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 B、t C;(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 cm,若t A、t B、t 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则小车在AB、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 =__________m/s ;v BC= __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山东滨州阳信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教学质量监测)【答案】svt=小 40.0 0.13 0.20 在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在变大【解析】【分析】【详解】(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由图知,小车通过AB的路程为:s AB=4.00dm=0.4m;s BC=4.00dm=0.4m;[4][5]小车通过AB、BC段的时间:t AB=t B-t A=10:35:03-10:35:00=3s;t BC=t C-t B=10:35:05-10:35:03=2s;所以小车通过AB、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ABABst=0.4m3s≈0.13m/s;vBC=BCBCst=0.4m2s0.2m/s;(4)[6]由(3)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在变大。

2.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A”或“B”)【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时间小于 65.0 0.1625 B【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均速度v=65.0cm4sst==16.25cm/s=0.1625m/s(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3.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

(1)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测量的;(2)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测出AB的长s1=0.8m,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到达B 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____m/s;(3)把金属片移到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O点处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4)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____m/s;(5)根据测量可知:小车速度越来越____(填“大”或“小”),小车做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撞击金属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填“大”或“小”);(7)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____(填“大”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st=0.160.130.2大变速小小时间【解析】【详解】(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2)[2]s1=80cm=0.8m, t1=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11st=0.8m5s=0.16m/s;(3)[3]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3s,路程s2=0.4m;所以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22s t =0.4m 3s≈0.13m/s ; (4)[4]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 3=0.4m ,所用时间:t 3=5s−3s=2s ; 所以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 3=33s t =0.4m 2s=0.2m/s ; (5)[5][6]根据计算的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做变速运动; (6)[7]小车撞击金属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所测得小车通过的时间偏大,路程不变,由v =s t可知这样会使测的平均速度偏小; (7)[8][9]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三个不同的时刻,则:(1)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cm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3)在本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4)由图可知:小车在A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小车由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是做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来源】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1 v =s t小 0.2 变速 【解析】【详解】(1)[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dm ,里面由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1cm ,分度值是1cm ;(2)[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 =s t测量的; (3)[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倾角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4]AB 段的距离是s AB =10.00dm-6.00dm=4.00dm ,所用时间为t AB =2s ,所以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 AB =AB AB 4.00dm =2ss t =2dm/s=0.2m/s ; [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通过AB 段时测得时间AB 1.6s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 v t =小 25.0 偏小 【解析】【详解】(1)[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s v t=; (2)[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3]小车通过AB 段时测得时间AB 1.6s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AB AB 40cm 25.0cm/s 1.6ss v t ===; (4)[4]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备了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茶色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茶色玻璃板”)。

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如图1所示,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2)小明把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放在M的后面、像的前面,可以发现蜡烛A在镜中的像_____ (选填字母代号);A.被挡板全部挡住,看不到像 B.挡板挡不住,还是完整的像C.被挡板挡住,只成一半的像 D.蜡烛A的像成在了挡板上(3)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从中间切开,并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竖直放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b处,且成两个像 B.硬币成像在c处C.硬币成像在a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答案】茶色玻璃板大小相等,外形相同(大小相同) B C【解析】【分析】【详解】(1)[1]茶色玻璃板颜色深,与明亮的火焰的像对比明显,同时因为玻璃透明,能看到对面没有点燃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择茶色玻璃被做平面镜成像实验。

[2]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如图1所示,说明该蜡烛与蜡烛A 的像重合了,则该蜡烛与蜡烛A大小相等、外形相同。

(2)[3]将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放在M的后面、像的前面,依然能够看到蜡烛A在镜中成完整的虚像,像不在挡板上,所以应该选B。

(3)[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的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所以应该选C。

7.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活动中,小华猜想光斑形状可能与孔的形状、孔的大小和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