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蒲松龄—落第—聊斋志异
爱迪生—8000次的失败—电灯的发明 袁隆平—无数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
28
歌曲《从头再来》
29
《从头再来》歌词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 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 过是从头再来。 ” 那么,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21
3.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 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22
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 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一方面,认识依赖于实践, 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另一方面,实践 需要认识的指导,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是盲 目的实践。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认识和做法都是 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求 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 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原因
归纳
1、 2、 6 3
不是
主体是物体、动物。 实践应是人类特有的 实践的主体──人们 活动 认识活动,只是“想” 实践的结果──做 还没有到“做” (改造) 实践的对象──客观 构想、目标、规划等 世界(自然界和人 是主观世界的活动 类社会)
15
不是
4、 5
不是
这是什么?
•你知道显微镜是由谁发明的吗?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
哲理:
“狼桃”变为“西红柿”的过程生动地说明 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我们感激那位法国画家, 正是由于他的亲自品尝,才使后人知道了“西 红柿无毒,且好吃有营养。”其实,不仅对西 红柿的认识是这样的,对任何食物的认识又何 尝不是如此?人们为了区分食物与毒物,往往 备尝甘苦,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人们对事 物的把握就是这样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通过 实践得出真知。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 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叩开了神秘的微观世界的大 门,人类从此开始走进另一个眼睛看不见的新世界。 • 目前,世界上除了光学显微镜以外,还出现了电子 显微镜、超声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等等,越来越先进 的显微镜正在各个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显微镜不仅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在医学、物理学、 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人们了解 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显微镜的每一个进步都能 带来以上各学科的进展,所以显微镜经常被人们认为 是科技进步的代表。
水果
8
• 判断: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的反映,是对 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
பைடு நூலகம்
水果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9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稻 草 捆 秧 父 抱 子
竹 篮 装 笋 母 怀 儿
10
• 清朝康熙年间,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一次 到乡间微服私访。这时农民们正用稻草捆秧,闲谈 之间,农民要张英对对子。农民出的上联是:“稻 草捆秧父抱子”。张英站在田头想了半天,仍然对 不出下联。 • 张英回家后和夫人谈起了此事。正巧,他们的谈话 被一位侍女听见了,她不由得笑了起来。张英问她 笑什么,她答道;“这有什么难对的,下联是: “竹篮装笋母怀儿”。张英一听,觉得她对的工整 巧妙,连连称赞。 • 文化殿大学士为何被难倒?这位侍女为何能对得这 样巧妙?P64
4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 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特点:直接性、形象性。 感觉:感觉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 方面的反映。
硬!
红!
甜!
感觉
5
知觉: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形象的反映。
诗歌一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36
25
爱迪生发明电灯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 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 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 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 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 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 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 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 性能最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 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 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 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的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 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爱迪生发明电 灯的故事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 26
20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 认识是人所特有的, 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 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 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 和发展的。但是,偶 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 然的现象不代表对事 了脖子死了。于是,农 物本质的认识,只有 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 正确的认识,才能有 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 效地指导实践。 得到一只兔子。野兔是 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 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 笑。
18

为了达到目的,他的手磨破了,腿跪麻了。有时,手 指上的鲜血顺着磨破的伤口流淌,浸湿了镜片。有时, 他磨至深夜也毫无倦意,实在累了,就蜷缩在屋角和衣 而卧。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滴汗水换来一份收获,他辛 勤地劳动最后结出了丰收的果实,他终于磨成了两块光 亮精巧的透镜。他将镜片叠起来看鸡毛,只见一根鸡毛 上被放大了的绒毛像树枝一样排列着。接着,他试着将 重叠在一起的两块镜片间的距离上下变化,只见随着镜 片间距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观察的效果。这以后,他 发明了显微镜,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 • 一个普普通通的看门老头登上了科学的殿堂。有人对 列文虎克十分羡慕,紧紧跟在他后面,追问他成功的 “秘诀”是什么。列文虎克一句话也没说,只伸出他那 双因磨镜片而布满老茧和裂纹的手,这是一双勇于实践 19 又善于实践的手啊!
12
• 什么是实践?P65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 动,与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 有根本区别。
13
1、蜘蛛结网 2、小行星撞击地球 3、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4、“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5、《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6、大猩猩用树枝钓食蚂蚁
以上的活动是实践活动吗?
14
题号 是实践吗?
30
• 在人生发展的道路 上,成功与失败是 相互依存、相对应 而存在的。失败并 不可怕,可怕的是 不去思索,不去总 结,那就会象这幅 图片表达的那样: 屡挖屡败。
31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 为了追求幸福而努力,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即使失 败,也不悔今生。因为我毕竟试过了,行动过了。 • ——贝多芬 •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 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 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 ——爱迪生 •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 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 ——佩恩 • 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 无怨。 ——林 肯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知觉
6
表象:表象是人们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事物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 知觉 表象
回忆再现
7
• 2.理性认识
• 人们凭借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 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 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特点:间接性、抽象性、概括性。 • 概念 :概念是通过对各种感觉材料的抽象和概括,揭示出事物 本质的认识形式。
•他是怎样发明的吗?
16
列 文 虎 克
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虎克发明的显微镜
17
显微镜的发明
• 列文虎克是荷兰德尔夫市政府的看门人,他工作之余就喜 欢磨制镜片。 • 有一次,他透过两片磨好的镜片看东西,发现一些极微小 的东西扩大了好多倍。于是,好奇地把自己的牙垢放在镜 片底下仔细观看,发现上面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小人国” 的“居民”,他十分奇怪,禁不住叹道:在一个人的口腔 的牙垢里生活的动物,简直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 偶然的发现给列文虎克以重要的启示。他发誓一定要磨制 出比更精制、用途更广泛的镜片。
11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 主要是因为他常居朝廷官府,并不了解农 家生活,更没有务农的实践。而那位侍女, 家境贫寒,灾荒年间被卖做俾女,她小时 候在家乡提竹篮挖笋,感受很深,所以, 一听到上联立刻说出了下联。 • 所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 知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认识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 中才能完成。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哲 学 与 人 生
1
西红柿之谜
相传番茄的老家在秘鲁和墨西哥,原先是一种生长在森林 里的野生浆果。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子,称之为“狼 桃”,只用来观赏,无人敢食。到了十六世纪,英国有个名 叫俄罗达拉里的公爵去南美洲游历,第一次见到番茄,就被 它艳丽的色彩所深深吸引,于是就把它带回了英国,作为稀 世珍品献给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以示对爱情的忠贞。此 后,番茄便有了“爱情果”的美名。但人们都把番茄种在庄 园里,并作为象征爱情的礼品赠送给爱人。过了一代又一代, 仍没有人敢吃番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