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

被侵略——悲伤、激怒的泪水; 看到人民的反抗——悲愤的泪水; 抗战胜利——喜悦激动的泪水。 诗人自问自答,至此,诗人的爱国之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结

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

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

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
品味赏析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 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 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 不好?为什么?
“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 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 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 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 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 不能换。
写法探究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 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土地” 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河流”何以 是悲愤的,“风”又怎么会激怒?读着这些诗 句,人们不能不想到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 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遭受的苦难, 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而“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让人看到了解 放区的勃勃生机,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
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 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 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 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 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 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 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 的激情。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我 爱 这 土 地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
“悲愤”、
“激怒”——

表现了中国人 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


“永远汹涌”、“无

止息”这两个词能表
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对
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
行着,一直没有停止 过。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 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黎明……


——充满生

机与希望的
解放区
“黎明”
生前要歌唱这
片土地,死后也要
(笑容/笑眼、埋葬/融化、 夕阳/朝霞、啼血/
圆润、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 圆润 的喉咙歌唱:
这 这我被永远汹和涌风着细我雨们的所激滋情养着的土的地河,流,
这爱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感动
的风,
和这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朝霞
……
-连-土-羽---然毛后也我死融化了,
在土地里面。
为地什么我的嘴角常含 笑容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可从下面词语中选出最能表达诗意的填空:
结构图示
第一节:鸟儿生死 眷恋土地 第二节:“我”对土地深沉的爱
比喻、对比、象征、直抒胸臆
我 爱 这 土 地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
记。放映资料图片,展现祖国 的美丽富饶、繁荣昌盛、强
我爱这土地
——因为她繁荣昌盛
我 爱 这 土 地
我爱这土地
——因为她强大无比
我 爱 这 土 地
我爱这土地
纵火焚烧,骸骨悉数投于江中”。在这前
地 后,日军还在上新河一带残杀中国被俘军 人及难民28730人。到处尸骸遍野, 人血染地,南京成了一座血腥的人间地狱。 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从军记者铃木二郎 记述道:“我随同攻陷南京的日军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
我 爱 这 土 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唱”,“然后我
死了,连羽毛也
腐烂在土地里
面”。
知识链接
意象 1.概念 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 的主观的情感形象,姑且称之为“意象”。诗 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2.意象解读锦囊 (1)了解意象特点,探知诗人情感。 (2)结合意境理解诗歌意象。 (3)运用联想与想象理解诗歌意象。 (4)准确理解修饰词。 (5)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
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诗集 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 歌》等。
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 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 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 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 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 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 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 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 艺术最高勋章。
这 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
土 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
地 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
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
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
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 爱 这 土 地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
我 爱 这 土 地
公元1937年12月13日,南京,这座已 经“无抵抗的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这土地爱得深沉。”
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 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 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 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 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 是“诗人”为献身祖国的愿望。 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 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 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①营造氛围,塑造背景或环境,奠定情感 基调。
②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③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
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
我 爱 这 土 地
“土地”、
歌 唱 的
“河流”、意 象

“风”、

“黎明”。
象征着什么?
土地——祖国 我



暴风雨打击——

祖国大地正在
被日本帝国主
义摧残、肆虐。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 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葬身这片土地。我
的一切一切都要毫

无保留地全部献给
这片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爱 这
作用 ——揭 示全诗的主旨

写出了诗人那

颗真挚炽热的
爱国之心也是
华夏儿女共同
的心声。
第二节诗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 泪水”中的“泪水”包含了哪几种 情形?“常含泪水”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பைடு நூலகம்2月13日)
余者全部遇难。16日,日军在下关煤炭 港、鼓搂四条巷一带屠杀我无辜同胞数万
我 人。17日,日军在下关上元门屠杀我同 爱 胞3000余人,在三叉河杀害四五百人。
18日,日军在下关草鞋峡将中国男女老
这 幼同胞5.7万人集体残杀,“先用机枪 土 扫射后,复用刺刀乱戮,最后浇以煤油,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 南京,血洗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 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 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市区,展开了大 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最黑 暗的日子里。
13日,约有十余万难民和被解除武装的中国 士兵,被日军围逼到燕子矶江边的沙滩上,数十挺 机枪疯狂扫射,顿时间,尸体蔽江,水为不流,至 少有5万余人惨遭杀害。14日,日军在汉西门外 又集体屠杀难民和非武装军警7000余人,江岸, 尸体纵横,血流成河,汇向江流。15日夜,被日 军俘虏的南京军民9000余人,被押往上元门外 鱼雷营江边,遭到集体屠杀,除9人侥幸逃生外,
2、抒情方式巧妙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 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 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 身的愿望。诗人将鸟优美动人的音色同诗人的歌 唱联结起来。特别是将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 地里面”这种本属于自然被动的结局,也写成了 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 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 前八句充分地积蓄感情,把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 的水库里。而最后两句诗便是感情闸门的打开, 洪流冲激而下。这两句诗多少年来,不断被人们 所默诵,所引用,成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

“我”对“这土地”的热爱

之情。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

写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
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
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 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

诗中以“一只

鸟”的形象来

表达感情。

“假如我是一只 鸟,我也应该用

嘶哑的喉咙歌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 86岁。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 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 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 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