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385209
课程性质:学科核心课程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设计概论》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对设计史、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等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性探索。

讲授设计的发生及设计发展历史,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

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扩展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

二、教学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艺术设计的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

2.理解设计的发生及相关设计历史。

3.熟练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后续课程:本专业方向模块其它课程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论:设计学概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掌握设计学的三个分支: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

2.本章重点:了解设计批评发展概况,掌握设计史论的代表人物。

难点:掌握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内容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学的三个分支:
一、设计史
1.重点掌握设计史论著的代表人物。

2.掌握对设计史作出贡献的两位美术家。

3.掌握设计史的历史分期。

二、设计理论
1.了解西方设计理论发展概况。

2.掌握我国古代经营一词的概念。

三、设计批评
1.了解设计批评发展概况。

2.掌握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

第一章设计的概念与内涵(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概念的由来,设计概念的内涵
2.本章重点: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难点: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设计的服务对象的差异。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一、为手工业生产而设计
二、为机器生产而设计
三、人工智能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定义及其范围
第三节设计的内涵、原则及依据
第二章中西方古代设计的发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西方古代设计发展的轨迹,掌握中西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

2.本章重点:古代工艺美术重要门类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设计之前的设计轨迹(西方部分)
一、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二、古埃及的设计艺术
三、古希腊、古罗马的设计艺术
四、波斯和伊斯兰设计艺术
五、西方中世纪设计艺术
六、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艺术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设计艺术(中国部分)
一、青铜器设计
二、陶瓷设计
三、建筑设计
四、漆器与木工艺
第三章现代设计的出现与发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现代设计出现的契机,掌握现代设计发展状况。

2.本章重点:现代主义设计特征难点:设计发展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设计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设计的出现
一、工业革命的推动
二、工艺美术运动
三、新艺术运动
第二节现代设计的发展
一、现代设计的形成时期
二、现代主义教育体系
三、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
第三节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设计的门类(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现代设计的门类及差异,掌握现代设计发展状况。

2.本章重点:视觉传达设计的元素及其构成难点:设计分类的依据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元素与构成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分类
1.招贴设计
2.包装设计
3.书籍装帧设计
4.标志设计
第二节产品造型设计
第三节环境艺术设计
第四节数字媒体设计
第四章设计的主体——设计师(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师职业的演变概况。

了解设计师职责产生与变化的社会背景,掌握设计师历史演变简表。

2.本章重点:不断学习先进知识和前沿技术对设计师的重要意义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职业定位——设计师历史演变
第二节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第三节设计师的类型
一、横向的分类
1.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和环境设计师的基本职责。

2.了解驻厂设计师、职业设计师和业余设计师的不同职责。

二、纵向的分类掌握同一系统中四个不同层次设计师的职责与分工合作的必要性。

第四节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1.重点掌握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

2.重点掌握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3.重点掌握设计要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思想。

第五章设计批评(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批评的方式。

2.本章重点:设计批评的标准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第二节设计批评的标准
第三节设计批评的方式
1.了解国际博览会的批评内涵及外延。

2.了解集体批评的内涵及外延。

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构成比例:平时(出勤与过程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

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设计概论》,陈正俊著,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设计概论》,陆家桂,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执笔教师:崔子庆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