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之脾与肝
脾虚初起,先见食少、便溏;从而营养 缺乏、面色萎黄;
进一步小便利而肤色黄,黄色淡白不泽, 目不发黄,系营养缺乏的脾虚血少28
中医诊断学
脾血虚与心、肝血虚比较,由于它的特征不 多,诊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
2019/5/28
【证候分析】
中气虚=特征+共征+基础证(脾虚和脾血虚)
中气虚是在脾虚基础上发展的,但脾虚不等于 中气虚弱。
脾虚是运化功能低下,表现为食少、便溏等;
而中气虚是不能升清、全身营养缺乏的而导致 的气分不足:精神疲倦,懒言音低,四肢无力, 自觉气短,甚则行动喘促。
另外中气不足是只见中气某一方面的功能异常, 初见虚象;中气虚弱为特定的证候群,已是虚
【临床表现】 特征:面色萎黄、甚则肤色黄、黄色淡白
不泽、目不发黄而小便利。 共征:消瘦、舌质淡、脉细等血虚。 基础证:脾虚或过度劳倦。 兼证:肝血虚或心血虚。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证候分析】
脾血虚=特征+共征+基础证(脾虚)+加兼 证(肝血虚或心血虚)
血虚证状,以心、肝、脾三经为多见。
第三节 脾病辨证
脾统血,主运化。维持生命的力量主要是 营养,脾能消化水谷,把食物的精华运输 到全身,故被称为后天之本。
倘若脾的运化能力不足,则食后作胀,因 而引起肌肉消瘦,精神疲乏。
脾主中气,体阴而用阳,阳气不运,最易 湿阻,出现胸闷呕恶,大便泄泻,肌肤浮 肿,并能影响其它脏腑的活动,多见脾胃 不和、土不生金及土克水等证。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④脾血虚兼证:脾血虚而见心悸头晕,多先有脾虚, 脾血虚,后见心肝血虚,说明心肝受累。
⑤现代医学提示。脾血虚的黄色病色,是低色素性 贫血(缺铁性贫血)的色诊。
总的来说:脾血虚的病因是脾虚,其病理为营养缺 乏而生血减少,它的特殊色诊为面色萎黄,甚则一 身肤色黄。黄色淡白不泽,但目不发黄而小便利。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脾之病变的常见证候。即: 虚证——饮食、劳倦、思虑、久
病,致脾气虚证等。
实证——饮食不节,外感湿热或 寒湿,致湿热蕴脾等。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脾 一、脾虚证 病 二、脾血虚证 常 三、中气虚弱证 见 四、清阳不升证 证 五、中气下陷证 候 六、脾不统血证
七、气虚发热证 八、脾阳虚证 九、中气滞证 十、脾湿证
证。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补中益气的药物
黄芪,党参,白术,山 药,扁豆,大枣,炙甘 草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四、清阳不升证
【临床表现】 特征:眩晕欲仆、头痛昏重、身重。 基础证:中气虚或痰湿中阻。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证候分析】 清阳不升=特征+基础证(中气虚或痰湿中阻) 清阳不升多起于中气虚或痰湿中阻。疲劳过度,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一、脾虚证
【临床表现】
特征:不知饥饿、食少、食后困倦思睡、食 后有胀滞感即欲便、平时便溏、或稍进油腻 即大便不成形。
基础证:食呆、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等胃气 不和。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证候分析】
脾虚=特征+基础证(胃气不和)
脾虚,多指脾胃虚弱而引起的消化功能 减退现象。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五、中气下陷证
【临床表现】 特征:行动喘促、久泻不止、小腹坠胀、脱
肛、及妇科崩漏、白带不断、子宫脱垂。 基础证:少气无力等中气虚。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证候分析】
中气下陷=特征+基础证(中气虚)
中气虚弱,多为神疲困倦,懒言音低, 四肢无力,自觉气短,甚则行动喘促; 进一步发展,出现行动喘促,久泻不止, 方可认作中气下陷。
中气损伤,清阳不升,头痛沉重,悠悠忽忽, 伴有少气无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软。 痰湿阻胃,亦使头重胀痛,天旋地转,眩晕欲 仆,身重,常伴胸膈满闷,呕恶痰诞,苔白厚 腻等。这种头重头痛,虽然亦为清阳不升,但 与中气虚的头重头痛不同。 清阳不升的头重头痛因中气不足而清阳不升, 而痰湿阻胃为痰湿阻遏导致清阳被抑;故清阳 不升用升补,痰湿阻胃用健中、化痰、利湿为 主。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三、中气虚弱证
【临床表现】
特征:中气不足为胸闷,自觉气短,大便 频,大便先干后溏,老人脱肛,小便黄浊, 有粉样沉淀;中气虚弱为神疲困倦,懒言 声低,四肢无力,自觉气短,甚则行动喘 促。
共征:气短、乏力,逐渐形成等气虚。
基础证:脾虚和脾血虚。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①认清脾血虚病史:多有食少、便溏等脾虚病 史,或苦力劳倦病史。特别是食少便溏之脾虚, 与面色萎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把它(脾 虚)看作是脾血虚的组成部分。
②掌握脾血虚的特殊色诊:面色萎黄,甚则一 身肤色黄,黄色淡白不泽。
③脾血虚鉴别诊断:黄疸是一身俱黄,脾血虚 是其小便利而目不发黄;
可以看出,行动喘促是中气下陷的特征, 而是中气虚弱的或然证,轻者可不出现。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脱肛,前面提到老人脱肛是中气不足,这里 又说脱肛属于中气下陷,有何根据?
老人脱肛,往住因大便困难,便后下坠,属 于中气不足;久泻久痢,亦能脱肛,见于中 气下陷。
中气不足会导致老人大便困难,便后下坠, 出现脱肛;而中气下陷的脱肛为久泻所致。 病机有所不同。其中久泻为中气下陷的特异 性证状。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升提的药物
升麻,柴胡,荆芥,防 风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六、脾不统血证
【临床表现】 特征:便血久不止,血色暗黑及妇科崩漏不
断。 基础证:少气无力等中气虚。 兼证:面色不华,舌质淡等血虚。
它的证状是纳食不思,食亦无味,食后 困倦思睡,平时大便不成形,稍进油腻 即大便成糊状。
饮食不节,先伤及胃,胃伤而后脾病, 故胃气不和为其基础证,多见食呆,脘 腹胀满,消化不良等。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健脾的药物
白术,砂仁,白豆蔻, 鸡内金,陈皮
2019/5/28
中医诊断学
二、脾血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