞,跨度和层高都比较大,陈列密度大一些也不会显得拥挤,相反,陈列密度一样,展示空问的跨度和层高较小就会显得拥挤;同样,如果展品尺寸较大,参观者可视距离又近,就会显得空问很拥挤;如果展示规模大,参观者人数多,那么陈列密度就要相应减小。

展示中的陈列高度,是指墙体面和版面上展示陈列区域的高度,它受参观者视角的限制,一般在地面以上的80~250厘米之间,为参观者的最佳视角高度。

如果按我国人体的平均高度168厘米为计算尺寸,最佳陈列高度应在112~172厘米这个区域,它可作为参观者的黄金区域,陈列重点展品,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小结:人体工程学是展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展示设计的时候务必要以人体工程学的各项要求去进行,这样设计出来的空间才真正考虑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二节展示设计视觉因素一、视觉特征展示设计的沟通和传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因素的营造,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大约80%的信息是由视觉得到的,所以对人的视觉特征的了解和研究直接关系到展示设计的成败。

所以说展示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也必须对人体视觉进行研究。

1、视距视距是指观者眼睛到被视物体之间的距离,正常的视距标准一般为展品高度的1. 5- 2倍比较合适,这时就要求展品陈列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个距离,不能故意制造障碍使观众远离而无法看清展品,但是也要保持观众对展品的适当距离,不光是保持较好的视觉效果,也是对展品的安全和保护,一些贵重展品还可以用玻璃罩进行保护。

2、视错觉视错觉是由于人眼的特殊生理构造,所得到的视觉感受不可避免的和实际状况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会有长短错觉、弯曲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和透视错觉等等,人对世界的感知觉大部分是依靠视觉,原原本本的客观的陈列展品,不准伪装,这是展示设计的原则。

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人的视错觉,将窄空间“变”宽,矮空间“变”高,小空间“变”大,静止的物象变得“动”起来,让人感觉更加舒适,创造出我们想要的效果,同时也尽量避免视错觉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

所以,设计师必须熟悉各种视错觉规律,并且有目的地去应用,使之为展示的需要服务。

3、照明与颜色人的眼睛对外界的变化有一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颜色的刺激变化和照明的刺激变化下都会做出调整适应反映,但是这种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照明强烈变化的时候,人的瞳孔也会相应的调整,但是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人也会感觉不舒服,比如刚从漆黑的电影院出来看到室外明媚的天空,眼睛就会疼痛不适。

而且瞳孔反复不断的调整,人眼不光会感觉不舒服还会引起视觉疲劳。

所以在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眼睛对光照的适应性,均匀柔和的光线人眼感觉最舒适,有对比的光线处理当然有助于展品的展示和氛围烘托,但也要避免过大的光比差异造成人眼的不适和疲劳。

同样在不同的强烈色彩的刺激下,眼睛也会感到不适和疲劳,甚至影响对色彩的正确判断。

展示空间的色彩为了吸引观众难免强烈饱和,但是要适当控制那些强烈鲜艳色彩的面积,不能全部都是大红大绿,提倡适度加入一些稳定中性的色彩,或者采用“大灰小鲜”的色彩搭配,以满足眼睛的适应性。

二、展览展示视觉运动规律(1)视线运动具有直线性特点,即视线从一个视点转移到另一个视点,从一种刺激样式转至另一种刺激样式时是直线转移,因为直线是连接两个刺激物的最短距离。

(2)眼睛是顺着事物之间的间隔距离递减的方向移动。

(3)视线的流动是反复多次的,它在视觉物象停留的时间越长,获得的信息量也越多。

反之,停留的时间越少,信息获取量也越少。

(4)某一信息具有较强的刺激,就容易为视觉所感知,人们的视线就会移动到这里,成为有意识的注意。

(5)视线对准刺激力强度最大之处后,然后按照视觉物象各构成要素刺激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流动。

(6)视线流动的顺序,还受到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这种流程顺序既有随意性,又是积极主动的,而且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

由于眼的视圈是水平椭圆,眼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先注意水平方向的物象,然后注意垂直方向的物象,在习惯心理上是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三、视觉分布1、水平方向视区⑴中心视角10℃º以内是最佳视区,人眼在此区域视别力最强;⑵中心视角为20℃º以内是瞬息视区,人眼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物体形象;⑶在中心视角30℃以内为有效视区,需集中精力才能识别物体形象;⑷在中心视角120℃º以内为最大视区,在此区域边缘的物象,需投入很大的注意力才能识别清晰,如果人将头部转动,最大视区可扩大到220℃º左右。

2、垂直方向视区视平线以下约10CM左右为人眼的最佳视区,视平线以上10CM-视平线以下30CM范围为良好视区,视平线以上60CMº-视平线以下70CMº为最大视区,最优视区与水平方向相似。

小结:本节主要讲述视觉因素对展示设计的影响。

展示设计的吸引、传达和交流功效的生成取决于人的视觉因素。

对于人的视觉因素的了解和研究在展示设计中起着举头轻重的作用。

第三节展示设计的心理因素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自然规律的科学。

展示活动是以展示空间、招引、传达和沟通为主要机能的交流活动,其功效的生成与人的心理要素有密切的关系。

观众在展示空间中的每一个活动对展厅的一切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反映,展示空间设计中研究人的心理是要完善展示空间的精神功能(心理活动产生的影响)。

它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心理过程;二是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满意、厌恶喜爱、恐惧情形,会引起意愿、欲望、决心和行动等心理定势特征。

心理特征是指兴趣、能力、气质、与性格等,应用于展示设计中会产生很强的个性,这对展示设计十分重要。

知觉与展示1、感觉和知觉展示设计是为广大观众服务的,设计能否吸引视觉而达到传达的目的,关键在于设计是否能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心理上的唤醒,以激起观众的兴趣、向往,形成与观众的沟通。

人不通过感觉和知觉,不能认识外部的世界,也就不可能接受外界的信息。

因此,作为传达信息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有必要了解人的感觉、知觉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感觉、知觉在对形式感受上有其自己的特征,平面设计在画面形式处理、画面组织上应遵循其规律。

感觉是来自物理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冲动,由感觉神经传导于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在大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借助于感觉,感知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感觉是人们对客观外界的基本反映形式,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