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Vol.28No.11
Nov.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1期(上)
2012年11月1
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由诸多构成要素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与支撑,而构成的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等.其中,教学管理体系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维护与规范的作用,其构建的完善与否,将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效果的取得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步发展能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主流形式,一种以培养学生体育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全新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得以形成、发展与完善,这对于教学管理体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途径研究,是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确立正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行为、维护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健康持久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促进作用.2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内涵
2.1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概念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是指望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
标,遵循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具有适应性的教学理念的导向下,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与措施,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整合在一个架构下运行的完整体系,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促进、规范与督导作用.2.2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职能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是一个由各相关因素构成的多元化体系,因此,其职能也具有多样性.首先,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体育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提供保障.其次,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明确职责范围,充分发挥管理机构的监督与维护作用.第三,引导与督促体育教师对自身素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高执教水平,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确保教学质量.第四,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习的质量.第五,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第六,促进教务行政与教学服务水平的提高,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与保障.2.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2.3.1
教学过程的管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通过
“教”与“学”的形式,来促进彼此间有机互动生成的过程.而教学过程的管理则是指对过程中各相关环节与因素进行有效的规范与引领,以达成对教学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第一行为目标,是其最为自白的功能体现形式.2.3.2
教学业务的管理.高校体育教学业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处理的各项事务.教学业务的管理则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制定有关的计划来实施的有组织的管理活动.高校体育教学业务管理是教学管理体系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2.3.3
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学质量是对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实效性与合理性的体现,是对体育教学工作成效的检验标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是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教学管理体系的核心,其目的在于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2.3.4
教学监控的管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是根据教
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以便能够及时地发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的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监督,是以体育教学方针为指导,以检测为手段、提升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具有监督性、维护性以及针对性特征的动态过程,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现存弊端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束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局限性与狭隘性并存的现象,由此使得管理体系在功能与作用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弊端,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误导.具体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
基础部体育教研室,辽宁
辽阳111003)
摘要: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规范与维护的作用,其构建的完善程度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影响.基于此,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为规范教学行为、
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途径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1-0144-02
144--
体现为:首先,教学管理在理念上呈现出高压实的强制性特征,有悖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思想,易于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压抑感,不利于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致使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发展产生偏差.其次,在以“分”为本的狭隘意识的影响下,致使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盛行分数主义,使得教学管理成为“分数第一、达标至上”思想与行为的佑护.第三,教学管理是对组成教学行为的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而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政策,将教师与学生作为被管理对象,将相关的领导作为监工,形成了“厚此薄彼”的管理态势,将学校的领导者置身于管理范围之外,不仅使得教学管理行为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
4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重组与优化的途径
4.1摒弃传统的以“分”为本的狭隘管理意识,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管理理念
以“分”为本是基于应试教育思想的诱导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观念,受此影响,在对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形成将管理的重心偏移于对学生分数的提升,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行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禁锢,造成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个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基于此,在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重组与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打破以“分”为本对管理理念的误导与约束,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理念需求,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全新的管理理念,修正传统教学管理体系的弊端,使得教学的管理行为能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有机的一致性.这是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健康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与保障机制.
4.2对传统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中的强制性思想进行有机的调整,注重对人文化管理元素的注入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过于强调对教师的教学形式以及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因此,在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凸显出明显的“专制性”而缺乏必要的民主性,会对教师与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于“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行为而言,难以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感召下,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进行有机的整合与优化,将其中过于强势的高压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积极引入人文化的管理元素,以突显出管理体系对教学行为主体的尊重,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来促进其自我规范与自我发展意识的形成,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4.3彻底转变传统的“重技轻能”的教学理念,制定与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教学管理体系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束缚,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定以及教学方法的择用上,都凸显出“重技轻能”的思想.由此导致了教学管理体系的相关条例与内容,也彰显出对“教”与“学”双向互动行为的片面性的规范与督导.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教师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生成,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在“重技轻能”思想误导下的管理行为,将学生视为弱势群体,只能够被动地进行“接受式”的学习,其个性与自主意识无法得到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价值取向与现今社会对于人才需求标准的转变形成较大的偏差,对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求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与教学的发展趋势保持有机的一致性,并且只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发挥管理体系的功能与作用.
4.4通过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来强化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保障
专制与强迫性的管理手段,是诱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下降的主要因素,此管理行为所凸显的危害性,已成为阻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的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以服务的态度来对体育教学的过程进行理性的支持与维护.这对于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教”、“学”以及“管”三方面的有机融合,进而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5结语
在全面实施与推广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全新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正逐步建立与完善.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管理体系而言,转变管理理念,由传统的强制性管理手段转变成为以服务的形式为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凸显人性化与民主化的管理特征,进而促使教师与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相关管理的意识,这对于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起到极其重要的填充与促进作用.
——
——
——
——
——
——
——
——
——

参考文献:
〔1〕江景波.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1(7).
〔2〕韩民,王欣.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京高等教育,1998(1).
〔3〕郑颂平.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79-82.
〔4〕倪欣.试析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的三大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
〔5〕周远清.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0-04-05.
145
--。

相关主题