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安阳县瓦店二中孙文英 2014-10-15
七上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课标要求】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
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掌握秦始皇加强统
一的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历史情景,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学习重点】秦朝加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学习难点】对焚书坑儒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小品《荆轲刺秦王》,放松心情,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二:检查预习
(1)要求课前完成导学案上的作业(小组长汇报)。
教学活动三:合作探究
(一)建国篇
1,复习提问:“战国七雄”
2,同学阅读56页这一自然段,了解一下秦的统一过程。
提问:在什么时间,谁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什么?都城在哪?学生
通过自学找出问题答案。
3,结合多媒体,了解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
通过多媒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秦的统一时间,建立过程,加深记忆。
4,合作探究“秦国为什么能过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呢?(依据课文一、二段,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
)
(二)治国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方面的措施: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皇权为中心)(1)称帝(学生阅读课文资料,了解皇帝的由来。
)
(2)建立中央政府: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3)推行郡县制
2,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1)看奏折,答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管理困难?(此处解释度量衡,让学生了解)
(2)秦皇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有什么意义?
3,思想上:焚书坑儒
(1),何为焚书坑儒?(看书并结合视频直观了解)
(2),自主探究:如何看待这一事件,谈自己的看法
(3)齐读课文中郭沫若同志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秦始皇边疆方面的成就主要就是北筑长城和开发面疆,同学们阅读59面的内容,归纳出在边疆上的措施。
学生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归纳出北方和南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以同桌为单位,相互讨论,找出答案)
北方的措施:
1、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
那里垦田戍边。
2、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
中外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展示长城的作用、起止点、北京的
万里长城,并提问通过长城图片欣赏,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去
看待修长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南方的措施:
1、派兵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
2、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
(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图片展示(1)北方边疆:夺取河套地区和修筑长城
(2)南疆: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填图)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既安定了北方,又开发了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的广大,下面我们就结合地图,掌握一下秦的疆域。
教学活动四:课堂小结:齐读课堂小结
教学活动五:当堂检测
附:板书设计
《秦王扫六合》
(一)建国篇(二)治国篇(三)辽阔疆域
1,时间:公元前221年 1,政治上
2,建都:咸阳 2,经济文化上长城一带
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